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注重的是“虛實分明”、“輕沉兼?zhèn)洹薄?/span>這也是學拳者要保持的基本要領,這也是太極拳這門武術高深莫測的技擊的基本要素。 王宗岳提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歷來人們對這條拳論的理解比較含混,解釋也不盡人意。這是因為對于太極拳的“輕沉”、“虛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太極拳的“輕沉兼?zhèn)洹敝鸽p手而言;太極拳的“虛實分明”指雙腳而言。“輕沉”亦可作“ 輕重”。因此有“上分輕重,下分虛實”之說。 那么在太極拳的套路動作和技擊動作中,如何界定兩手的輕重呢? 一、雙腿要分擔全身帶來的重量,練習時上半身要輕盈,下半身要穩(wěn)重。就如同在練習“披身錘”、“白鶴亮翅”的時候,要注意左手在上要重,右手在下要輕 二、兩手平行隨身體左右轉動時,身向左轉則左手為重邊,右手為輕。如“金鋼搗碓“第二個動作雙手平行右捋;“前趟拗步”轉第二“斜行”雙手右捋。這時皆身向右轉,則右手為重,左手為輕。 三、單腿支撐全身重量時,對應手為重。(左腿對應右手,右腿對應左手。)如“金剛搗碓”、“金雞獨立”左腿承重為實,則右手為重。單腿貼地鏟出時,另一只腿為獨立承重腿為實。 有了兩只手的“輕重“,重要的是要分出兩只腳的“虛實”來。兩腳的“虛實”比較容易界定:重心偏重于哪只腳,或完全放在哪只腳上,哪只腳即為“實”,另一只腳則為“虛”,手重者,腳虛;手輕者,腳實。 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來驗證前輩大師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重心學說的科學性和嚴密性。 注意:這時“重”與“沉”同解,“杳”與“虛”同解。無論哪家太極拳,哪門哪派,哪一招哪一式都將毫無例外地符合這一原則。 練拳者覺得自身別扭,必定是違背了這一重心學說;推手中失機失勢,站立不穩(wěn),也必定是違背了這一重心學說。 推手技擊中,在被對方施以不同方向.不同質量的外力的情況下,要能始終保持上肢的“輕重兼?zhèn)洹?、下肢的“虛實分明”,這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在激烈的對抗中,周身的協(xié)調顯得尤為重要。 而且只有經過平時的刻苦訓練,才能達到這種協(xié)調。因此在平時的推手打拳中,你的右手轉到了上方,那么你的右腳則必須踩實。這也是我們在推手中重心前后移動的理論根 無論是對于太極拳的孜孜追求者還是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來說,細心體味“輕沉兼?zhèn)洹焙汀疤搶嵎置鳌保袑嵟拜p重”與“虛實”的關系的大好處是:可以練一套明白拳。 溫馨提示:文章、圖片素材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處理或刪除。【陳氏太極拳學習者】平臺意在分享,感謝作者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