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作家西田文郎經過45年對大腦的研究告訴我們: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 給大家提個問題:下面圖片里位于兩個圖形中心的圓形區(qū)域大小是否相同? 艾賓浩斯視錯覺圖 A相同 B不同 對于這個問題你會選擇哪個答案。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可能會選擇答案B。因為一眼看過去,明顯的右邊的中心圓比左邊的大一些。 其實,正確的答案是選擇A。 圖中位于兩個圖形中心的圓形區(qū)域大小是相同的,這就是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發(fā)表的視錯覺圖。 如果你的答案是B,那么你就是受到了視覺對大腦的欺騙,從而讓大腦產生了“錯覺”。 這就是西田文郎所說的: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有99%以上都是錯覺。 那么什么是錯覺呢?錯覺在心理學上是這樣定義的:錯覺是人們觀察物體時,由于物體受到形、光、色的干擾,加上人們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生與實際不符的判斷性的視覺誤差。 就好比,當你把一根筷子放在裝了水的杯子里面,你會發(fā)現(xiàn)筷子是彎的。這就是因為錯覺的影響。 所以說錯覺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可以影響你的一生,小到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 接下來我們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因為錯覺的影響。第一,因為矛盾心理產生的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 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費斯汀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種社會認知論。 說的通俗易懂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心里沒有矛盾,當沒有矛盾的時候,你的心里就會覺得協(xié)調。但是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消除這種矛盾心理,這就會產生不協(xié)調。費斯汀格就把這種“有矛盾”和“沒有矛盾”稱之為“不協(xié)調”和“協(xié)調”,從而對認知進行分析。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當兩個人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一方就會去指責對方的言行不當,即使他自己意識到自己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依然會去指責對方,而讓自己的言行有一個正當?shù)睦碛?。借此來消除這種內心與行為的不協(xié)調性。 因為在認知不協(xié)調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并不能很快的轉換自己的情緒。即使知道這件事情是不對的,也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反駁對方,讓這件不對的事情變得正確。這就是一種錯覺感。 第二,因為“沉錨效應”產生的心理錯覺。 沉錨效應是心理學名詞,意思是當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的時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船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用一個限定的詞語或者規(guī)定引導人們的行為,從而達成行為效應的心理效應,稱之為“沉錨效應”。 沉錨效應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在淘寶店鋪選購服裝的時候,你看到一件衣服標價599元,你是會覺得貴還是便宜呢?于是你開始搜索同款服裝,發(fā)現(xiàn)其他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你就會覺得剛剛那件599元的服裝很貴。 但是如果你看到店鋪出的活動是,原價1599,今日特價599,你就會覺得很便宜,因為你感覺買到了,你就賺到了。 這就好比我們在商店里面買東西討價還價的時候,當你詢問老板價格的時候,老板就會給你設置一個“虛價”,從而在你討價還價之后,老板還可以賺錢。 這種改變原本的價格,從而影響我們的判斷。就是沉錨效應,這種“沉錨效應”就是利用了人們的心理錯覺。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自認為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選擇,其實都是受到了大腦錯覺的影響。 那錯覺是如何產生的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大腦的構造。 大腦是由三層結構構成的。 大腦的三層結構圖
而控制大腦錯覺的就是最里層的腦干部分。腦干的基本功能就是輸入和輸出,輸入是問題,輸出是結果。 比如,當大腦輸入一條“為什么我成功不了?”,大腦就會輸出“成功不了的原因”,然后再次輸入“成功不了”這個信息。 與此相反,當大腦輸入一條“怎么做我才能成功?”,大腦就會輸出“怎么做的方法”,然后再次輸入“能夠成功”這個信息。 這就是大腦的輸入和輸出形成的一個腦回路。所以,思考什么樣的事情是輸入,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是輸出。只有一個正向的輸入才能讓我們產生正向的努力。 從大腦的構造來看,我們會認為,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做出了理性的選擇,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腦干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對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出本能的反應。如果只是理性腦發(fā)揮著作用,而本能反應是排斥的,你還是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為什么當你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你會把這件事情做好,而不感興趣的事情,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 這就是因為你的本能反應幫你做出了選擇和判斷。 所以你想要成功,還需要鍛煉你大腦的本能,因為本能才能決定你的行動。 如何鍛煉大腦的本能?大腦的本能反射區(qū)是由大腦邊緣系和腦干組成。你的行動就是由這個反射區(qū)決定的。 所以你想要成功,就要不斷地向大腦的本能反射區(qū)輸入能夠成功的信息,這種好信息會儲存在你的大腦,從而產生好的行動。讓大腦產生一種“我就是能夠成功的幸運者,所以我一定可以成功”的錯覺。 所以,即使你的大腦總是被錯覺欺騙,你還是可以成功,因為正面的錯覺會重新建設你的思維結構,從而使自己走向成功。 如何輸入正面錯覺,重建思維結構,從而讓自己成功。第一,利用“優(yōu)越錯覺”,讓自己感覺比一般人優(yōu)秀。 在美國,有這樣兩個人,一個是芝加哥大學的尼古拉斯·艾普利,一個是康奈爾大學的大衛(wèi)·鄧寧。他們面向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就“自我認知度”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這些認為自己比別人優(yōu)秀的人,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優(yōu)越錯覺,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覺得自己比一般人優(yōu)秀。而這種優(yōu)越錯覺會讓你變得積極,更加有行動力,從而在某些方面從周圍人群中脫穎而出。 優(yōu)越感 就如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黑澤爾·馬庫斯調查發(fā)現(xiàn),在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的學生中,那些堅信自己將來會成為優(yōu)秀醫(yī)生的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更優(yōu)秀,成績也更好。 雖然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但是擁有優(yōu)越錯覺的人更加容易成功。 然而,沒有擁有優(yōu)越錯覺的人會時刻關注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比如:
………… 因為你總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讓自己產生自卑的心理。 其實,每個人都有優(yōu)秀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關鍵在于你從哪個角度去看,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當你想要成功,你就需要擁有這種優(yōu)越錯覺,讓自己感覺比一般人優(yōu)秀,從而使自己更加積極的去做事,最終獲得成功。 第二,利用“肯定性錯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錯覺的法則》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只分為兩種,一種是產生肯定性錯覺的人,另一種是產生否定性錯覺的人。這是因為,根據(jù)大腦的特性,人是無法同時思考兩件截然相反的事情的?!?/strong> 產生肯定性錯覺的人,會產生積極的想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而做出正向的努力,使自己獲得成功;產生否定性錯覺的人,就會產生消極的想法,覺得自己做不到,從而開始放棄或者逃避,也就無法使自己成功。 比如,《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屬于肯定性的錯覺。 望梅止渴 這則故事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因為曹操向士兵們大腦輸入了肯定性的語言,所以士兵們大腦就產生了肯定性的錯覺,最后他們才度過了困難。 所以,要想獲得成功,你就需要不斷的向大腦輸入肯定性的語言,讓大腦產生積極的想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而取得好的結果。 第三,利用“運感力”,相信自己是一個運氣好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真的太幸運了”,“你運氣太好了”,“祝你好運”。 祝你好運 我們把這種運氣好稱之為“運感力”。雖然很多人說這種運氣好完全就是錯覺,但是即使如此,取得成功的無一例外都是認為自己運氣好的人。反之,沒有運氣的人,肯定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當你擁有運感力,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如果你沒有運感力,你就會覺得一切的好運和自己無關,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讓自己處于不安的情緒中,做一些與他人沒有必要的比較,最后導致對自己不滿的地方越來越多,從而離成功越來越遠。 所以,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需要擁有運感力,相信自己是一個好運氣的人。 好的錯覺和行為不會產生壞的結果;壞的錯覺和行為也不會產生好的結果。正如有句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彼裕玫腻e覺會結出好果實,壞的錯覺會導致壞結果。人生想要成功,只有輸入正面的錯覺,消除負面的錯覺,才能重建大腦思維結構,使自己得以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