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青草藥中有一款叫大號乳汁草,在鄉(xiāng)下老厝花磚邊經(jīng)常有。其學名就叫做大乳汁草,但更多的叫做飛揚草,還有一種葉子小的叫小飛揚草。 收集來的別名有:大乳草、大乳汁草、大樣乳汁草、大號乳汁草(潮汕)、乳汁藤(普寧)、蜻蜓草、節(jié)節(jié)花(潮安、澄海)、蚌割菜(饒平、南澳、惠來)、蚌鏡草(惠來)、大乳汁草、大飛揚(廣州)、大飛揚草(《廣草》)。 一年生草本,生于向陽山坡、山谷、路旁或灌叢下,多見于沙質(zhì)土。高20-50厘米.全體有乳汁。 花:開淡綠色或紫色小花,杯狀聚傘花序多數(shù)排成緊密的腋生頭狀花序。外面被密生短柔毛,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 葉: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披針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偏斜不對稱,邊緣有細鋸齒,兩面披毛,托葉膜質(zhì),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 根莖:莖被粗毛,部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莖基部藤曲狀向上斜升,單一或基部叢生。 性味:性涼,味微苦、微酸。無毒,入肝脾經(jīng) 功效:涼腸利尿,通乳消腫,解毒止癢 主治:瘧疾,痢疾,小便混濁,產(chǎn)后缺乳,胃腸炎,血尿,濕疹,乳腺炎,麥粒腫,腳癬,皮膚瘙癢,小兒頭瘡,皮膚飛瘍瘡,蠔殼割傷出血。 采集:全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藥理 1.對性成熟期雌性豚鼠可使之乳腺發(fā)育加快,分泌乳汁。 2.有利尿和中度致瀉作用。 3.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驗方 常見的不寫了呢,有興趣可留言,介紹三個實用偏方吧! 割傷出血:大乳汁草取白乳汁涂之。 腳癬:鮮大乳汁草40克,加25%酒精500毫升,浸泡5天,取汁涂。 麥粒腫(也稱針眼、瞼腺炎,潮汕叫“生目針”):鮮大乳汁草折斷,取乳汁涂患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