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章材
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與基本價值理念的平臺。課堂簡約,學生才能感到輕松和自由。
簡約課堂一般應包括三個層面,分別是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的簡化。人教版教材中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文本篇幅較長,事件繁多。在執(zhí)教時,我摒棄了一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只使用一根粉筆、一本書和一塊黑板。
在我看來,教學目標首先要簡明。課堂不要脫離學生實際,求全求多,貪大求洋。此節(jié)課前,我定下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學習文本是如何寫景敘事的;二是理解文中有詳有略的敘事方式。
整堂課,我只抓住一個問題,那就是從結尾句:“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作者為什么一再強調(diào)那夜的“好豆”與“好戲”?由此問題入手,直奔目標,可解決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一兩個問題。
其二,教學內(nèi)容應簡約。課堂40分鐘是個常數(shù),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教師應能夠針對目標,精選教學內(nèi)容,并針對學情,適當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因此,我將此課的問題分解為兩塊:一是好豆,二是好戲,這就是文本的核心內(nèi)容,由此去挖掘教材的語文教學價值。
其三,簡化教學流程。我在“好豆”與“好戲”這兩組詞上大做文章,追根溯源,帶領學生去探究文本中如何體現(xiàn)“好豆”與“好戲”的,作者借此想表現(xiàn)什么,進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主題思想。我想,語文學習本身應該是一件簡單的、快樂的事情,其過程也應該是科學的、順暢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規(guī)律的,千萬不要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過于復雜。因為,完全沒有必要設計過多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也沒有必要設置過多的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鉆。
有關魯迅先生文章的主題解讀,歷來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向。整堂課,我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法兩種教學方法。讀中明事理,論中求小同,能讓學生在文字中找到的,就不要用課件來表現(xiàn),能讓學生讀明白的,教師就不去講,學生能想象的,教師就不要去補充。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什么是好方法?好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我贊成大道至簡的說法。實踐證明,簡便的方法、簡明的思路是最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
此次課后,學生反響很好。聽課教師的反饋也不錯,他們一致認為我在課堂上沒有作秀,講得少,但很實在。在我看來,語文課堂應當返璞歸真。有時,上語文課如同過日子,簡簡單單才是真。
當然,課堂的簡約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減法”,而是來源于教師的深入思考與精心安排。在簡約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實在、清楚地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同時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練習和獨立思考。(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zhèn)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