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器和玉文化在我國的文化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自古以來,“禮玉”文化始終貫穿于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整個過程。 在古代,玉經常被用來作為部族的圖騰物、部族首領標志的奠基祖先、神鬼等禮儀活動的供奉和儀仗品,而六器則是最具代表性的禮器。 《周禮春官大宗伯》有言:“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顯而易見,這六器也就是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 玉璧 璧是一種圓板形、片狀、中部有孔的玉器,上面刻有紋飾,紋飾隨著時代不同而有變化。 現(xiàn)在玉雕中常見的是云紋、螭紋、乳丁紋、獸面紋、花鳥紋、龍紋等。 玉璧是“六瑞”中出現(xiàn)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禮玉。這也反映出古人最早的對天的一種敬意。 玉琮 玉琮的造型是內圓(孔)外方,似是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 巫師也常用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zhèn)墓壓邪、斂尸防腐、避兇驅鬼。 玉圭 圭,是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牌子。它的形狀很簡單,呈扁平長條形,下端平直,上端作三角形。 古文獻記載,玉圭是皇宮貴族之間的禮器和權利的象征,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 玉璋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半圭為璋”,所以玉璋形狀與玉圭相似,呈扁平長方體狀,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古時用于禮南方。 《周禮考工記》又載:“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說明玉璋還是天子巡狩的時候祭祀山川的器物。 玉琥 玉琥,是以玉琢制的器物,多做配飾之用。有虎紋玉器和虎形玉器兩種基本形式。 據(jù)文獻記載,琥是以白虎的身份來禮西方,以虎符的身份來發(fā)兵。 玉璜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掛飾。每當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時,巫師就戴上它。 璜是種弧形的玉器,玉璜的形體可分兩種,一種是半圓形片狀,圓心處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種是較窄的弧形。一般玉璜在兩端打孔,系繩佩戴。 現(xiàn)在玉器幾乎已經沒有祭祀的用途了,大部分都做裝飾之用,并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