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斌民國時期的“壹圓”銀幣以中央造幣廠的“袁大頭”、孫像開國紀(jì)念幣、孫像帆船為主幣,地方各省自己鑄造的主幣不多,有些就干脆仿中央造幣廠的“袁大頭”,如其中的云南版、甘肅版、山東版等。有些省雖然發(fā)行過銀元主幣,但因為鑄造量小,存世不多,如甘肅省造的孫像銀幣,貴州省造的汽車銀幣和竹枝銀幣,廣大銀幣愛好者就不容易收集到。詞: 民國時期的“壹圓”銀幣以中央造幣廠的“袁大頭”、孫像開國紀(jì)念幣、孫像帆船為主幣,地方各省自己鑄造的主幣不多,有些就干脆仿中央造幣廠的“袁大頭”,如其中的云南版、甘肅版、山東版等。有些省雖然發(fā)行過銀元主幣,但因為鑄造量小,存世不多,如甘肅省造的孫像銀幣,貴州省造的汽車銀幣和竹枝銀幣,廣大銀幣愛好者就不容易收集到。但是四川省在民國時期鑄造的“壹圓”主幣卻大量發(fā)行,而且由于版別眾多,更讓喜歡收藏版別系列的愛好者也喜歡上四川銀幣。 辛亥革命時,尹昌衡在成都成立軍政府,同時趕鑄新式銀幣。該幣正面上書“軍政府造”,中間為“四川銀幣”,正中有一象征成都的英蓉花。背面以18個圓圈圍繞一個篆文“漢”字,18個圓圈代表當(dāng)時全國的18個行省,“漢”字表示當(dāng)時革命的口號“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這是辛亥革命后全國所鑄銀元中比較獨特的一種,被稱之為“四川漢字銀元”,四川人稱為“川板”。 初期的四川漢字銀元背面的“漢”字為秦篆(圖1),后期的篆字書寫就沒有初期的味道濃厚(圖2)。更有雅安版,背面的篆書筆畫多直筆,給人以古樸的感覺,另有一番風(fēng)味(圖3)。 四川漢字銀元版別眾多,讓不少愛好者摸不清頭緒,其實只有兩個大板塊,兩個系列。 兩個板塊就是分為“廠板”和“雜板”?!皬S板”指成都造幣廠和重慶銅元局生產(chǎn)鑄造的銀幣?!半s板”指四川大小軍閥或其他機構(gòu)生產(chǎn)鑄造的銀幣。 兩個系列專指“廠板”,以成都廠和重慶廠來區(qū)分。理清了兩個板塊、兩個系列,就對其版別基本分清楚了。 成都版 1、方頭漢。指背面“漢”字頭部為方形。同時以方形的大小分為大方頭、中方頭、小方頭三個版別。大方頭的特征明顯(圖4)。 2、出頭軍。正面“軍”字中間一豎出了頭,所以叫出頭軍,其特征除此外還有“銀”字為開口銀(圖5)。 3、出頭金。正面“銀”字金旁出頭,所以叫出頭金,收藏愛好者又以銀幣正中莢蓉花斷與不斷,將其分為出頭金斷中花和出頭金不斷中花兩個版別(圖6)。 4、三筆元。三筆元是早期鑄品,以背面“元”字似三筆寫成出名,但有相似版別容易混同,真正的三筆元以“銀”字金旁右邊一點為單獨孤立的為正宗三筆元(圖7)。 5、空心花。該版別正面正中芙蓉花為空心(圖8)。 ......(暫無全文信息,請到維普官網(wǎng)檢索) 特別說明:本文獻摘要信息,由維普資訊網(wǎng)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對該文獻的全文內(nèi)容負(fù)責(zé),不提供免費的全文下載服務(w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