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要回答一下問題:黑彝屬于彝族社會中吐司以下最高階級,白彝次之。這兩個階層存在一些共同的祖源,這兩個階層基本上是封閉的,不和其他階層通婚,其他低階家族也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晉升這兩個階層。 涼山彝族后期奴隸社會全體成員被嚴格地劃分為“茲莫”、“諾合”、“曲伙”、“阿加”、“呷西”各個等級。 茲莫“茲莫”漢語稱“土司”,土司以外還有小土司叫土目、土舍,約占總人口的 0.1%。元代開始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官職位,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 諾“諾”稱諾伙,漢語稱“黑彝”,約占總人口的 7%。依靠嚴密的父系氏族或家族血緣聯(lián)系,擺脫土司控制的黑彝是涼山彝族社會享有完全權利的統(tǒng)治者,其社會地位與政治 地位低于土司。他們十分注重所謂血統(tǒng)純潔,保持嚴格的等級內婚,如果黑彝婦女與低下等級男子發(fā) 生婚外性關系,被發(fā)現(xiàn)后雙方必須處死。習慣法維護他們的貴族地位,不允許被他人掠占為奴。 曲“曲” 稱“曲伙”,漢語稱“白彝”,約占總人口的 83%(白彝 50%、阿加 33%),是被統(tǒng)治等級。曲伙居住在奴隸 主的管轄區(qū)內,一般不能隨便遷徙,奴隸主可將其贈送、轉讓,甚至可將他們作為賠償冤家械斗中的“命價”或“賭注”押給另一黑彝,但一般不能將他們任意殺害和買賣。他們有獨立的經濟生活,占有平 均數(shù)量的土地和少數(shù)的生產、生活資料,但是他們在處理自己的財產時要受到黑彝奴隸主的一定限制,遺產可由兒子繼承,不過絕嗣遺產歸家支,有的則歸其主子。有自己的白彝家支。部分曲諾占有較多的土地和牛羊,并占有幾戶或幾個呷西的,能把對奴隸主的負擔轉嫁到所占呷西的身上,有的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生活較為富裕,甚至有少數(shù)人成為奴隸主?!案窦币步小蔼毩滓汀保绺事濉吧尺取?、“爾吉”既不歸土司管也不歸黑彝管,沒有主子,不交貢賦也不服勞役。 阿加“阿加”意為奴隸主門里門 外的人,占總人口的 10%。由于來源不同,因此又有彝根和漢根(掠奪來的漢族)阿加之分。個別阿加與其所屬的呷西來說,阿加是主子,呷西是娃子,這形成個別阿加既是娃子又是主子,表現(xiàn)出一種復雜 的等級占有關系。 呷西“呷西”等級,一般叫鍋莊娃子,處在涼山彝族社會的最底層。三道娃子意為買賣了 三次的奴隸。 彝族的來源隋唐以來的烏蠻和白蠻是形成彝語支民族的主要族體。彝族自稱“諾蘇”,包括黑彝和白彝也主要來源于烏蠻和白蠻。 元明時期云南和貴州逐漸向封建社會領主制過渡。而涼山彝區(qū)則在奴隸制社會原有基礎上重新洗牌,部分“諾蘇”家支在自己地盤上趕走土司并取代土司統(tǒng)治, 成為新生貴族統(tǒng)治者“黑彝”,其人口比例:黑彝占總戶數(shù)的 6.9%;被統(tǒng)治者百姓(包括曲諾、曲伙即白彝階層)占總戶數(shù)的 83% 。根據(jù)這種情況,可以將其畫圖比較如下:交匯圖中間橫線陰影部分表示黑 彝家支,同稱為“諾蘇”的涼山彝族包括了“諾”和“曲”兩大支系,兩大支系除了少數(shù)黑彝家支外,基本上可以說都是屬于被統(tǒng)治的家支階層。 總結歷史資料,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從早期五個等級過渡到晚期奴隸社會四個等級即茲莫、諾合、曲伙、 呷西。涼山彝族家譜所反映的等級分化和民間傳說的情況說明自稱“諾蘇”的部分家支上升為黑彝貴族,成為涼山事實上的統(tǒng)治者。他們與原來的白彝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根據(jù)種種歷史資料 推測,黑彝和白彝等級的分化年代約在元末明初時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