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陜西寶雞的眉縣,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歷史故事,而且還因為這個故事,留下兩件珍貴的文物。但可惜其中的一件已經(jīng)再也找不到了,究竟是什么故事和文物,又是因為什么事情,而讓文物遺失了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在法門寺,宋巧嬌跪石還一直存在,而且上面凹陷的跪印也清晰可見。專家們表示,該石板確實是當年宋巧姣下跪的不假,但凹陷的跪印則并非宋巧姣跪的,而是在此后的幾百年間,因為宋巧姣的故事流傳甚廣,以至于人們爭相前去法門寺“打卡”,并在宋巧嬌跪石上跪一跪,最后日積月累便留下了凹印。
宋巧姣的故事感人至深,也讓后世的戲曲學家們,根據(jù)此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戲曲,比如經(jīng)久不衰的《法門寺》,《宋巧姣告狀》和《雙姣奇緣》等等。不過觀眾們的疑問就來了,宋巧姣法門寺告御狀救父,在歷史上真的發(fā)生過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文物入手。
據(jù)史料記載,民國時期眉縣有一位姓李的科長表示,他曾在眉縣田糧科清理倉庫糧食時,從一堆雜物中找到了幾本線裝的古籍,而就在他隨手翻閱的時候,竟然意外地發(fā)現(xiàn)其中夾了一張黃色的紙,同時上面還用毛筆寫著密密麻麻的楷書。
新中國成了后,眉縣第一任縣長上任,他也表示曾見過宋巧姣狀紙,但由于當時情況復雜,就沒有對其做妥善的保護。直到幾年后寶雞博物館成立,文物專家們想找到宋巧姣狀紙,對其進行妥善的保存,但可惜翻遍了眉縣所有的資料庫都沒有找到。
五百多年過去了,戲劇《法門寺》還依然在舞臺上演,而且每次都座無虛席,足以可見宋巧姣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小編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找到宋巧姣狀紙,讓我們更加深刻的去認識和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