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園
閑云野鶴
2019-07-10
閱讀 77 關注 蘇州留園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并稱我國四大古典園林。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全園由中部池塘假山、東部庭院廳堂、北部田園盆景、西部溝壑山林四部分組成,彰顯出留園設計的獨特和大氣!古木交柯,在狹窄的天井內,在緊貼粉墻的花壇上種植兩株古樹,枝杈交錯。墻上有“古木交柯”的磚額,寓意著:“夫妻連理,百年好合!”綠蔭軒,是位于池塘南岸的臨水敞軒。近水是一排美人靠,供游人坐憩觀賞。軒周有古樹遮日成蔭。古《葵花詩》曰:“艷發(fā)朱光里,叢依綠蔭邊”也因此得名。敞軒坐擁一泓碧波,水中小島,遠山近景,亭臺樓閣,一一在望。明瑟樓是兩層樓房,在綠蔭軒的西面,近水而筑,造型精巧。取《水經(jīng)注》“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而得名。樓下方室名“恰航”,取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仿佛置身舟中。 與明瑟樓相連的是涵碧山房。是留園中部的主要建筑,取朱熹詩:“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而得名。山房南院是綠樹掩映的小園林,北面是一個寬敞的露臺。站在露臺之上可觀全景,池塘周圍遠近的風景盡收眼底! 沿著西部的游廊向北走地勢由低向高,爬到最高處有一個三面亭(半亭)叫“聞木樨香軒”。木樨即桂花,因四周便植桂花每到金秋時節(jié),桂花飄香。坐在亭中觀景賞月聞香,好不愜意! 從此亭望南望去,但見明瑟樓和涵碧山房組成了一艘大船,明瑟樓是船頭,涵碧山房是船身。這艘大船正游蕩在湖泊之中,是方寸之間的大景致也!往前望去是湖中小島小蓬萊的曲橋和紫藤組成的郁郁蔥蔥的景色,美不勝收! 從聞木樨香亭繼續(xù)往北向下行,來到北部假山,在假山高處有一亭,就是可亭??赏さ谋泵媸谴溥h軒,軒為兩層小樓,低層的匾額上書寫著“自在處”三個大字。出自陸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而得名。 沿著游廊來到池塘中心的小島,島上遍植紫藤,棚架伴著曲橋,游走在水面上,微風徐徐吹來如入仙境一般,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就是如此吧! 從小蓬萊南行到濠濮亭。一個水上四面亭。是觀魚觀荷花的絕佳處。 曲溪樓,是一座兩層小樓。樓下是走廊,八角形的門洞上方刻有“曲溪”二字的磚額。 清風池館是水榭,與濠濮亭、小蓬萊共同組成一個小水院式的景觀,清幽淡雅! 從淸風池館開始進入東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峰仙館,這是留園東部的主要建筑,鴛鴦廳結構。因館前的假山是仿廬山的五老峰而建,所以得名。仙館建筑華麗精美,梁柱均為楠木建造,又稱“楠木廳”,是江南廳堂的經(jīng)典之作。 院中五老峰。 五峰仙館的西側是汲古得修綆。是園主人的書房。取自韓愈詩“歸愚識夷涂,汲古得修綆”而名。意為要汲取深井里的水就必須用長繩,比喻人要學到知識就必須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院中有一座石峰名獨秀峰。宋朱熹文中有“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所以軒、石得名。 林泉耆碩之館是東部又一主要建筑。是一四面廳,也是鴛鴦廳。南廳的正面匾額是:“奇石壽太古”。穿過月洞門隔斷進入北廳,廳的匾額是:“林泉耆碩之館”,寓意為德高望重之長者游憩之處。坐在這里向北望去便看到亭亭玉立、名揚天下的冠云峰!這是專為觀石而建的廳堂。 觀云樓是圍繞冠云峰所建的主體建筑。與冠云峰形成高低橫豎的對比,將峰襯托的更加高大凌空。冠云峰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齊具太湖石“瘦、皺、漏、透”的四大特點,堪稱完美的名石之一! 冠云峰和林泉耆碩之館之間是一池塘,名“浣云沼”,峰石的倒影伴著碧水中的魚兒花兒,真是美不勝收! 冠云樓的東側有冠云亭和瑞云峰。 瑞云峰 冠云樓的西側有冠云臺、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和岫云峰。岫云峰 冠云臺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出又一村月洞門是一片竹林,還有盆景園。過北部山林到西部山林區(qū),從北往南先后有至樂亭、舒嘯亭,最后來到活潑潑地,進入留園的出口。路過的廳堂在上演著昆曲。北部和西部山林因時間關系沒有游到,這是一點缺憾!留下缺憾也許是引導我下次再來吧!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蘇州虎丘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