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視爸爸用《國家寶藏》磅礴大氣的舞美清洗了人們常年受到各種配色虐待的眼睛之后,在設計感優(yōu)美,飽含文化感的畫面之外,他再次用一檔紀錄片清洗了你的耳朵,這次驚艷我們的不是聲音,而是文案,所謂字字入心,有文化,亦貼心。 《如果國寶會說話》 
 最近央視的幾檔節(jié)目一度讓我懷疑,這真的是把所有顏色堆上春晚舞臺力圖讓你眼瞎的央視嗎?央視爸爸已經不是那個印象中刻板的形象,他走出傳統(tǒng)的模式,追求年輕化的講述模式,用高級的審美包藏教育和傳播文化的初心,以不變應萬變,卻又以萬變護那亙古不變的文化傳統(tǒng)。 
 如果說高級審美的設計感,活潑貼近時代的配音,以及品種多樣式的制作剪輯方式從視覺上把人們帶入國寶的畫面感,那么文案,就是將人們帶入了每一件國寶的初心,一句話,輕描淡寫,不著痕跡,卻能夠動人心魄。 
 現(xiàn)在我們稍做了整理,從標題到解說,以國寶配文字,讓我們從這些小巧點滴的字里行間,窺探上下五千年里動人心魄的瞬間。 01 / 人頭壺:最初的凝望 ———————————————— 
 那些古人參照自身捏塑出的形象,比他們的制作者擁有更漫長的生命,與大地同壽,至今容顏清晰。 我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 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 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剎那間 村落成了國 符號成了詩 呼喚成了歌 02 / 賈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聲 ———————————————— 
 九千年斗轉星移,生活逐漸轉化為藝術。骨笛也慢慢演變成竹質笛簫的大家族。 今天,在丁曉逵以及更多的中國音樂家這里,這些來自幾千年前的樂器,也具有非?,F(xiàn)代的表達。只是賈湖骨笛的影子也許一直在背景處低吟著歷史的回聲。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 是九千年前人類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聲 那時風動 此時心動 03 / 陶鷹鼎:陶,醉了6000年 ———————————————— 
 假如陶鷹鼎會說話,它也許會告訴我們六千年前,它在熔爐內外的日日夜夜吧。今天,它就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展示著天工造化, 展示著巧技神思, 也展示著屬于它自己的“肌肉萌”。 05 /紅山玉龍:尋龍玦 ———————————————— 
 五千年前的風 早已止息, 而它還保留著在風中的姿態(tài)。 有時,我們會對著光源去看玉。 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樣,看它的清澈和透明。 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躍起。 這塊玉,成為我們身體延伸到空中的部分, 在時光中飛翔、起舞。 09 /殷墟嵌綠松石甲骨:刻辭骨柶 ————————————————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可見,最早的成熟文字。 有了甲骨文,中華文明就有了記錄與傳承的工具。 經過演變傳承,從祖先的心里流傳到我們的指尖。 從此,從個體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識、思想、經驗,通過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中華文明得以塑造與傳揚。 此刻,我們寫出的橫豎撇捺, 曾經一筆一劃地刻在骨頭上。 因為刻骨,所以銘心。 12 /鸮尊:一只貓頭鷹的待遇 ———————————————— 
 從高貴,到不祥,再到呆萌, 貓頭鷹一直就是那個貓頭鷹, 但是人心變了好多回了。 13 /殷墟嵌綠松石甲骨:刻辭骨柶 ———————————————— 
 對于一個并不從事學術研究的普通人來說,欣喜的不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斷的文字所賜,通過一件文物,三十幾個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們交流。 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狀被現(xiàn)代人用的碗沿襲下來, 依然作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們捧在手掌, 也捧在心上。 14 /何尊:這里有中國 ———————————————— 
 三千年過去,那對年輕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黃土掩蓋,但洛陽城繁華依舊;同樣被黃土掩埋的青銅尊于1963年在陜西的一處土崖中被發(fā)現(xiàn),后被命名為何尊。雖沒有了最初奪目的光澤,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銘文卻沒有辜負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個千年,將祖先的豐功偉績展現(xiàn)在后人眼前。 中國, 三千年前被鐫刻于方寸之間,深埋于地下。 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這泥土連接的一千零四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都被它命名, 叫做:中國。 15 /玉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 
 你現(xiàn)在看到的我,來自三千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我和時光一起行走。穿著我的繩子已經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塊碎片,被光線連接。 億萬年前的地殼運動,造就了玉石。 先民的雙手把玉開鑿出來,撿拾起來,捧在手心里。 玉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巔峰,以靜止不動,比擬河流,流經了生死與朝代更迭。 這一組碎片來到我們眼前,已經行走了億萬年。 而西周離我們,不過三千年。 從禮玉到佩玉,我們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16 /三星堆青銅人像:人性的光輝 ———————————————— 
 三星堆文明晚期,中原王朝正處于殷商時代。商朝人大量制造青銅兵器,食器、酒器,用活人祭祀神明,是個充斥著血腥的時代。然而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用于祭祀的人牲,更不見一件兵器。這些長相冰冷的古蜀人,擁有著超越時代的人性光輝。這也許是他們強大的原因,或許也是他們消亡的種子。 古蜀文明為何擁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 與他們對視, 那些超越語言的心動也許就是隱藏在我們生命里的謎底。 我們是人,也是人類, 我們站在這里,也站在地球上。 18 /太陽神鳥:照耀古今的光芒 ———————————————— 
 “太陽神鳥”, 20克黃金里的宇宙,是時光的一晃。 在這0.02厘米厚度記錄的宇宙時光里, 我們和此刻的世界, 如一粒微塵般存在。 ———————————————— 借用《如果國寶會說話》中一句旁白“國寶留言持續(xù)更新中”,以每集五分鐘的時長,《如果國寶會說話》用精巧的結構展現(xiàn)了國寶氣勢磅礴之外的生命質感,而文案居功至偉。 其實,好的文案總是能夠在波濤洶涌中以靜制動,凸顯內力,用安靜的方式激起心中千層浪,恰如三島由紀夫說的:“精致的沉默,凌駕于一切之上?!焙玫奈陌竿瑯涌梢?,好似在方寸之間,可以感受到整個宇宙和上下五千年。 就像李欣頻,在幾句話之前構建了書與非書之間的第二空間。 
 | 
|  | 
來自: 專家視點 > 《紀錄片、史料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