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科學家已經制造出:第一種顯示出明顯超導跡象的氧化鎳材料,超導即無損耗地傳輸電流的能力。這也被稱為鎳酸鹽,是一個潛在非常規(guī)超導體家族中的第一個,它與氧化銅或銅酸鹽非常相似,給1986年的發(fā)現帶來了希望,即超導體有朝一日可以在接近室溫的條件下運行,并使電子設備、電力傳輸和其他技術發(fā)生革命性變化。 這些相似之處讓科學家們懷疑鎳鹽是否也可以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lián)碛谐瑢芰?。與此同時,這種新材料似乎在根本上不同于銅酸鹽,例如它可能不包含所有超導銅酸鹽都具有的一種磁性,這可能會顛覆關于這些非常規(guī)超導體如何工作的領先理論。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還沒有人能確定這一點。該實驗由SLAC斯坦福大學材料與能源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員李丹峰(音譯)領導,其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自然》期刊上。 艱難的研究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化學教授喬治·薩瓦茨基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現,需要我們重新思考這些材料中電子結構的細節(jié)和可能的超導機制。這將促使很多人投入到研究這類新材料中來,各種實驗和理論工作都將完成。自從發(fā)現銅酸鹽超導體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以鎳為基礎制造類似的氧化物材料,鎳在元素周期表中正好與銅相鄰。但是制造具有有利于超導原子結構的鎳酸鹽卻出人意料地困難。 據目前所知,本研究試圖制造的鎳酸鹽,這些材料通常需要非常高的溫度(大約600攝氏度)下不穩(wěn)定。因此,需要從能夠在高溫下穩(wěn)定生長的東西開始,然后在較低的溫度下將其轉化為我們想要的形式。研究人員從一種鈣鈦礦開始(這是一種由其獨特雙金字塔原子結構定義的材料)其中含有釹、鎳和氧。然后,通過添加鍶來摻雜鈣鈦礦;這是一個常見的過程,向材料中添加化學物質,使其更多的電子自由流動。這偷走了鎳原子的電子,留下了空洞,鎳原子對此很不高興。 這種材料現在不穩(wěn)定,使得下一步(在表面上生長一層薄膜)真的很有挑戰(zhàn)性;研究人員花了半年時間才讓它發(fā)揮作用。完成后,將膠片切成小塊,松散地用鋁箔包裹,然后用一種化學物質將其密封在試管中,這種化學物質巧妙地奪走了一層氧原子:就像從搖搖欲墜的堆疊積木塔中取出一根棍子一樣。這使薄膜變成了一種全新的原子結構:摻鍶鎳酸鹽。這些步驟中的每一個之前都已經演示過了,但不是在這個組合中。 進一步的測試將揭示,鎳酸鹽確實是在9-15開爾文的溫度范圍內具有超導性,但這是第一個開始,未來可能會出現更高的溫度。SIMES研究員、SLAC和斯坦福大學教授、該報告的資深作者Harold Hwang表示:對這種新材料的研究處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階段,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剛剛看到了第一個基本實驗,現在需要做一系列的研究,這些研究仍然在對銅酸鹽進行??茖W家將希望以各種方式對鎳酸鹽材料進行涂抹,以觀察這對其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的超導性有何影響,并確定其他鎳酸鹽是否可以成為超導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