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龍牌之謎》上映,打著成龍VS施瓦辛格旗號,背靠中俄合拍大手筆,據(jù)說投資5000萬美元。年初,《神探蒲松齡》闖進(jìn)春節(jié)檔,撲得悄無聲息。雖說商業(yè)電影票房失敗是多種因素同時失效的結(jié)果,但“成龍”招牌的失靈肯定是主因。與成龍一起墜落的,還有曾經(jīng)輝煌的動作片年代。《機(jī)器之血》(4.7)《神探蒲松齡》(3.8)《龍牌之謎》(4.1)。連續(xù)三部成龍作品,作為影迷,Sir都看了。電影噱頭是“成龍?zhí)孪つ岣鑴≡骸薄?/span> 實在不忍心成龍從一個開創(chuàng)者,變成一個蹩腳的追隨者。△ 上為《機(jī)器之血》,下為《碟中諜4》 全方位展現(xiàn)的“真功夫”變成了依賴特寫剪輯的“假把戲”。
△ 上為《機(jī)器之血》,下為《我是誰》 Sir不指望60多歲的成龍還能像年輕時那樣真刀真槍地玩命。明明年邁了,還用各種花招去仿造年輕時的身手和膽魄,并以此為賣點招攬觀眾,那結(jié)果只能被識穿,被冷落。——對,主線其實是阮經(jīng)天飾演的寧采臣和鐘楚曦飾演的聶小倩談情說愛。




△ 成龍的戳屁眼梗 作為成龍的粉絲,一直沒好意思標(biāo)注這片,我連《機(jī)器之血》都能接受,但這片實在洗不了。 兩位動作巨星一不是主角,二在片中的打斗戲份只有幾分鐘。三即使這幾分鐘,刨除插科打諢,擺拍裝蛋,“硬碰硬”的只有不到一分鐘。當(dāng)成龍一而再,再而三地倚老賣老,透支信任,變賣品牌,恐怕,再鐵的成龍影迷也會怒其不爭:
后來大家就發(fā)現(xiàn)有很多血從耳朵噴出來,那真的是在噴血,但是我的外表又看不到傷,大家都被嚇住了,怕我會死。 成龍左耳頭骨凹陷,碎骨內(nèi)移,之后,他的腦袋一直有個窩,是軟的,沒有骨頭。這一切,都出現(xiàn)在《龍兄虎弟》的片尾花絮。 成龍是第一個會在片尾植入自己拍攝失敗花絮的動作明星。 在這些花絮中,成龍毫不避諱地為我們展示他的痛苦與無能。但也正是這些原本被遮掩的痛和怕的曝光,讓我們更欽佩他。豈止成龍這樣的“行家”,幾乎每個拍過成龍電影的人,都吃盡苦頭。 《警察故事》這個鏡頭,演員本該掉到車頂上,沒想到巴士沒控制好距離,全摔到地上了。 《警察故事3》楊紫瓊沒做任何保護(hù)措施,在兩輛行走的汽車間跳躍,一個抓不穩(wěn),啪,重重摔在跑車玻璃,滾到地上。豈止成龍電影,當(dāng)年一般的香港動作片,也以折磨演員為必要條件。劉德華自曝過最討厭的兩種戲,一種是床戲,一種是打戲。 當(dāng)然,不能忘記明星之下,香港動作片沉默的黃金底座。成家班,洪家班,劉家班……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成家班和洪家班(成龍VS洪金寶)斗得最厲害的那些年,據(jù)說這兩個大哥片場外都隨時候著一輛救護(hù)車,誰受傷了,就可以馬上送到醫(yī)院。 曾志偉曾經(jīng)在《星星同學(xué)會》講過一個“笑話”。 有次拍戲,一個武行要從一個鐘樓掉下來,摔爛一張桌子,但他看了看層高,不敢跳。 洪金寶二話不說,跳不跳?不跳我來。 洪金寶上去了。 掉下來,摔爛桌子。 更“好笑”的還在后頭—— 因為體重過大,屎都摔出來。 
好笑嗎? 第一次聽,你一定哈哈大笑。 但笑著笑著,你難道不欽佩這些用生命在演戲的動作演員? Sir常想: 為什么那個年代的香港人這么不要命。 想出名,想賺錢當(dāng)然是一部分。 但,誰不想出名,不想賺錢? 他們足以驕傲的底氣或許在于—— 即使“想”,他們也是用真摔真打,真本事去娛樂你。 03 時代變了。 時代是什么時候起變化的。 一個爛大街的回答是: 從動作演員的斷層開始。 2001年,與成龍同為七小福出身的元彪就曾預(yù)言:動作片遲早沒落。

為什么? 因為“再沒有一個像洪金寶,成龍那么有動作片資歷的人出來去教他們?!?/span> “沒?!?/span> 是他們不想教么? 或許更根本的問題是:他們無人可教。 打個粗糙的比方:一百個投身武術(shù)出一個武行,一百個武行出一個動作明星,一百個動作明星出一個動作巨星。 即,一個動作巨星的背后,起碼要有10000個人對武術(shù)感興趣并投身其中。 但今天,有那么愿意獻(xiàn)身武術(shù)的人么?
恐怕沒有。 練武太苦了。 李連杰到30多歲還會做噩夢,因為夢里師傅對他說“李連杰,練功了”。 吳京說,他14歲時練功就受過重傷,下肢癱瘓,在輪椅上被照顧了兩個月。 即使是王寶強(qiáng)這種不是靠“身手”打出來的。 當(dāng)年也是練得睡覺都翻不了身,還偷偷有過“逃離少林寺”的計劃。 但今天,有多少年輕人愿意吃這種苦? 有一個傳聞是,拍完《警察故事》后,有同行罵成龍,說你成龍這么拍,不是要搶我們飯碗嗎,不是誰都跟你一樣不要命。 如果這位同行現(xiàn)在還在電影圈,他一定笑得合不攏嘴。 你看,一點點痛,一點點傷,都成了光環(huán)。 某明星手受傷,助理趕緊送去醫(yī)院,醫(yī)生說幸虧來的快,再晚點的話傷口就愈合了。這十年來,讓你印象深刻的華語動作(武俠片)有哪幾部? 上個月,第五屆成龍動作電影周開展,選出的最佳動作片是《“大”人物》。 《“大”人物》是部合格的國產(chǎn)警匪片,Sir承認(rèn)。第三屆成龍動作電影周,楊冪憑《逆時營救》獲得了最佳動作女演員獎。在楊冪“楊大膽”特輯里,她拍了一場下滑戲被大肆渲染。夸得跟懸崖跳舞似的,但最后,別人都能隨便站在斜坡上邊。之所以給楊冪這個獎,因為“很多動作都是她自己做的”。什么年代,親身上場完成一場并不危險的動作戲,就成為上限了? 好吧。
如果下限是“不背臺詞”、“摳圖出場”和“全部替身”的話……
我有一個疑惑,為什么現(xiàn)在的武打動作都這么慢? 為什么現(xiàn)在的華語動作(武俠),動不動一個姿勢轉(zhuǎn)十個圈。
△ 2019《倚天屠龍記》《聽雪樓》 因為除了“轉(zhuǎn)”,他們不知道該怎么“打”了。
Sir不算狂熱的動作(武俠)愛好者。 但Sir仍對動作(武俠)類型片持悲觀態(tài)度。 作為曾經(jīng)最響亮的華語電影名片,這類電影終將跟過去的西部電影一樣,邊被懷念邊不可逆地死去。 2014年,熱愛動作片的香港導(dǎo)演陳德森拍了一部電影。 《一個人的武林》。
電影最后,導(dǎo)演放了一段三分鐘的花絮,致敬多年來動作電影的臺前幕后人員,活著的,能用影像就用影像,死去的,那就用海報上的名字,或數(shù)十年前影像的鏡頭。 但另一方面,從片名到劇情,你也能感受到導(dǎo)演藏著對無可挽回的武林的惋惜。 電影故事發(fā)生于現(xiàn)代,武林人物大多被關(guān)在牢籠里,暗喻現(xiàn)實中武行們落魄困窘的現(xiàn)狀。最后那場戲,甄子丹和王寶強(qiáng)在高速公路上對決,拳頭和腿腳對撞,四周卻是開得像閃電一樣的車流。作為“傳統(tǒng)武林代表”的王寶強(qiáng)的角色最終死了。他伸出手,揮來揮去,使出他畢生學(xué)過的武功,想抓住子彈。這些不就是今天“武行”最終被更先進(jìn)特技打敗的隱喻。那時,你看到的,不會是某個有血有肉,有血有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