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年的同事小林預產(chǎn)期9月2日,昨天她告訴我,目前正四處托人找關系,“如果8月底這肚子還不發(fā)動,我就一不做二不休,剖不然將來就得晚一年上學呀!” “晚一年怎么啦?生孩子也爭先恐后?就為這,挨這一刀值得嗎?”我笑著說。 “值得呀!現(xiàn)在醫(yī)院都擠爆了,都是像我這樣的,你有沒有熟人幫我托個關系唄?” 冷靜!冷靜冷靜??!且先聽我說—— 1. 我本人也是下半年出生的,80年代的農(nóng)村,小學管理還不嚴格,也不知道我爸用了什么辦法,總之,讓我提前一年進入了小學。 我來說說,提前的這一年,對我有什么樣的意義。 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在他們心里,覺得只有讀書才是有用的。因此,他們覺得幼兒園那些玩玩鬧鬧的把戲,都是在浪費時間,從沒讓我上過幼兒園。 在我滿足小學入學年齡前一年,他們又讓我提前上了小學。 其實,對那一年中,老師都教過些什么,我都是懵的。我只記得——
慢慢的,老師也放棄我了,畢竟我是個“旁聽生”,不在學藉內(nèi),也不參加統(tǒng)考的。 我就成了老師和長輩口中“沒有希望的孩子”,我變得自卑,覺得自己天生腦子笨,不是讀書的料。 第二年,正式到了學齡,我竟然奇跡般地就“開竅”了,能專注地聽講了,握筆寫字也流暢多了,成績名列前茅。 有同學不服氣地說:“那是因為她多學了一年,留級生。” “留級生”這三個字在整個小學階段,經(jīng)常敲擊著我的內(nèi)心,即便我一直持續(xù)地名列前茅,卻絲毫不敢松懈,非常害怕被再次被丟進“差生”的隊伍里。 整個小學,我的內(nèi)心都是灰暗的,雖然老師喜歡我,年年都被評為三好生,但我總覺得會有人說我名不符實,我越來越安靜,其實是越來越孤僻。
2. 我的孩子,是7月底出生,趕上9月入學,跟班上最大的孩子比,相差近11個月。 入學第3天,班主任給我打電話:“你的孩子專注力不行,屁股坐不住,上課都在神游,你在家里要對他進行訓練,比如面壁、靜坐?!?/p> 他字體斗大,不受十字格約束,總有沖出“天地”之趨勢;寫字非常用勁,稍微一擦拭,本子就寫破了…… 情緒控制有相對弱,常常因為家庭作業(yè)完成得不如自己意,著急大哭。 所幸他上的私立雙語幼兒園,在幼兒啟蒙教學方面比較領先,大班時期教了一些拼單、數(shù)字等等。我也一直堅持與他親子共讀,在讀繪本過程中,他也不知不覺中習得很多字。 因此,雞飛狗跳地混亂局面沒有持續(xù)多久,就順利過渡了。不過他的成績一直處于班級中上水平,不十分拔尖。 老師向來更重視學習好的孩子,像這種既不調(diào)皮搗蛋拖后腿,也不優(yōu)秀突出的“小透明”很容易就被老師忽略了。 而他也不急不躁,我行我素。沒有很強烈的競爭意識,也不想爭先出頭,就一直不溫不火著。 3. 基于自己與孩子的經(jīng)歷,我覺得,其實晚一年上小學,反而是有利無害的。 首先,年齡大幾個月至1年,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更趨于完善,具備更強學習能力的內(nèi)在條件。 我們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算、認知、分析、判斷、推理、想象、演化、操作、表達、再認識,評價、創(chuàng)造、交流、思考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專家指出,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xiàn)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其次,年齡大幾個月至1年,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也相對更高,能更理性思考及作為利于自身的行為。 為什么大人不會跟3歲以下孩子講道理?因為明知道他們聽不懂啊! 通常來說,年齡越大,越具有理性思維,在同班孩子中,他們可能是更成熟懂事的,情商高的,更能體諒支持老師、團結(jié)幫助同學,因此容易獲得好的口碑和更多的組織鍛煉機會。 再者,年齡大幾個月至1年,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水平更高,更加高、更強壯,運動能力更強,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我家孩子自一年級起,一直坐第一排,很多同學比他高出許多,讓他內(nèi)心比較自卑。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實際比一些同學年齡小”,可這并不能安慰他,越到中年級以后,身高問題越是困擾他。 于是我?guī)メt(yī)院測骨齡,得到的結(jié)果是,他的骨齡代表的身體發(fā)育年齡比實際年齡滯后2年,醫(yī)生說:“依骨齡看,你的身高發(fā)育正常,未來長高空間還很大?!边@樣他才稍稍松了口氣。
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注定糊里糊涂的過; 不懂思考的父母,難免彷徨困惑。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zhì)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yǎng)與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我是“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原創(chuàng)文章】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本人并注明出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