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jīng)》第一章的開篇句子,全文如下:
作為道家哲學思想來源的先秦著作,《道德經(jīng)》開篇有點不友好。很多人一翻開就暈了。老子五千言,既命名為《道德經(jīng)》,自然是闡述道、德的內(nèi)容,雖然是韻文,朗朗上口,便于誦讀,可千人千解。 這里講一點個人理解。因為千百年能人異士無數(shù),對《道德經(jīng)》這本可以稱得上中華文化之源的奇書也是解讀無數(shù),所以這里的解釋只代表文字本意和個人看法。 《道德經(jīng)》整篇分很多小章節(jié),但這些章節(jié)是平行的,并非有前后邏輯關系,也就是說你從某個章節(jié)單獨去讀,也沒有問題,所有章節(jié)都是對老子核心理論的不斷闡敘說明論證。我們要理解開篇無頭緒的這么一句話,不妨先看第二十五章,來理清一下老子說的“道”到底是什么。
“有這么個東西,渾然天成,生于天地之先,無聲無形,無需外力輔助,獨自周而復始的運行,從不停歇??梢砸暈樘斓刂尽?我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叫什么,權且稱之為“道”,再勉強取個“大”的名(所以我們應該叫它“道大”么……)。 它廣大無邊,運行不竭,連綿擴展到至遠而反,再從本原開始運行,在時間和空間里里周而復始,從不停歇。所以我們稱宇宙之道為“道大”(果然叫道大),天地之道為“天大、地大”,人中之道為“王大”?!?/p> 老子很坦白,我知道有這么個萬物根本,生生不息的東西,但我也不知道叫他什么,就叫他“道”吧。 我們從上面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來粗淺地理解,“道”是規(guī)律。所謂“得道”就是順應規(guī)律。可“道”是不可捉摸和表述的,我們只是指代,當我們說出“道”是規(guī)律的時候,這個“道”就變成了一種“術”,即方法。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用這種“術”來順應“道”,以求合乎“道”的結果。也就是說,當你把“道”總結、指代出來的時候,這個已經(jīng)不是“道”了,或者說你不過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規(guī)律而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大的“道”在后面運行,生生不息。 其實老子的思想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道,順應道,發(fā)現(xiàn)道不是道,求得思維上更大突破的哲學過程。所以他的“無為”也是“有為”,通過“無為”這種有為法來盡可能地參悟接近終極的“道大”。 回到題主問題,也就是第一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概就好理解些了:“能闡敘的道,不是真正的道,術而已;名可以用來命名,但并不是這個物件的本質(zhì),稱謂而已?!?/span>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喜歡請點贊并關注,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