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黃袍加身的皇帝,非趙匡胤,而是胡人(上) 搜狐網 2017-04-21 09:50 公元926年4月,李嗣源兵入洛陽,改元天成,西宮稱帝,朝中多位大臣勸諫李嗣源更改國號。 李嗣源卻說:“我十三歲便追隨于獻祖(李國昌),受命武皇(李克用)近三十年,又追隨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武皇的基業(yè)就是我的基業(yè),先帝的天下便是我的天下,世上豈有同宗異國的道理”。不易國號,仍舊稱唐。 為帝篇:輕徭役,豐谷倉,粗為小康;整吏治,息兵戈,堪比文景。 莊宗統(tǒng)治后期,宦官專權,伶官亂政,忠臣見疏于內,污吏盤剝于外,朝綱崩壞,民不聊生。李嗣源為李克用爺孫三代馬上征戰(zhàn)50余年,深知民間疾苦,上任后即開始撥亂反正。 整治吏治,任賢除庸:前朝士族豆盧革、韋說貪腐無能,卻被莊宗任命為宰相,李嗣源繼位后,將其二人外貶、賜死。原后梁的佞臣段凝、溫韜弄權誤國,尤其是溫韜,私德更是敗壞,竟冒天下之大不諱盜掘唐陵,李嗣源兵入洛陽后,立刻剝奪段凝、溫韜被賜的李姓,將二人流放、賜死。 莊宗時代的孔謙聚斂民財,苛政百姓,民怨沸騰,李嗣源令人將其處死,沒收田宅,并廢除以前莊宗頒布的苛政。供奉官丁延徽監(jiān)守自盜,被人告發(fā),他托李嗣源的心腹侍衛(wèi)使張從賓求情,李嗣源大怒,斥責張從賓后,毫不留情的處死了丁延徽。 對于賢臣,李嗣源不吝賞賜,宰相李愚病重臥床,李嗣源差人探望,見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李嗣源立刻下詔賜娟100匹、錢10萬、棉衣被褥13件溫暖其心。靈武節(jié)度使張希崇在任內開墾屯田之余,還招降安撫外族人員,治績出眾,李嗣源特意頒布圣旨褒獎張希崇。 大理少卿康澄曾上疏論政,提出治理國家方法,切中治政弊端,李嗣源對他也是下詔獎賞。 輕徭薄役,樸素節(jié)儉:公元926年4月,李嗣源繼位后發(fā)布的第一批詔書便是免征損耗、制定稅收名目、禁止濫征捐稅。他同時命各道節(jié)度使、防御使將帳簿直接送到中書省,由中央來征收賦稅。不得科斂百姓、不得阻撓留難商旅。 927年李嗣源采納安重誨的奏請,將諸道州府以前所欠下租稅及夏稅約200于萬貫全部放免。此舉大大減輕了治下農民的負擔,緩和了社會矛盾。 928年、931年李嗣源又分別解除了曲禁、鐵禁,允許民間百姓自行制曲釀酒、鑄造鐵質農雜具(這個法令真的太震撼了),此外李嗣源還嚴禁高利貸,嚴禁土地兼并,與民生息。 為節(jié)省財政開支,宮中只留宦官三十人、年老宮女一百人、御廚五十人。讓多余的后宮女子回家婚配。 黨項等蕃族常以獻馬為名,將良莠不齊的馬匹送到京城,還需供其吃住、封賞。李嗣源知訊后立刻下令,不許蕃族再到京城獻馬,只能在邊境交易,有效的節(jié)省了開支。 鏟除伶官,削弱藩鎮(zhèn):莊宗后期,生活奢華,獨好伶藝。許多沒有從政經驗的伶人和宦官都執(zhí)掌了國家要位,干涉非議朝政。伶宦之禍在同光年間尤為突出,李嗣源上臺后,嚴厲打擊弄權宦官,宮中僅留宦官三十人,對于那些無能而又喜歡弄權的伶人、宦官斬殺的毫不留情,郭從謙更是被誅滅全誅。 927年,李嗣源命魏州軍校龍晊統(tǒng)率奉節(jié)等九指揮三千五百人,戍守盧臺軍,以備御契丹。龍晊卻在盧臺率部嘩變,殺死副招討使烏震,平叛后,李嗣源命將盧臺亂軍三千五百人及其留在魏州的家屬萬余人全部處斬。 930年,李嗣源又發(fā)布詔命,規(guī)定諸道防御使、團練使、刺史、行軍司馬、節(jié)度副使等職務必須由朝廷命授,不允許諸道自行奏薦,有效的削弱了各地藩鎮(zhèn)割據。 公元933年,一代明君李嗣源突然中風,月余未會見任何群臣,加上太子之位又懸而未定,廟堂之上人心惶惶。11月,秦王李從容入宮探望,發(fā)現李嗣源已經奄奄一息,出門后又聽見身后哭聲大作,誤判形勢,以為其父不久于人世,遂舉兵叛亂。 蘇醒后的李嗣源趁著冷靜,令孟漢瓊統(tǒng)領禁軍平叛,李從容兵敗被擒殺。李嗣源得知消息后,傷痛欲絕,幾次昏死,不久后病死于雍和殿,終年67歲。 公元934年4月,李嗣源被謚為圣德和武欽孝皇帝,葬于徽陵. 李嗣源做為一個胡人皇帝,目不識丁,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百戰(zhàn)余生、守護一方,使國內漢、沙陀百姓進入了短暫的太平盛世之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其在位期間不搞種族歧視,不嗜殺猜忌,不好色貪杯,不鋪張浪費,于民休養(yǎng)生息,于軍枕戈待旦,谷豐民融,真的不失一位千古明君。只是因其出身于沙陀,被春秋史書多有淡化。 值得一體的是,幾十年后,在一個叫黃橋的地方,趙匡胤也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自立一國,從而千古留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
來自: 昵稱39636210 > 《狐說扒道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