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歲的林先生,最近走路時常會踢到身旁的東西,幾次都差點跌跤;開車也發(fā)生了幾次擦撞。正值事業(yè)起飛的他,自認是上班太累了,因此不以為意。 今年公司體檢時,被告知疑似有青光眼的現(xiàn)象,因此他趕緊到眼科做進一步詳細的檢查。檢查后才發(fā)現(xiàn),他患了青光眼,一部分的視神經細胞已凋亡并喪失功能,因此造成視野缺損,使他無法看清楚周邊的物體。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是一種進行性疾病,是失明的常見原因之一,此病會造成視神經細胞凋亡、視野缺損、視神經盤凹陷萎縮,甚至視力永久喪失。 青光眼是視力的小偷。早期沒癥狀,容易疏忽,當發(fā)現(xiàn)時往往已到青光眼的晚期。較幸運的人是因其他眼科疾病就診時,意外發(fā)現(xiàn)青光眼,而獲得早期的治療。 常見的青光眼種類有開角型青光眼、閉角型青光眼、續(xù)發(fā)性、先天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癥狀 急性 可出現(xiàn)頭痛、 眼睛紅痛、突發(fā)性視力模糊、嘔吐、惡心、看燈光有虹暈。 慢性 早期沒癥狀。晚期癥狀可出現(xiàn)夜間開車視力不佳、常撞到東西、視野縮小、辨色力下降、閱讀時會漏字、到陌生環(huán)境的行動困難, 甚至失明。 青光眼的原因 造成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最終都會導致視神經細胞喪失,造成視野缺損、視力下降。常見的原因如下: ·眼壓過高,是造成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唯一可治療的 ·眼部灌注壓不足,與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偏頭痛有關 ·神經營養(yǎng)因子缺乏 ·自體免疫疾病 ·細胞修復機制失調 ·血管系統(tǒng)調節(jié)異常 青光眼的風險 若本身有以下狀況,則得到青光眼的風險會較高。 · 較高的眼壓 · 年齡增長 · 有青光眼的家族史 · 高度近視或遠視 · 較薄的角膜厚度 · 眼球外傷、眼球手術、眼內發(fā)炎 · 糖尿病、血壓過高或過低、高血脂 · 心血管疾病 · 自體免疫疾病 · 甲狀腺低下 · 偏頭痛 · 睡眠呼吸中止癥 · 血液循環(huán)差、貧血 · 長期使用類固醇 如何診斷青光眼? 經由眼科醫(yī)生檢查后,若有明顯的視神經病變和視野受損,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后,便可確診為青光眼。 眼壓高才是青光眼? 眼壓高有可能造成青光眼,但卻不是診斷青光眼的必要條件,還有許多因素都會造成青光眼。 有些人雖然眼壓不高,卻還是有青光眼,稱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有些人眼壓高,但復診一陣子后并無視神經病變,稱為高眼壓癥。 眼壓在一天當中是會變動的,儀器測量時可能剛好沒量到高起的眼壓,因此不能以單一次的眼壓來作為診斷的依據(jù),需要多次測量并復診。 眼壓會受到每個人不同角膜厚度的影響,較厚的角膜會測到較高的眼壓值,因此評估時應一并考慮。 青光眼評估不應只有量測眼壓,很多青光眼患者眼壓都是正常的。 完整的評估包括眼壓、眼睛結構、視神經盤、視神經纖維、視野、視力、角膜厚度等。 青光眼患者早期視野檢查可能正常,但實際上已有部分視神經損失。因此若能早期評估視神經纖維結構的改變,就能更早發(fā)現(xiàn)視神經損失。 評估視神經的結構,傳統(tǒng)檢查大多依賴醫(yī)生的主觀判定,因此個別差異性較大。 青光眼的視力喪失不可逆,因此早期預防是最重要的! 若沒有任何風險或癥狀 · 小于40歲:每5-10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 · 40歲以上:每2-3年。年紀越高則頻率需越頻繁。 若已有青光眼的風險或癥狀 · 每6個月至1年完整的評估。 · 檢查后是疑似青光眼患者,需定期回診重復評估,才能觀察是否有任何加重的跡象,及早診斷及治療。 · 檢查后確診為青光眼,應立即積極治療。 青光眼的日常保養(yǎng) ·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 · 規(guī)律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 · 保持心情平穩(wěn)。 · 喝水足夠但少量多次,不建議一次喝大量的水。 · 睡覺時頭墊高一些。 · 建議多攝取青花菜、甘藍葉、銀杏葉萃取物、蝦、蟹、鮭魚、藻類,但目前仍需更多的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其療效。 · 少研究、咖啡。 · 避免情緒起伏過大、倒立彎腰、拿重物、吹奏樂器、咳嗽、憋氣、便秘、使用蛙鏡、揉或按壓眼睛、暗室中看手機平板或工作、穿太緊的衣服或打領帶。 青光眼的治療 青光眼的治療包含藥物、激光、及手術,依分類及階段有不同的治療。這些治療的目的都是借由降低眼壓,減緩青光眼的加重速度。 治療包括降眼壓藥水、口服降眼壓藥、靜脈注射降壓劑、激光、小梁網(wǎng)切除術、引流管置入術、白內障手術降眼壓。 降眼壓藥水 種類有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α2交感神經致效劑、碳酸酐酶抑制劑、前列腺素衍生物、復方類等。 一開始目標眼壓降低至少20%-30%。對于晚期或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更大幅度的減少眼壓。研究顯示,眼壓持續(xù)低于18或遠低于15的患者,青光眼加重的風險較低。每降低一毫升的眼壓,加重速率降低約10%。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 最常見降眼壓藥水,是第一線用藥。 · 較少局部副作用如眼部刺激感或發(fā)紅,因此在年輕患者或單側青光眼可優(yōu)先選用,以避免美觀或兩眼不對稱的副作用。 · 較易有全身的副作用如呼吸困難、心跳變慢、血壓降低、疲倦、暈眩。因此在老年患者應注意。心律不整或過慢、心衰竭、低血壓、氣喘、慢性肺病者應避免。 · 高血壓患者若已在口服乙型阻斷劑類的降血壓藥,可能會掩蓋高眼壓癥。若再使用此類藥水對降眼壓效果不佳外,甚至導致明顯的副作用。 前列腺素衍生物 · 降壓效果最好,藥效長。 · 副作用包括眼部發(fā)紅、睫毛變長、虹膜顏色變暗、眼周皮膚色素沉積、加重干眼癥、眼眶周圍脂肪流失、頭痛、黃斑水腫、虹彩炎。多數(shù)副作用停藥后可逆。 復方類 · 如果單一藥品降壓效果未達預期,考慮換藥或添加第二種藥物。 · 復方眼藥水結合了兩種不同作用機轉的藥品,讓患者更方便、增加配合度。 用藥注意事項 · 點藥后要輕閉眼,或按壓鼻淚管五分鐘,可降低全身性吸收,減輕藥物副作用。 · 若使用兩種藥水,應間隔五分鐘。 · 有戴隱形眼鏡須先摘除,點藥5分鐘后才可再戴上。 · 若對藥品內防腐劑有不良反應,可選擇無防腐劑的降眼壓藥水。 · 若有點藥水障礙或常忘記點藥,另有持續(xù)釋放型的降壓藥物,借由眼內植入物或淚管塞,自動釋放藥物。 · 為了有效控制眼壓,藥物需規(guī)則且連續(xù)使用。忘記點藥或是私自調整藥量,易讓眼壓起伏不定,造成青光眼惡化。 定期復診很重要 · 開始治療或調整藥品時,應在6-8周內復診。 · 若出現(xiàn)副作用,應提早復診,醫(yī)生會根據(jù)反應依狀況調整用藥。 · 若穩(wěn)定則每3個月復診,復診視力、藥品副作用、眼壓、視野檢查、視神經評估。 · 定期復診才可及時掌握藥效,依照患者情況不同,加減藥量,或是接受激光及手術。 青光眼的預后 有些人盡管眼壓控制很好,但仍繼續(xù)加重。因為青光眼并不只與眼壓相關,還與其他因素相關,例如生活方式、營養(yǎng)、本身疾病等等。 易加重的因素包括視神經已高度損傷、高眼壓、家族史、服藥順從性差、未依照時間復診、年紀大、心血管疾病等。 未經治療的青光眼可導致失明。有1/3病人若未妥善治療,在10年內會進展為終末期。 小提醒 眼壓越高,發(fā)展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高,并且會增加加重速度。所有的治療方式,目的都在于降低眼壓,進而保護視神經,減緩疾病的進展。 除了日常保養(yǎng),按時用藥、定期眼科復診、依病情階段調整用藥,都是非常重要的。 青光眼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只能控制而無法痊愈。目前無任何方法可讓萎縮的視神經再恢復功能,只有定期檢查,才有可能及早診斷并治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