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網絡 ? ?? ????編輯/小艾 “萬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可見經絡疏通是相當重要的。 中醫(y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一旦身體被“堵”住了,各種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常常嘆氣、胸悶、煩躁、郁悶,咽部有異物感,女性還有乳房脹痛,這大多就是氣郁了。 中醫(yī)認為,氣郁質的調理原則是疏肝解郁,條暢氣機。一般可通過膳食、起居、運動甚至穴位等方式進行調養(yǎng)。 1. 食補 在膳食上,氣郁體質的人宜多吃黑芝麻、小麥、黑豆、高粱等谷物。開心果、香櫞、金橘、山楂等果品具有調肝的作用,適合于氣郁體質的人食用。 肉食方面,適當進食驢肉、牡蠣肉、烏雞、海參等。女性還可以使用玫瑰花、陳皮等泡茶飲。 2. 膻中穴 緩解心悸、焦躁 位于兩側乳頭正中間與胸骨中線的交接點:對情緒郁悶、心悸、焦躁等有緩解作用。 皮膚易淤青,臉上易生斑,牙齦易出血,舌頭紫暗、有時胸肋會感到針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顏色深,皮膚還易干燥…… 這些都是血瘀的表現。 1. 食補 多吃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醋、玫瑰花、金橘、油菜、番木瓜等就是血瘀體質者的首選,而肥肉等滋膩之品要少吃。 此外,非飲酒禁忌者可以適當飲酒,如黃酒、葡萄酒、白酒等,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益。 2. 合谷穴 穩(wěn)血壓,增強免疫力 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抒壓、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增進免疫力,提神醒腦,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 有時遇到回南天,濕度過高、陰氣過重,身上就容易出濕疹、風疹、痤瘡。 肢體時不時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這多是被濕邪侵犯了。 1. 食補 祛濕本身并不難,平日不妨吃點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山藥、白扁豆、紅豆、薏米等,可很好地改善癥狀。 2. 足三里 促進代謝,調理腸胃 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3指寬處: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一說有“熱毒”,你可能想象不出什么樣,但熱毒堵在體內的癥狀卻很常見: 渾身發(fā)熱、皮膚容易出現紅腫熱痛、容易起痤瘡、全身關節(jié)肌肉酸痛,這些都是熱毒的主要癥狀。 1. 食補 馬蹄能清熱解毒,除胸中實熱、清熱利尿、降血壓、配白果、蛋花、冰糖、更加有清潤、預防熱毒感冒之效,且味道鮮美。 2. 曲池穴 疏風清熱,防掉發(fā) 在手肘關節(jié)彎曲凹陷處。 抒壓、解除疲勞,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發(fā)危機,可讓肌膚循環(huán)改善,避免“中痧”。 過了一整個夏天,吹空調身體多少受了些寒氣。 如果受寒過重,堵在體內,就會傷及陽氣,出現畏寒腰冷、手腳冷、面色發(fā)白、容易拉肚子等。 1. 食補 民間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之說。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yǎng)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 大棗富含的環(huán)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yǎng)。 棗合湯(取黃芪15~30克、大棗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鍋燉30至40分鐘,然后連湯帶料一起食用)。 這三種食材的結合可以讓我們的驅寒效果變得更加出色。 2. 內關穴 調節(jié)自律神經、解除疲勞 位置在手掌面關節(jié)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 幫助入眠,可調節(jié)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對付頭暈目眩。 老中醫(yī)告誡,“病都是堵出來的”,疏通郁結身體自然就好了! 哪里堵了就疏通哪里!快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哦! ?通脈療法 ?激活細胞 ?消除疲勞? ? 疏通經絡 ?美容養(yǎng)顏 ? ?祛除寒濕 ?直擊病灶? ⊙文章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
|
來自: 紫虞kn9syq601d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