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embolism,PE)大家都不陌生,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該疾病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臨床表現(xiàn)為肺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的障礙。如不能及時確診和治療可能會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對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癥的評估方法應該高效,并且避免不必要的檢查。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操作才能夠及時確診和治療呢?讓我們看看在武漢召開的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第二十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上,來自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的應可凈教授是怎么說的。 肺血栓栓塞癥確診檢查方法的優(yōu)劣勢
 肺血栓栓塞癥的常規(guī)檢查方式有很多種,而這些檢查方式各有各有優(yōu)缺點,讓我們慢慢往下看: 優(yōu)勢:CTPA的優(yōu)勢非常突出,它可以顯示肺血管內(nèi)外,栓子形態(tài),部位及堵塞程度,且敏感性(70%-100%)和特異性都非常高(76%-100%)。CTPA還具有無創(chuàng)的優(yōu)勢。因為以上這些優(yōu)點,所以在鑒別診斷時可作為首選檢查。CTPA對急慢性血栓、非血栓栓子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劣勢:
 對亞段以下PE檢出率較低(雙能量CT除外),所以針對亞段以下PE檢查需要考慮別的檢查方式。 CTPA征象:
 直接征象:1.部分充盈缺損;2.附壁充盈缺損;3.完全閉塞;4.“軌道征”即心充盈缺損;5.肺動脈纖細,腔內(nèi)灌注減低,不均勻(縱隔窗); 間接征象:1.“馬賽克”征;2.肺梗死灶;3.肺動脈高壓,心臟增大,右心功能不全。 
 
 圖為:CTPA典型征象V/Q顯像在診斷急性肺栓塞的敏感性為92%,特異性為87%。V/Q顯像的優(yōu)點在于不受肺動脈直徑的影響,在診斷亞段以下急性肺栓塞中具有特殊意義。并且對于患者來說V/Q顯像的輻射劑量低,可適用于臨床評估PE可能性低、年輕,或存在造影過敏、嚴重腎功能不全等問題的患者。任何引起肺血流或通氣受損的因素如肺部炎癥、肺部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可造成局部通氣血流失調,單憑V/Q檢查可能造成誤診,所以臨床應用需結合低劑量CT排除肺部炎癥、腫瘤、慢阻肺等疾病。 V/Q典型征象:與通氣顯像不匹配的肺段分布灌注缺損。 
 圖為:V/Q顯像? 高度可能:2個或2個以上肺段通氣/灌注不匹配;? 低度可能:肺段灌注缺損或<2個肺段范國的通氣/灌注不匹配;? SPECT發(fā)現(xiàn)1個或1個以上肺段V/Q不匹配即為陽性。 相對于CTPA,MRPA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在于可同時評價患者的右心功能。對患者而言MRPA的優(yōu)勢也很明顯,MRPA無X線輻射,無含碘造影劑,且對急慢性血栓有一定鑒別能力,適用于腎功能嚴重受損,對碘造影劑過敏或妊娠期患者。 劣勢: 對肺段以下水平的PTE診斷價值有限,且檢查時間較長,患者需要長時間保持不動。 
 圖為:磁共振灌注成像 優(yōu)勢:隨著CTPA技術發(fā)展,PA的應用逐漸減少,但它還是肺栓塞診斷“金標準”,敏感性98%,特異性95%-98%。PA適用于其他檢查不能確診,需要進行肺栓塞介入(或手術前)的患者。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PA作為有創(chuàng)檢查,它可能導致患者死亡(0.1%)或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1.5%)。 
 圖為:肺動脈造影
 優(yōu)勢:ECHO在提示診斷、預后評估及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價值。它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如室間隔破裂、夾層主動脈、心包填塞等。 對中央型肺動脈栓塞診斷也有一定價值,經(jīng)食道超聲可探察到主肺動脈和左、右肺動脈,敏感性和特異性可達80%-90%。 對于栓子來源于心臟的肺栓塞,可直接觀察到右心系統(tǒng)的血栓。1.右心室壁局部運動幅度降低;2.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擴大;3.室間隔左移和運動異常;4.近端肺動脈擴張;5.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6.下腔靜脈擴張。 
 上面我們說了那么多檢查手段,但到底應該如何選擇還是需要根據(jù)臨床上患者的具體癥狀。我們初步可以將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分為兩個大類: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患者和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患者。大多數(shù)PE患者在就診時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采用系統(tǒng)性法來診斷PE。我們需要做到有效率地診斷出所有臨床上重要的PE,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檢查風險。我們可以選擇性的結合臨床評估、3層的驗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評估、PE排除標準(PE rule out criteria,PERC)、D-二聚體檢測和影像學檢查來完成診斷。只要懷疑為PE,可通過臨床格式塔(gestart)評估或經(jīng)過驗證的PTP評分來計算,結合D-二聚體檢測,這樣可以有較高的敏感性。而另一種,meta分析表明概率評分可能特異性更高,并且可以提高CTPA的診斷性檢出率。另外,臨床上還常常使用Wells評分標準。Wells計算可以分為低、中、高三檔,當分數(shù)低于2分,那么PE概率低,2-6分,PE概率中等,如果高于6分,則PE概率高。 如果通過PE的驗前顯示患者為PE概率低的患者(如PTP<15%,wells評分<2分),那么我們就需要使用PERC來再次篩選。
 完成篩查后,若患者符合所有8條PERC標準,那么將無需進一步檢測。但如果患者不完全符合8條標準,則需要通過敏感性D-二聚體檢測進一步檢查。當D-二聚體水平<500 ng/mL時,通常無需進一步檢查。但當D-二聚體水平>500 ng/mL時,應進行診斷性影像學檢查。在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時如需要影像學檢查,CTPA為首選方式。CTPA的近似有效輻射劑量為10 mSv,但如果患者有CTPA禁忌證,則使用V/Q歸描。在不能使用CTPA時使用V/Q歸描,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如果患者CTPA和V/Q掃描都不能做或不能確診時,則傾向于采用下肢加壓多普勒超聲行無創(chuàng)檢查,以評估是否共存DVT。 雖然超聲心動圖的診斷價值有限,但確診PE患者用于判斷預后時,該檢查最有用(如新發(fā)右心室勞損和右心室血栓是不良預后指標)。如果對年輕或妊娠患者擔心累積輻射劑量的問題,MRPA可替代CTPA,但敏感性較低。不論患者臨床概率如何,V/Q掃描結果正常則無需進一步檢查。若患者V/Q掃描結果為PE概率低且臨床概率低(如Wells評分<2分)則不必做進一步檢查。若患者V/Q掃描結果為PE概率高且臨床概率高(如Wells評分> 6分)需要立即治療。V/Q掃描結果和臨床PTP的所有其他組合情況時,都不能確定PE,則需進一步檢查。
 針對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我們可以執(zhí)行以下診斷流程:
 如條件允許,建議直接行確診檢查(CTPA);如條件不允許,則推薦行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如發(fā)現(xiàn)右心室負荷增加和(或)肺動脈或右心腔內(nèi)血栓證據(jù),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后,建議按照PTE進行治療。并且建議進行肢體CUS,如發(fā)現(xiàn)DVT,則可診斷VTE,并可啟動治療。在患者臨床情況穩(wěn)定后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急性肺栓塞是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也是常見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所以我們每一次正確的診斷都顯得尤其重要。
 參考資料: 2.WolfeTR, AllenTL.Syncope as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J].J Emerg Med,16(1):27–31. 本文來源:醫(yī)學界呼吸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