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yōu)質原創(chuàng)內容丨 對于大多數(shù)電視劇而言,開個好頭并不難,難的是結個好尾。這個“結尾難于開頭”的定律,同樣適用于神劇的續(xù)集。延續(xù)精彩,保持口碑,還要創(chuàng)造新意,續(xù)集的挑戰(zhàn)總是要遠遠大于神劇本身。而《大小謊言》第二季,則從懸疑劇轉變?yōu)榕孕睦韯 ?/span>至于《權力的游戲》第八季,不用多說,大家有目共睹。但在今年所有已出品的神劇續(xù)作中,我認為只有它,是唯一能保持前作的極好水準的一部。心靈獵人 第二季 Mindhunter Season 2導演: 大衛(wèi)·芬奇 / 卡爾·弗蘭克林 / 安德魯·多米尼克開局9.4,目前豆瓣評分8.8,爛番茄飆升至100%編劇: 約翰·道格拉斯 / 馬克·奧爾沙克 / 喬·彭豪爾 / 喬舒亞·多嫩 / 柯特妮·邁爾斯
 主演: 喬納森·格羅夫 / 霍特·麥克卡蘭尼 / 安娜·托芙
 首播: 2019-08-16(美國)
 
 高密度的信息量,冷靜克制的表現(xiàn)方式,背脊發(fā)涼的真實案件,80年代泛黃的色調。
 導演大衛(wèi)·芬奇,全世界最會拍變態(tài)的導演。代表作《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十二宮》《紙牌屋》《愛死機》等等。他擅長將關注的焦點投向人性與社會的黑暗之處,以強有力的影響震撼人心。沒有哪部劇能像它這樣,幾乎是完全依賴臺詞推進劇情。不同于CSI美劇會把案發(fā)現(xiàn)場搬演一遍,《心靈獵人》對案件的“情景還原”,永遠只有口頭式的陳述。故事進行到了第二季,涉及到的殺人兇手:有著名的曼森家族,還有從第一季就開始做伏筆的BTK。但真正的事件重點,是亞特蘭大兒童連環(huán)兇殺案。在第11名兒童遇害之后,F(xiàn)BI才正式介入調查。而第19名受害者尸體出現(xiàn)時,警方甚至連一個嫌疑犯都找不到。更細思極恐的是,這里面牽扯到美國政府機構對案件調查的暗中操盤。而《心靈獵人》可以不帶任何偏見地,把歷史中確實發(fā)生的種種細節(jié),搬上熒屏。在正式切入這個案件之前,我們得先了解劇中角色的工作方式。
 劇集根據(jù)前FBI探員,同時也是片中主角的原型——約翰·道格拉斯所著《讀心神探:FBI心理側寫術》改編而來。劇中主角,在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的匡提科(Quantico)工作,所處的部門是一個叫“行為科學部”的新興部門。
 跟物理搜證等傳統(tǒng)的科學辦案方式不同,他們多數(shù)是依靠對罪犯行為的推理和合理猜測來破解案件。他們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大量地采訪服刑犯人,并總結出某種犯罪類型的固定犯罪模式,再通過這個犯罪模式去推斷其他兇手的犯罪行為。說得通俗點,就是通過大量的例證,總結出一個公式,并用這個公式去解其他方程。但是,他們通過一次次的實踐證明了這個真理:是罪犯,永遠會想到一起。比如,被廣泛傳播的“兇手一定會重返現(xiàn)場”的理論。
 兇手,要返回現(xiàn)場回味殺人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重溫那種扭曲的勝利感。尤其是在不能再次犯案的時候,回味,就成了他們的精神糧食。
 行為科學部的工作既然主要是采訪和歸納,那么,就要求探員要有極高的情商和采訪能力。
 他們要從最滑頭、甚至是謊話連篇的罪犯嘴里,撬出他們最想要的信息。片中另一個靠走關系進到組里的同事,他就不具備主角的這種挖料能力。作為對談的主導人,他每說一句,就被犯人懟回一句,主導權完全被犯人搶走。他照本宣科的聊天方式,讓對方看不到誠意,人家當然看不起你。上一季,有“披薩社交”大法,這一季,還有“餅干社交”絕招。投其所好,從細節(jié)下手,這才是訪談的正確打開方式。
 前三集,本劇一直圍繞著兇手代號叫“BTK”的案子展開。不,看到后面才發(fā)現(xiàn),這才是本季的主線——亞特蘭大兒童連環(huán)兇殺案。霍頓警官為調查BTK的案子,住進了亞特蘭大一間酒店。女前臺得知他是FBI專員,連哄帶騙把他帶到一間餐廳。他們想請求霍頓幫忙調查,而那時候,受害者的數(shù)量還是5人。霍頓沒有拒絕,簡單了解一遍案情以及當?shù)睾谌松鐓^(qū)的特殊環(huán)境后,他馬上得出了嫌疑犯的初步側寫。在黑人社區(qū)拐走小孩,且沒有任何目擊證人,嫌疑犯一定是黑人。否則,一個白人不可能從黑人社區(qū)拐走多名小孩,且沒人一個目擊證人。再有,他一定是開著冰淇淋車或者是高仿警車,以此來放松小孩的戒備心。連案發(fā)現(xiàn)場都沒去過,霍頓僅憑手上的報告,就能得出這信息量極大的“嫌疑人側寫”信息。 
 當故事講到最后面,你才發(fā)現(xiàn),上述“推測”全部驗證。霍頓早在游戲的最開始,便已經(jīng)洞悉“標準答案”。
 然而,因為不是跨州犯罪,F(xiàn)BI對這個案子并沒有管轄能力。或者說,當?shù)氐恼静幌胱屵@件事鬧大。后來事實也證明,亞特蘭大機場成為全球客流量最大的三個機場之一。大量的資金和商機,正在流入亞特蘭大,如果這個節(jié)骨眼傳出連環(huán)兇殺案的負面新聞,引起社會恐慌事小,資金跑路才是事大。
 尤其當霍頓提出嫌疑犯一定是黑人的推測時,政府更加不敢對黑人群體開炮。
 因為亞特蘭大剛剛靠黑人選民,選出全美大城市的第一位黑人市長和黑人警長。
 如果在沒有任何明確證據(jù)的指引下,僅憑推測就把矛頭指向黑人群體,這樣的風險,新上任的這批黑人公務員可不想承擔。當?shù)?1名受害者出現(xiàn),而亞特蘭大警方依然無所適從時,F(xiàn)BI終于正式接手這個案子。盡管霍頓警官如愿介入了調查,但依然受到各種傳統(tǒng)辦案規(guī)章制度的限制。比如,沒有直接證據(jù)不能下搜查令,除非,你苦口婆心地去市長的社交派對上請求特權。再比如,霍頓為了給嫌疑犯“下套”,需要聯(lián)系制造廠制作特殊道具。而辦事員居然在這個節(jié)骨眼說:“像這樣的臨時訂單一般出不來貨?!?/span>
 最后,好不容易搞到了貨,拆開后居然還要霍頓警官等人親手組裝。在他們完成組裝的這段時間,又一具尸體被發(fā)現(xiàn)。當?shù)卣环e極配合,案件本身還容易挑起種族戰(zhàn)爭,比兇案真相更撲朔迷離的,是背后不為人知的辦案故事。2000年,有一部叫《誰殺死了亞特蘭大的孩子》的電影,它以陰謀論為著墨點改編了這個案件。而《心靈獵人》冷靜克制,不帶任何私心講完這個故事。對政府正反兩面的表現(xiàn),《心靈獵人》只做表現(xiàn),不利用劇中人的觀點及遭遇做任何評價。它更像是把辦案中發(fā)生的各種事實,逐一呈現(xiàn)給你看,而結論,需要靠你自己歸納。
 最后,他們靠“側寫”找到的兇手,僅僅被判有兩項罪名。有觀點認為,政府為了平息這件連環(huán)兇殺案,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替罪羔羊。當時用來給他定罪的證據(jù),也并不是直接證據(jù),是間接證據(jù)——但也很有力度。直到現(xiàn)在,被定罪的兇手依然宣稱自己是無辜的。
 他曾要求通過現(xiàn)代的DNA檢測技術,證明他無罪。最后的檢測結果,就跟“犯罪側寫”只能縮小范圍而不能具體指向特定的個體一樣,檢測所使用的線粒體DNA檢測技術只能縮小嫌疑人的范圍,而不像細胞核DNA檢測技術一樣可以指定唯一的個體。所以,檢測的結果并不能直接證明他就是兇手,但也沒有排除他的嫌疑。拋下這個“有疑點”的殺手不說,另有一個或多個殺了27名兒童的兇手,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一個謎。劇集最后的一行字,“直到2019年,剩余27宗案件,無一被起訴”。
 看完一整季,所有的壓抑并沒有在最后一刻得到釋懷,而更多是的對社會對制度的懷疑和嘆息。那怕是FBI專員,也并不是走在辦案的康莊大道上,法治往往避不開人治的干涉。辦案,處處涉及到與人的交往,而一旦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情世故。最后正義沒有得到伸張,這不是在傳播負能量,而是讓我們了解歷史。如果沒有這樣一部好劇,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段令人遺憾的過去。愿這樣的慘案不再發(fā)生,愿所有的靈魂都能得到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