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的后代有一位名人,那就是被譽為“世界船王”的包玉剛,美國《財富》曾稱呼其為“海上統(tǒng)治者”。1981年時他曾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過鄧小平總理的接見,后來包玉剛還出資5000萬人民幣,為浙江寧波修建了寧波大學。 包玉剛原本并不知道自己是包拯的后代。1984年10月,包玉剛會回故鄉(xiāng)寧波訪問,參觀江南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天一閣”的古籍管理工作人員聽說來訪者是香港船王包玉剛先生,就特意將“天一閣”珍藏的《包氏家譜》捧出。 包玉剛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而包家能夠傳承下來,并且開枝散葉,和包拯一段老來得子的經(jīng)歷密切相關。 首先說一下,包拯雖然老來得子,但最開始并沒有見過這個兒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兒子。一直到60大壽的時候,包拯才見到了自己唯一的兒子。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包拯第一次見到這個兒子時,是他1歲的時候,而不是5歲的時候。 包拯一生有過兩段婚姻,三個老婆。由于包拯一生清廉、剛正不阿,所以和一些達官貴人交際非常少,這也注定了他的妻子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因此歷史上關于包拯三位夫人記載非常少。 從一些后人整理的資料中,我們僅僅可以得知包拯的第一位夫人姓李。不過非常不幸的是在嫁給包拯之后,很快便因為一場大病而去世了。 李氏去世后,包拯續(xù)弦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董氏。董氏性情溫和,琴棋書畫也都非常精通,兩人結婚后,董氏成為了包拯的賢內助,把包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同時董氏也為包拯生下了長子包繶。 包繶成年后,娶了崔氏為妻,之后也讓包拯抱上了孫子。但就在一家人沉浸在快樂之中時,不幸的事情再次發(fā)生,包繶突發(fā)重病而亡,孫子包文輔也夭折了。 成年后的包綖處處仿效包拯,同樣也成為了一名剛正不阿的廉吏。去世時行李之中僅有47枚銅錢,因此也有人推測他就是因為經(jīng)濟原因病餓而死。不過從他開始,包家開枝散葉,他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