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位北大荒知青抱團養(yǎng)老 大膽創(chuàng)新示范讓人羨慕 轉(zhuǎn)自《今日頭條》繡癡堂 俗話說“養(yǎng)兒防老”,等到年齡大了的時候,養(yǎng)老大概是所有人最為關注的事情。 年輕時揣著再多的奔勁,再搏的拼勁,終其一生,無外乎在于對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的美好希冀。有沒有想過,在彌足珍貴的晚年生活中,與其在子女的繁碌中尋得幾分安寧,不如與同齡伙伴們一起相互作伴,自由自在而又安心精彩。 ▼在北京,就有這么一位老人,她召集了14位老友,在兩棟房子中,與他們一起開啟了集體的“抱團生活”。 ▼這是一個平均年齡為70歲的老年集體。 ▼平時在家的時候,大家會一起洗菜、炒菜,哪位老人想吃啥都可以做。 ▼他們吃的菜多數(shù)是自己種的,綠色蔬菜既環(huán)保又健康。 ▼在小院子里開辟出一塊菜園地,在里面撒點種子種菜,拔草、澆水、倒騰枝蔓。 ▼如果需要外出買菜的話,大家就會一起出動,砍起價來也更有氣魄了。 ▼15個人每次吃飯圍坐一桌,就是一個大家庭。 ▼大家邊吃飯邊聊聊天,說的是一些家長里短的閑話,笑的是熱熱鬧鬧的氣氛。 ▼就連其他的男同胞們,想偶爾喝點小酒,也能有人陪伴喝到一塊去。 ▼閑暇無事的漫漫時光,可以一起跳跳廣場舞,有不會動作的時候,便一遍一遍耐心講解。
▼甚至還可以來一個專業(yè)級別的節(jié)目表演。
▼老了也要漂漂亮亮的,不會化妝那就一起學習,相互化化切磋一下技術。
▼再來盤個別致的頭發(fā),誰說不是一群漂亮的媽媽們呢?!
▼打扮的這么美麗,怎么少的了拍照呢?不會自拍就一起研究。
▼不會擺姿勢,那大家一起擺個pose!這不就是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嗎?
▼這個“老年團”其實是從今年3月份才開始的,72歲的耿婉是主要的倡議人。
▼20多年前便已退休的她,不想拖累孩子的家庭,也不想打擾孩子們的生活,一直思忖著自己的老年該怎么辦呢。
▼無獨有偶,曾經(jīng)在年輕時期一起在北大荒下鄉(xiāng)的老友們,也同樣有此想法。于是,耿婉便干脆召集了14位,在北京平谷租下了兩棟房子,開始了“抱團養(yǎng)老”。
▼雖然說是一幫老人在一起養(yǎng)老,但這樣的“抱團”卻完全不同于養(yǎng)老院。他們在60多年前被分配到了一個連隊,曾一起下鄉(xiāng),一起工作、一起吃苦。
▼彼此之間不僅很熟悉,還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不用擔心性格不合,也不用擔心有矛盾會產(chǎn)生。
▼見了面,大家像過去一樣互相喊外號,恍然間,好似時光倒流,一起回到了過去。
▼那時候大家都是相互幫忙,甚至一個人成家,鍋碗瓢盆都會幫忙湊齊,生活里的許多細枝末節(jié),大家都互相體諒著,這才有了大家現(xiàn)在一起生活的感情基礎。
▼另外,為了防止日后的出現(xiàn)摩擦,大家在決定租住的時候,便心照不宣地簽了一份免責協(xié)議,如果共同生活中有什么身體疾病,所有責任將自己承擔。看起來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但這,卻是最大的人情。
▼這個“養(yǎng)老團”的其中一位阿姨這樣說道:養(yǎng)老,就是要開開心心的,能夠找到與自己情投意合的,生活中少了許多的摩擦,這樣的相處才最重要。
▼目前,這個“抱團養(yǎng)老”的運作才幾個月時間,以后可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也會產(chǎn)生矛盾、發(fā)生摩擦。
▼但是老人們都很樂觀,毫不畏懼,“遇到了再說吧,遇到了再解決吧。”開心健康的活好每一天,才是每一個人最大的理想。
────────── 圖片來源:《微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