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我治毒蛇咬傷的軼事

 九五至尊z9aaod 2019-09-01

  □范育斌

  蛇,在浩瀚的大千世界里,可謂古老的動物。古往今來,不管人們對蛇類崇拜也好、贊美也好,仇恨也也好,這都表達了他們對蛇類的錯綜復雜的感情。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在《楚辭·大招》中就有:“魂乎歸來,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王虺騫只……”,可見南方蛇類甚多,危害較大。有《蛇賦》曰:“曲線之美,首推吾蛇。體曲如蟠,錦身似繡。四靈之一,人稱小龍。逢冬而眠,審藏用之機;候春而出,順陰陽之數(shù)。無手足之用,享無窮之壽。腹小能吞象,志大可化龍。居有洞穴,行無跡蹤?!痹趪耸ぶ?,蛇排第六,屬于最頑強的屬相。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提起毒蛇,人們就厭惡、恐懼,談蛇色變,對蛇充滿神秘感。本人在治療毒蛇咬傷之中,遇到不少趣聞軼事,不妨道來,知蛇長見識,趣聞共欣賞。

  我們認識蛇嗎?

  人類與蛇共存于地球,可不知蛇比人類資格老得多。迄今已生存約1.35億年,它們是動物王國的元老之一。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一般認為蛇目是由古代的某類晰蜴演化而來的。而蛇類配備的新武器——毒牙而成為毒蛇距今也有2500多萬年的歷史。當蛇在地球上早已捷足先登,幾百萬年前人類才姍姍來遲,此時,不管人類是否喜歡或討厭它,蛇類就已經成為人類周圍環(huán)境中的組成部分,也成為威脅著人類生存的有害動物之一。

  據文獻記載,動物王國的居民多達150萬種,而現(xiàn)今世界上生存的蛇類已知約有2700種,隸屬12科400屬,其中毒蛇有600余種。蛇類王國家族眾多,地球上除南、北極外,世界各地都有蛇的蹤跡。蛇目的分布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種類和數(shù)量最多,溫帶次之,寒帶最少。水平分布范圍,向北達北緯67°,向南不超過南緯40°。蛇類的垂直分布的最高紀錄為4800米。全世界只有新西蘭沒有蛇類存在,這大概是因為新西蘭是在白堊紀中期脫離亞澳大陸主體,當時蛇類正在北半球發(fā)展進化,還未能向南深入新西蘭島。

  由于人們觸摸蛇體時有一種冰涼的感覺,于是稱蛇為“冷血動物”,其實并不盡然。準確地說,蛇類應稱為“變溫動物”,因為蛇類體內能產生少量的熱,沒有完善的保溫結構和調節(jié)能力,很容易散失,需要從外界獲得必需的熱,故蛇的體溫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斷變化的外界環(huán)境和溫度。一般來說,蛇活動的最適溫度范圍是18℃~30℃,氣溫低于10℃時,蛇類不太活動;如果將蛇置于40℃以上環(huán)境中,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即死亡。

  蛇的運動方式是靠身體在地平面上左右彎曲擺動。每一個彎曲的外側是著力點,靠承受反作用力推動蛇體蜿蜒運動。蛇類的運動速度,一般每小時2~3公里,速度快的每小時也有5~6公里,與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蛇還能游泳。

  蛇的舌細長,前端有兩叉,舌上沒有味蕾,所以無味覺作用。它只是嗅覺的助手,經常從吻鱗中的缺刻處伸出口外,閃動不停,接收空氣中的各種化學分子,縮回口內,送到鋤鼻器中去產生嗅覺,而鼻腔的嗅覺反而成為次要了。

  在蝮亞科的蛇種,如五步蛇、竹葉青等,其頭部兩側、鼻孔與眼之間各有一個凹陷叫做頰窩。它是感覺溫熱的器官,對紅外線的照射接受特別敏感,能分辨出很小的溫差,而且能確定發(fā)射熱射線物體的位置,所以又叫“熱測位器”。具有頰窩的毒蛇,夜間有撲火的習性,所以在夜間捕捉要特別注意。

  蛇類一般吞食活的動物。各種蛇的食性有所不同。蛇的食物有蚯蚓、昆蟲類、魚類、蛙類、晰蜴類、鳥類、鼠類、甲殼類、哺乳類等。每種蛇只嗜食其中的的一、二種或幾種。多數(shù)蛇在咬住食物后,就慢慢地把它吞咽下去。有的毒蛇多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先咬動物一口,注入毒液,待動物中毒死去,才重新把它咬住吞下去。蛇吃蛇的情況相當普遍,如眼鏡王蛇、王錦蛇等常以別的蛇為食。

  蛇類的壽命,在飼養(yǎng)條件下,較小型蛇類可活十多年,較大型蛇種則可活達20多年或更久。至于蛇壽千年之說,只是傳說而已。

  冬天時,蛇喜歡睡覺,這段時期我們稱之為冬眠。冬眠是蛇對冬季低溫條件的一種適應性生理狀態(tài),是蛇類長期同大自然作斗爭而形成的一種遺傳特性。這時候,蛇一般多蟄伏在略高而干燥的地方的洞穴、樹洞或巖石縫隙中,不食不動,全身的新陳代謝降至最低水平,以緩慢消耗以脂肪形式貯存于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來維持生命的最低需要。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同種的或不同種的蛇往往幾十條或成百條地群集在一起冬眠。有時在蛇冬眠的洞穴內還經常發(fā)現(xiàn)有蛙、鼠等其它動物,但這種同穴現(xiàn)象至今還沒有比較滿意的解釋。在中國,冬眠期約在一般頭年的大雪季節(jié)至次年的驚蟄季節(jié)。蛇類出蟄后,攝食頻繁,每年的七、八、九月份這段時間蛇類最活躍,故民間有“七橫、八吊、九上樹”之說。

  蛇有蛻皮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蛇的體表被覆有角質化的鱗片,而且在生長過程中不斷蛻去舊的角質層。蛇一般每年蛻皮3次,但人們看到蛇蛻皮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年幼的蛇生長速度快,蛻皮的次數(shù)就多些;食物豐富時生長速度也比較快,蛻皮次數(shù)也要多一些。蛇蛻皮是從口唇的皮膚開始的,接著是頭部、頸部、軀干,最后整個蛇身從舊皮尾部末端脫出,完整的蛇蛻活脫脫如一條蛇在飄動。

  蛇類在自然界中堪稱強者,但它的天敵也不少。蛇類的天敵中,鳥類中有鳶、鷹、白頭鷂等;哺乳動物有穿山甲、刺猬、黃鼠狼、獴、野豬等均能捕食蛇類。棘胸蛙(石鱗)本是蛇的食物,有人發(fā)現(xiàn)過五步蛇被棘胸蛙拖入水中致死。而如今,蛇類的天敵是人類,人類的亂捕濫殺是造成蛇類銳減或某些種屬將要消失滅絕的主要原因。

  蛇,禍兮福所倚

  蛇與人的關系密切,我國古代甲骨文的“蟲”、“?”、“它”等字,都是指蛇。東漢時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有記載:“它,蟲也。從蟲而長,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也,故相問無它乎”。我們上古時代的祖先穴居野外,彼此見面時都要問一聲遇到蛇沒有。

  蛇與人類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結下了不解之緣。遠古,人類經常遭到毒蛇的攻擊,多數(shù)不是喪命就是殘廢,人們就把毒蛇與猛獸相提并論,故有“毒蛇猛獸”之成語,用來告誡人們對毒蛇要時刻提防,并有所謂“見蛇不打三分罪”之俗語。

  毒蛇對人類危害嚴重。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數(shù)十萬人被毒蛇咬傷,文獻報道印度全年蛇傷人數(shù)達30~50萬人,死亡3萬多人。我國統(tǒng)計資料表明,我國陸地毒蛇有10種,海生毒蛇也有10余種,每年蛇傷患者一年也達10萬多人次,其中73%為中青年;蛇傷死亡率為5%~10%,有劇毒的眼鏡王蛇的咬傷死亡率高達90%以上;蛇傷致殘喪失勞動能力者占25%~30%[1]。

  蛇,歷史又證明是人類的良伴益友。隨著社會與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蛇類特別是毒蛇的綜合利用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對其認識也有了很大改變。

  蛇可消滅鼠害與蟲害。由于大多數(shù)蛇類為鼠類的天敵,一只黑烏蛇每年可吞食百余只老鼠;草原蝰蛇在夏季能大量捕令昆蟲,90%以上是蝗蟲……故蛇在大自然中維持生態(tài)平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保護森林、草原、農業(yè)和減少人類疾病起到相當大的作用,被許多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列為保護動物之一。

  蛇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在我國,以蛇肉為食有2千多年的歷史,漢代《淮南子》與唐代《酉陽雜俎》等書中都提到廣東人吃蛇、用蛇肉烹做佳肴的事,現(xiàn)今蛇肉常為“座上賓”供人享用。蛇皮可作工藝品原料,用蛇皮制成的樂器音質優(yōu)美動聽,還可制成各種各樣的皮包、皮革、皮鞋、錢包等,又因其外皮花紋豐富多彩,備受人們青睞。

  蛇在醫(yī)學上的貢獻源遠流長,作用獨特。蛇膽清火,蛇酒祛濕驅寒,蛇蛻、蛇干入藥,一身是寶。明代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世界名著《本草綱目》中列蛇類17種,加上附種及諸蛇等在20種以上,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蛇毒價比黃金,在醫(yī)學上有獨特的用途和獨特的療效,可用于止痛、止血、抗凝、溶栓、降脂、去纖、擴冠降壓、抗衰防老、抗癌以及治毒蛇咬傷等,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療效滿意;而許多疑難病癥的治療,寄托在蛇上,故人們稱蛇是天然的藥庫,蛇毒是人類的福音。

  福建多蛇而崇蛇。東漢時許慎的《說文解字》注:“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备=ㄗ怨哦嗌撸幼∮诟=ǖ墓糯献灏焉叻顬閳D騰,作為崇拜的偶像。八閩地處亞熱帶,氣候濕溫,山丘起伏,河谷錯綜其間,森林植被茂盛,蛇類易于滋生繁衍,閩地崇蛇,有其淵源。尤其是閩中的樟湖鎮(zhèn),崇蛇風俗綿延不斷,傳承至今,現(xiàn)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和每年的的元宵節(jié)(從正月初五至正月廿二)都是以崇蛇為主的節(jié)日活動,被稱為中國罕見的古文化的活化石。

  中國的龍是虛擬動物,比擬為帝皇、天子的化身,其來源于大蛇的圖騰,加以美化,繪成駝頸、鹿角、鷹爪、虎掌、牛耳、免眼、魚鱗、馬鬣等綜合形象的圖騰,傳遞著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

  有人說“愛蛇護蛇,功德無量”。總體來講,蛇類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應當學會利用蛇類資源,化害為利,象意國蛇村,人蛇為友;印度蛇院,蛇如家親,這不僅可以在這個地球村里營造“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且倡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維護和涵養(yǎng)生態(tài)平衡,持久造福于人類。

  蛇毒與蛇傷

  我國幅員遼闊,地處亞熱帶及溫帶,氣溫溫和,丘陵山地很多,蛇的蘊藏量也相當豐富,各省都有蛇分布,但大部分蛇種都集中于長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海蛇則分布于我國近海。我國現(xiàn)有蛇類近200種,其中毒蛇有50多種,隸屬于4科25屬,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

  在有毒動物導致的人類中毒病例中,蛇類占首要地位,毒蛇咬傷是常見的嚴重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的災害性疾病。按毒蛇所含毒素可將毒蛇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神經毒蛇:如銀環(huán)蛇、金環(huán)蛇、海蛇等;第二類為血循環(huán)毒蛇:如尖吻蝮蛇(五步蛇)、蝰蛇、烙鐵頭蛇、竹葉青蛇等;第三類為混合毒蛇:如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等。

  蛇毒是毒蛇從毒腺中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一般貯存于毒腺的腺腔中。當毒蛇咬住動物時,在有關肌群的收縮擠壓下,蛇毒經導管由毒牙注入動物的體內,使動物中毒死亡,并在吞食后幫助消化。因此,蛇毒是毒蛇用來消化食物的一種消化液,也是防衛(wèi)天敵的一種化學武器。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毒蛇的毒腺分泌出來的毒性蛋白質。一般蛇毒含有20余種蛋白質,主要為酶類和毒素。其毒理與臨床表現(xiàn)各具特點:

  1、血循環(huán)毒:包括心臟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促凝血及抗凝血因子。

  2、神經毒素:種類多,至少有50種以上,均是多肽。主要存在于海蛇科和眼鏡蛇科蛇毒中。中毒時表現(xiàn)為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癥狀,麻痹神經,以周圍神經損害為突出,導致骨骼肌運動麻痹乃至外周呼吸麻痹。

  3、蛇毒中的酶類,報道有25種以上,危害廣泛。

  隨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舉措使植被有所增加,同時,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開發(fā),毒蛇咬傷所引起的中毒人數(shù)將呈上升趨勢,如不能及時救治,將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可導致病人中毒休克、循環(huán)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而死亡。

  我國常見主要毒蛇咬傷的致死率排座次為:眼鏡王蛇(100%)、平頦海蛇(35%)、蝰蛇(30%)、金環(huán)蛇(30%)、尖吻蝮蛇(24%)、銀環(huán)蛇(23%)、眼鏡蛇(8%)、烙鐵頭蛇(8%)、蝮蛇(7%)、竹葉青蛇(1%)。圓斑蝰蛇屬較少見蛇種,沒有統(tǒng)計,但預計咬傷的死亡率在蝰蛇之上。眼鏡王蛇因其體形大,一次排毒量大,其咬傷的死亡率最高,幾無救活可能。生活中如遇到眼鏡王蛇,當“退避三舍”為好[1]。

  鑒別診斷:1、無毒蛇咬傷:傷口處僅有多數(shù)細小呈弧形排列的牙痕,局部僅輕度疼痛與腫脹,并為時短暫,且不擴大或加重,無全身中毒癥狀。2、蜈蚣咬傷:表現(xiàn)為局部劇痛,炎癥反應顯著,可有組織壞死,與火毒蛇咬傷相似。但蜈蚣咬傷牙痕排呈楔狀,無下頜牙痕,全身癥狀輕微或無。

  我省八閩地處亞熱帶,山清水秀,丘陵地多,非常適合蛇類的生存,“閩”字是指門中有蛇的意思,可見古時蛇入人屋乃尋常之事,古人習以為常,被毒蛇咬傷也不足為奇。但八閩人民長期在與毒蛇作斗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毒蛇咬傷的經驗。

  毒蛇咬傷防治

  毒蛇咬傷是指人體被有毒的蛇傷后,其毒液由傷口進入人體內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毒蛇具有毒牙和毒腺,可以分泌出各自不同性質的毒液,當毒蛇咬傷人體時,其毒液由溝牙或管牙注入人體,并經淋巴、血液循環(huán)擴散,導致人體中毒。蛇毒分為神經毒、血循毒、混合毒,侵入人體可造成心肌變性、壞死和出血,導致心律紊亂、循環(huán)衰竭、甚至心跳驟停而死亡。當確診為毒蛇咬傷之后,醫(yī)療急救工作刻不容緩。大致處理如下:

  局部緊急處理是防止蛇毒中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方法步驟:一縛扎:一旦發(fā)現(xiàn)被毒蛇咬傷時,應立即停止傷肢活動,用繩帶緊綁傷口近心端,每15分鐘放松1分鐘。二擴創(chuàng):同時,可用銳器,如針或刀等,經消毒后,沿牙痕作縱行長約1厘米皮膚切口,從傷口周圍擠壓,使毒血排出或滲出。三沖洗:再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野外無生理鹽水亦可用溫開水或清水,減少蛇毒擴散,減輕中毒。四針刺:肢體腫脹者可用三棱針或粗針在手指蹼間(八邪穴)或是足蹼間(八風穴)與皮膚平行刺入約1厘米,迅速拔出后將患肢下垂,并由近端向遠端擠壓以排除毒液。但蝰蛇、尖吻蝮蛇咬傷時應慎用,防止出血不止。五用藥:腫脹的的肢體取蛇藥片或鮮藥(如半邊蓮)調成糊狀外敷,每日換一次。亦可煎藥熏洗,每天1~2次,每次20分鐘??蛇x擇使用季德勝蛇藥片等中成藥內服或外用。

  抗蛇毒血清的選擇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案??股叨狙逵置叨究苟舅?,常見有抗銀環(huán)蛇毒血清、抗五步蛇血清、抗眼鏡蛇血清三種??股叨狙逄禺愋暂^高,效果確切,應用越早,療效越好。因此,推薦使用時間窗為毒蛇咬傷后24小時以內(尤以6小時以內為佳),超過48小時以后蛇毒對腦、心、腎等實質性器官已發(fā)生器質性改變時,使用抗蛇毒血清無效。使用劑量應根據該血清的效價和該種毒蛇排毒量來決定,一般應大于中和排毒量所需要的劑量。兒童用量與成人相等,不能減少。

  五步蛇、烙鐵頭蛇、竹葉青蛇咬傷的可選用抗五步蛇毒血清;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這類神經毒咬傷的,可用抗銀環(huán)蛇血清;抗眼鏡蛇血清多用于眼鏡蛇咬傷。眼鏡王蛇咬傷應用抗眼鏡蛇血清加抗銀環(huán)蛇血清??股叨狙迨褂们耙M行過敏試驗,皮試合格后才可使用。為了急救,亦可采用脫敏法處理,在嚴密觀察下進行。

  根據病情,使用糖皮質激素、破傷風抗毒素、抗生素等,適當補充能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如出現(xiàn)臟器功能損害或衰竭積極對癥治療。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更好。我曾經治過這類蛇傷危重病人,《涵江醫(yī)院志》有詳細記載【2】。

  秘效良方治蛇傷

  中醫(yī)藥治療毒蛇咬傷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治療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局部和全身癥狀,具有明顯提高毒蛇咬傷患者治愈率、縮短治愈時間、降低死亡率、肢體傷殘率和危重癥發(fā)生率等優(yōu)勢。中醫(yī)根據蛇毒的成分將毒蛇分為風毒(神經毒)、火毒(血循毒)和風火毒(混合毒)。辨證分型為:風毒證、火毒證、風火毒證、蛇毒內陷證和蛇傷兼變證。治療原則:內服解毒排毒,外用解毒消腫,辨清中毒類型,對癥用藥。以解毒排毒為要,辨證運用祛風、清熱、涼血、止血、瀉下、開竅等方法綜合治療。本人幾代蛇醫(yī),曾造福一方,現(xiàn)已淡出此業(yè),恐祖?zhèn)骷芭R床總結之秘效良方沉沒湮滅,于茲公之于世,以為救死扶傷。

  1、蛇傷一號方:半邊蓮30~50g,重樓10g,一枝黃花15g,星宿菜15g,穿心蓮15g,蒲公英15g,大黃5~10g,黃連10g,黃柏10g,黃芩10g,葉下珠30g,車前草15g,甘草5g??呻S癥加減。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涼血。

  主治:火毒證[血循毒有尖吻蝮蛇(五步蛇)、蝰蛇、烙鐵頭蛇、竹葉青蛇傷等]癥見局部腫痛嚴重,常有水皰、血皰或瘀斑,傷口流血不止,嚴重者出現(xiàn)局部組織壞死;全身癥狀可見惡寒發(fā)熱,煩躁,咽干口渴,胸悶心悸,脅肋脹痛,小便短赤或血尿,舌質紅,苔黃,脈滑數(shù)。

  注意:本方多用治竹葉青蛇傷;若治蝰蛇、尖吻蝮蛇咬傷時應辨證加減,防止出血不止。

  2、蛇傷二號方:青木香15g,半邊蓮30~50g,徐長卿20g,了哥王10~15g(先煎),獨角蓮10g,南星10g,白芷10g,白附子10g,仙茅10g,僵蠶10g,羌活10g,蜈蚣1~3條,重樓15g,車前草15g,大黃5~15g,甘草3g。可隨癥加減。

  治法:祛風解毒,活血通絡。

  主治:風毒證(神經毒有銀環(huán)蛇、金環(huán)蛇、海蛇傷等)癥見傷口無紅、腫、痛,可伴有皮膚麻木感;全身癥狀有頭暈,眼花,乏力,嗜睡,氣急,眼瞼下垂,張口不利,咽痛,腹痛,嘔吐,全身肌肉疼痛等,嚴重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視物模糊,語言不清,流涎,牙關緊閉,吞咽困難,四肢麻痹或抽搐,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數(shù)。

  注意:風毒證蛇傷病人見呼吸困難應提前插胃管、準備呼吸機;若呼吸麻痹應及時使用呼吸機,后鼻飼藥物。若不能插胃管,可灌腸治療。

  3、蛇傷三號方:半邊蓮30~50g,重樓10~20g,一枝黃花15g,徐長卿10~20g,了哥王10~15g(先煎),獨角蓮10g,僵蠶10g,白芷10g,白附子10g,黃連10g,黃柏10g,黃芩10g,大黃5~1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3g。可隨癥加減。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熄風。

  主治:風火毒證(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傷等)癥見局部腫脹較重,一般多有傷口劇痛,或有水皰、血皰、瘀斑或傷處潰爛;全身癥狀有頭暈,頭痛,眼花,惡寒發(fā)熱,胸悶心悸,惡心嘔吐,大便秘結,小短赤或無尿,嚴重者煩躁抽搐,甚至神志昏憒;舌質紅,舌苔白黃相兼,后期苔黃,脈弦數(shù)。

  注意:呼吸困難同2號方的注意事項。神志昏憒可加服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

  4、蛇傷四號方:大黃10~40g,黃連15~30g,黃柏15~30g,黃芩15~30g,青木香10~25g,龍膽草15~30g,半邊蓮15~30g,徐長卿10~20g,僵蠶10g,白芷15~30g,麥冬15~30g,炮山甲10~30g,了哥王10~15g(先煎),獨角蓮10g,一點紅10~30g,虎杖20~40g。可隨癥加減。

  治法:祛風瀉火,清熱解毒。

  主治:各種毒蛇咬傷,尤對蝮蛇、五步蛇、銀環(huán)蛇有較顯著療效。

  5、五味排毒飲:白花蛇舌草60g,半邊蓮30g,車前草30g,白茅根30g,虎杖10~20g。

  治法:清熱,排毒,利水。

  主治:各種毒蛇咬傷排除蛇毒。

  案語:本方煎湯代茶頻頻飲服,加以中藥每天一劑兩次服用。中醫(yī)素有“治蛇不泄,蛇毒內結;二便不通,蛇毒內攻”的觀點,因此保持二便通暢是及時排除毒素的關鍵,也是臨床最佳的治療手段之一。

  以上方藥僅供參考,應在有經驗的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并及時到就近的醫(yī)院處理。再次強調,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抗蛇毒血清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案。同時,中醫(yī)診療可按專家共識為臨床醫(yī)生提供的指導性方案為準[3]。

  治蛇趣聞與軼事

  在治療毒蛇咬傷的行醫(yī)過程中,總有些讓我令人難忘的病人,亦有不少趣聞軼事,可謂人生百態(tài)。從這些案例中,讓我們可從中得到感悟與啟迪。

  一、4次被眼鏡蛇咬傷案例。林某,男,40多歲,莆田縣梧塘人,以捕蛇為業(yè)。這讓我想起唐代柳宗元的散文《捕蛇者說》,文中揭示其捕蛇人生活的艱辛。林某捕蛇均無防護,徒手捕蛇,曾四次被眼鏡蛇咬傷。第一次,徒手捕眼鏡蛇時,一條一斤重直立的眼鏡蛇蛇頭在搖晃,出手不準,右手背被蛇傷,自備蛇藥治療無效,到醫(yī)院住院治療,請我會診,昏迷兩天,治療一周出院。我勸其用鐵鉗與手套,較為安全。時隔半年左右,又被一條一斤半眼鏡蛇所傷,到醫(yī)院找我就診,他說,聽了我的勸告,用了手套,但手套太薄了,毒牙穿透手套受其傷。此次開藥,治療4天見好。又隔一年左右,第三次被一條兩斤多重的眼鏡蛇蛇咬傷,他說,開兩天藥即可,他能挺得過去,果然,兩天治愈。我告訴他,第四次被眼鏡蛇咬到,不治可愈,果如斯言。因其血液產生抗體,具有抗蛇毒血清的作用。

  二、被馬桶上的銀環(huán)蛇咬傷案例。陳某,女,40多歲。二十世八十年代初,農村各家各戶廣泛使用的都是木制馬桶。其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成紅色。陳某有一天晚上,那時農村沒有電燈,還在使用煤油燈,光線昏暗,她睡前去便溺,一條銀環(huán)蛇盤在桶蓋上面,她象往常一樣手提木桶蓋時,突然觸到一條冰涼的東西,被咬一下,她大叫一聲,魂飛魄散,扔掉桶蓋,跑出屋外,送到醫(yī)院搶救7天生還。

  三、蛇頭落腳中毒案例。黃某,男,60歲,廚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突然對野生動物產生興趣,廣泛食用野生動物,尤其是蛇類。黃某作為廚師,每天斬蛇不息。有一天,正好夏天,就穿一雙拖鞋,一條銀環(huán)蛇正成為下廚的對象,他在砧板斬殺蛇時,蛇頭不慎從砧板上滾落下來,落到他的腳面上,又滾到地上,他感覺腳面有像針扎一下,又馬上恢復正常,兩小時后頭暈,眼花,送到醫(yī)院治療,搶救4天生還。

  四、蛇傷斷指案例。有一男性,經常外出割草喂牛。有一天,正好看到墓地旁青草茂盛,去割草,不料剛出去手,手指被咬傷,他拿著割草刀撥開一看,看到是一條眼鏡王蛇,想起村中被眼鏡王蛇咬死的人,認定自已也必死無疑。此時,為求活命,遂抽刀斷指,自行沖洗,包扎后到醫(yī)院就診,病人有驚無險。古聞斷臂求生,嘆其勇氣可嘉,今見斷指求生,令人佩服。

  五、蛇傷求神案例。一常太人陳某,因建設東訓水庫移民建甌,被五步蛇蛇傷,在當?shù)蒯t(yī)院治療40多天,生命雖無危險,但右手潰爛嚴重,當?shù)蒯t(yī)院勸其截肢。陳某心有不甘,到當?shù)厍笊駟柌?,神靈指示回莆田故鄉(xiāng)可醫(yī)。其后他只身一人來到莆田各醫(yī)院,遍求名醫(yī),皆曰需手術,使他很失望。偶然到涵江醫(yī)院《尋醫(yī)問藥》欄目中看到我能治蛇傷的信息,遂要求我給予治療。經治療后,傷臂治愈,唯功能稍差,但不影響勞動。他大喜過望,遂到當?shù)貜R觀燒高香予以答謝。我想,既不是神之有靈,也不是我的高明,成功只屬于那些從不言棄懂得堅持的人。陳某因為堅持,最后夢想成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碧鎏鲠t(yī)學路,從未熄滅的是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對真知的渴望,但愿救死扶傷與懸壺濟世的精神在這里凝聚成一縷光線,燭照著醫(yī)學前行漫漫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覃公平主編.中國毒蛇學[M].廣西: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9.

  [2]林祖泉主編.涵江醫(yī)院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130~140.

  [3]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分會.毒蛇咬傷中醫(yī)診療方案專家共識(2016版)[J].中醫(yī)雜志,2017,58(4):357~36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