|
偏方一、川烏粥 配方:生川烏頭5克,粳米50克,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 制法:將川烏頭研為粉末,待用;將粳米加水煮粥,至將熟時加入川烏粉,改用小火慢熬至熟,再加姜汁和蜂蜜攪勻即可。 功效:祛散寒濕、通利關(guān)節(jié)、溫經(jīng)止痛,適用于風濕寒邪侵襲所致之肩周炎 用法:溫熱服食。 偏方二、葛根桂枝薏米粥 配方:葛根、薏苡仁各30克,桂枝15克,粳米50克,鹽少許。 制法:將葛根、桂枝加水煎取藥汁,然后將薏苡仁和粳米淘洗干凈,與藥汁一起加適量水煮成粥,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溫經(jīng)散寒、舒筋通絡(luò),適用于風寒濕痹型肩周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偏方三、獨活桂枝湯 配方:獨活、秦艽、桂枝、山茱萸各10克 制法:將上四味用水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 功效:祛風散寒、化濕通絡(luò),適用于風寒濕痹型肩周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偏方四、威靈防己湯 配方:威靈仙4.5克,漢防己6克。 制法:將上二味加水煎取汁。 功效: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散癖積,對風寒濕痹型肩周炎療效好。 用法:口服,每日3次。 配方五、桑枝雞湯 配方:老桑枝60克,老母雞1只,鹽少許。 制法: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雞肉熟爛湯濃稠即成,加鹽調(diào)味。 功效:祛風通絡(luò)、補養(yǎng)氣血,適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濕阻絡(luò)者。 用法:飲湯吃肉,佐餐食用。 偏方六、姜蔥熱敷方 配方:老生姜1000克,蔥子500克,甜酒250克。 制法:將老生姜、蔥子分別洗凈、瀝干水分,搗爛后加入甜酒,下鍋炒熱。 功效:祛散寒濕、溫經(jīng)止痛,適用于風濕寒邪侵襲所致之肩周炎。 用法:將姜蔥糊敷于痛處。 偏方七、姜椒茴香方 配方:生姜50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大蔥根50克。 制法:先將生姜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后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于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 偏方八、入地金牛煲雞蛋 配方:入地金牛根20克,雞蛋1個 制法:將入地金牛根和雞蛋洗凈,一起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待蛋熟后去殼再煮10分鐘。 功效:祛濕散寒、溫經(jīng)止痛,適用于風濕寒邪侵襲所致之肩周炎。 用法:飲湯食蛋。 偏方九、芪歸燉雞 配方:黃芪30克,當歸20克,童子雞1只,生姜、鹽各適量。 制法:將雞宰殺,去毛臟、剖洗干凈,將黃芪、當歸、生姜洗凈放入雞腹內(nèi),然后將雞入砂鍋內(nèi),加少量水及鹽,用小火燉至雞肉熟爛。 功效:補氣養(yǎng)血、祛風通絡(luò),適用于氣血兩虛型肩周炎。 用法:佐餐食用,3日1劑。 偏方十、芪風桂枝湯 配方:黃芪20克,防風、桂枝、赤芍各15克,白術(shù)10克。 制法:將上藥水煎半小時,去渣取汁 功效:益氣補脾、固表止汗,治肩周炎療效好。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偏方十一、復方活血方 配方:伸筋草、生姜、川芎、威靈仙各15克,羌活12克,麥麩400克,白醋適量。 制法:先將伸筋草、生姜、川芎、威靈仙、羌活先加適量水濃煎取汁;再將麥麩入鍋內(nèi)炒黃,趁熱伴入藥汁,加醋1湯匙,盛于紗布袋中。 功效:補氣養(yǎng)血、祛風通絡(luò),適用于氣血兩虛型肩周炎。 用法:趁熱敷患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偏方十二、川芎粥 配方:當歸頭20克,川芎1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將當歸頭、川芎入砂鍋內(nèi)加水煎半小時,去藥渣,加粳米煮成粥。 功效:補氣養(yǎng)血,適用于肩周炎急性期的輔助治療。 用法:溫熱服食,每日1~2次。 偏方十三、黃芪肉桂瘦肉湯 配方:黃芪30克,肉桂6克,豬瘦肉50克,鹽適量。 制法:將黃芪、肉桂、豬瘦肉一起加適量水燉至豬肉熟爛,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補氣養(yǎng)血,適用于肩周炎急性期的輔助治療。 用法:吃肉飲湯,每日1劑。 偏方十四、二藤川芎煮雞蛋 配方:雞血藤20克,青風藤15克,川芎10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 制法:將前三味洗凈,入鍋內(nèi)加水煎煮半小時,去渣留汁,然后加放入紅糖煮化,再打入雞蛋,煮至蛋熟。 偏方十五、丹參酒飲 配方:丹參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丹參放入白酒內(nèi)浸泡7天即可飲用。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對血瘀阻絡(luò)型肩周炎有較好的療效。 用法: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偏方十六、熱鹽熨燙法 配方:大鹽粒500克。 制法:將大鹽粒用鐵鍋炒熱,裝布袋中扎緊。 功效:食鹽可祛風、清熱、滲濕,用高鹽量的鹽熱敷肩周痛處,可使該處形成高滲狀態(tài),促使肩周組織滑膜內(nèi)的液狀物質(zhì)滲出,起到散瘀解痛、活血的功效。 用法:放在肩部熨燙。每晚1次,連用數(shù)日可見療效。 偏方十七、蟹泥方 配方:活螃蟹1只(小的2只) 制法:先將螃蟹在清水中泡半天,等它腹中的泥排完,從水中取出搗成肉泥后攤在粗布上,直徑不超過8厘米。 功效:螃蟹通絡(luò)解毒、清熱散瘀、養(yǎng)陰補髓,適用于淤血腫痛、跌打損傷、傷筋斷骨等癥,對血瘀阻絡(luò)型肩周炎有較好的療效。 用法:貼敷在肩腫最疼的區(qū)域。每天晚上貼,第二天早上取掉,2~3次即可見療效。 偏方十八、白芍桃仁粥 配方: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毫升;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 功效:養(yǎng)血化瘀、通絡(luò)止痛,適用于肩周炎晚期血瘀阻絡(luò)者。 用法:溫熱服食。 偏方十九、追骨風酒 配方:追骨風30克,酒60克。 制法:將追骨風洗凈、瀝干水分,裝入干凈的瓶子內(nèi),倒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 功效:活血通絡(luò),適用于血瘀阻絡(luò)型肩周炎。 用法:取酒液分數(shù)次內(nèi)服。 偏方二十、蛇肉湯 配方:烏蛇肉300克,胡椒、生姜、食鹽各適量。 制法:將烏蛇肉處理干凈,切成小塊,加胡椒、生姜、食鹽和適量水一起燉湯。 功效:補虛、祛風、散寒,適用于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濕阻絡(luò)者。 用法:吃肉喝湯,每日2次。 偏方二十一、蒼耳葉貼敷方 配方:蒼耳子葉適量。 制法:在蒼耳子剛開花時,采下其葉,將葉搗碎。 功效:流利關(guān)節(jié)、宣通脈絡(luò),適用于過度勞損所致的肩周炎。 用法:將葉糊敷在肩周炎部位,上面蓋一層紗布,40分鐘后拿下。每天1次。一般兩三天后,肩周炎就能治愈。 偏方二十二、肩凝湯 配方:當歸、丹參各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黃30克,香附15克。 制法:將上述各味加適量水煎湯取汁。 功效:活血通絡(luò)、祛風解凝,適用于肩周炎。 用法:候溫飲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