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四妙散 末流郎中 中醫(yī)方劑里,大致有四個四妙散。同名四妙,其實方子是不同的。 《丹溪心法卷四》記載的四妙散由威靈仙(酒浸)、羊角灰、白芥子、蒼耳子(一云蒼術)組成,煎湯兌適量姜汁服。功用主治:痛風走注。 在《圣濟總錄卷一四一》里也載有一個四妙散,由“白芨、白蘞、木鱉子、桑螵蛸各半兩,為細末,湯磨乳香,稀稠適當,攤舊帛上貼之,次日連皮扯下,更無瘢痕”。主治蓮花痔瘺及雞冠痔。 《永類鈐方》里,也載有一個四妙散,由骨碎補、制生姜、乳沒、當歸擂熱酒服,主治打破跌損內(nèi)傷。 目前使用得比較多的四妙散,由黃柏、蒼術、薏米、懷牛膝組成,對下焦?jié)駸岬母鞣N病候非常有用,它出自清代張秉成的《成方便讀》。 這個方是如何來的呢?先從蒼柏散說起。元代危亦林的《世醫(yī)得效方》里,有一個蒼術散,原方定量為蒼術、黃柏等份為散,“治一切風濕寒熱令足膝痛,或濕腫腳骨間作痛,雖一點,能令步履艱苦及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一切腳氣,百用百效”。作者的描述,高度推崇此方,說明還是有不錯效果的。傅青主有個方子治扭傷腰的,白術、前仁等份,水煎兌酒服,服后令行勿坐。藥雖不同,立意卻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這個蒼術散,朱丹溪改稱二妙散。在《醫(yī)學正傳》里,這個方又得到發(fā)展,在蒼術、黃柏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懷牛膝,稱為三妙散,主治濕熱下注的痿證。而到了張秉成夫子那里,就演繹成了四妙散,對應濕熱內(nèi)蘊和濕熱下注的病機。 這個四妙散,從初入門者到大師都有在用此方,可謂久經(jīng)考驗。 關于“四妙”,崔玉衡先生認為蒼術燥濕健脾除濕邪之來源,黃柏走下焦除肝腎之濕熱,薏米入足陽明胃經(jīng)去濕熱,懷牛膝補肝腎兼領諸藥之力入下焦。作為一個卓有成就的中醫(yī),崔老妥加化裁,針對下焦?jié)駸岬闹鞑C,擬了一個不錯的方——崔氏痛風方。 崔氏痛風方在四妙散的基礎上,加防己、木瓜、木通、蜈蚣、全蟲、僵蠶、川萆薢、羌活、獨活、赤芍、五靈脂、沒藥、桃仁、紅花組成,共一十八味藥。 此方主體為四妙散,蜈蚣、全蟲、僵蠶是止痙散,止痙化痰祛風邪,通絡止痛。用木瓜、木通通和經(jīng)絡,以赤芍、沒藥、桃紅活血以通絡,以羌活治游風,獨活治伏風,取風能勝濕之意,至于川萆薢和五靈脂則為分清泌濁也。由此可知,崔老果是閱歷有得也。在此,對崔老謹致敬意和謝忱! 而龔廷賢在《萬病回春》里指出:一切痛風肢體疼痛,痛屬火,腫屬濕,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煿、酒肉,熱物蒸臟腑,所以患痛風。他在這里講的痛風,雖不等同于西醫(yī)學的“痛風”,卻也很密切。大家臨床看看,很多時候,有些患者的病,還真是這樣來的。可見其學有所本。 那么這個四妙散,有沒有其它方面的妙用呢?有。比如:腿部跌打,可用四妙散加活絡效靈丹,效果是不錯的,如果濕熱下注,腳氣瘙癢、流水,四妙散加五味消毒飲和苦參、土伏苓,你不妨一試;下焦?jié)駸?,氣滯中宮,痰熱上擾,夜臥不安,四妙散和溫膽湯也是有機會合作的;頑固性口苦,小柴胡合四妙散加膽草龍牡,有其難言之妙。人多知龍牡鎮(zhèn)靜收斂而多忘其善化老痰之功也。諸如此類,甚多。 好,就到這里。不及,賢者教之,有誤,達者正之。 末流郎中敬上 本公眾號歷史消息查閱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