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番八樂是福建莆田的漢族傳統(tǒng)民樂。莆田(包括莆田、仙游及其鄰近地方)文化獨(dú)樹一幟,在音樂上,主要由3種曲種構(gòu)成,分別是十番、八樂和大鼓吹。    2014年12月03日,莆仙十音八樂
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十番又稱十音,是由器樂、聲樂和表演的綜合藝術(shù)用十種樂器合奏而得名,它分為"文十番"與"武十番"兩種,因地域不同,所用樂器亦不同。 文十番     在莆田縣,"文十番"所用的十種樂器是丹皮、檀板、云鑼、奚琴、四胡、尺胡、三弦、八角琴、九弦琴、蘇笛,在仙游縣,"文十番"所用的十種樂器為琵琶、三弦、笙、簫、橫笛、老胡、二胡、軋箏、拍板、云鑼等。"文十番"流行地區(qū)不廣,在涵江僅有塘頭和哆頭兩個村,所用曲牌至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前,也只有《駐云飛》等25首。1962年,哆頭"文十番"隊(duì)參加晉江地區(qū)音樂觀摩演唱會,所用的古老樂器軋箏引起音樂界的注目。軋箏狀如藤編漆皮枕頭,故亦稱"枕頭琴",后來經(jīng)莆田縣音樂工作者一番摸索,改造成一種能拉能彈、可捻可撥的樂器,并易名為"文枕琴"。 武十番     而"武十番"所用的樂器為橫笛、板胡、四胡、二胡、尺胡、中胡、貢胡、三弦、八角琴、云鑼。"文十番"旋律緩慢,音色古雅;"武十番"音響洪亮,音色尖銳,常用曲牌有《北臺妝》、《荔枝樓》、《風(fēng)和子》、《上小樓》、《琵琶詞》、《將軍令》、《過山虎》、《樓臺會》等。 八樂     八樂是一種較古老的漢族民俗音樂。"八樂"是以"十番"為基礎(chǔ),加進(jìn)嗩吶和鑼、鼓、鈸等打擊樂,但不用云鑼,其中有掌鼓一人,大小鈸各一人,大小鑼各一人,大吹二人,除了打擊樂器外,另配有八人組成的管弦樂器伴奏隊(duì),故稱"八樂",所用樂器有橫笛、尺胡、四胡、貢胡、三弦、八角琴等。    "八樂隊(duì)"一般由少年男女組成,也有中老年的"八樂隊(duì)"。"八樂"吹拉彈唱,但以演唱為主,其特點(diǎn)就是鑼鼓點(diǎn)滲透到唱腔中。"八樂"可坐臺演奏,亦可邊走邊演唱,樂聲悠揚(yáng)悅耳,表現(xiàn)出一種輕歌曼舞的情趣,所以備受群眾的喜愛。    "八樂"曲牌選自莆仙戲曲牌,常唱的有《賣畫》、《訪友》、《春江游船》、《蘇州歌》、《江頭金桂》等。 視頻網(wǎng)址:https://tv.sohu.com/v/dXMvNjMyNzk1NTEvMjM5NTMzNzMuc2h0b 江蘇民歌·孟姜女   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diǎn)紅燈;人家丈夫團(tuán)圓聚,孟姜女的丈夫造長城。   二月里來暖洋洋,燕子雙雙到南方;燕巢造的端端正,對對成雙歇畫梁。   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家家墳上飄白紙,喜良家的墳上冷清清。   四月里來養(yǎng)蠶忙,姑娘雙雙去采桑;桑籃掛在桑枝上,揩把眼淚采把桑。   五月里來是黃梅,黃梅發(fā)水淚滿腮;家家田里黃秧插,孟姜女的田里草成堆。   六月里來熱難當(dāng),蚊子飛來嘴逢長;寧可叮我千口血,莫叮我夫萬喜良。   七月里來七秋涼,家家防冷做衣裳;皮棉單夾都做到,孟姜女的家中是空箱。   八月里來雁門開,北地先涼冷信來;喜良身上衣單薄,并無雁足帶書來。   九月里來是重陽,家家飲酒菊花香;滿滿篩來我不飲,毫無心緒賞重陽。   十月里來稻上場,牽籠打米納官糧;家家都把官糧納,孟姜女家里身抵擋。   冬月里來雪花飛,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前面烏鴉來領(lǐng)路,走到長城冷凄凄。   臘月里來過年忙,家家戶戶祭祖先;人家都有豬羊殺,孟姜女家中空蕩蕩。        江蘇民歌是江蘇省的地方民間歌曲。江蘇自古繁華,且山清水秀,人們安居樂業(yè)。因此,江蘇民歌以歡快、活潑,歌唱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歌曲比較多,體現(xiàn)了江南地區(qū)的地方文化特色。而陜西民歌基本上以凄慘的形式歌唱,所以在形式上陜西民歌和江蘇民歌正好相反。        江蘇民歌代表作:《高郵民歌》、《數(shù)鴨蛋》、《茉莉花》、《采紅菱》、《高郵西北鄉(xiāng)》、《送夫參軍》、《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鮮花調(diào)》、《姑蘇風(fēng)光》、《小九連環(huán)》、《知心客》、《無錫景》、《繡荷包》、《哭七七》、《送郎》、《銀紐絲》、《孟姜女》、《月兒彎彎照九州》、《紫竹調(diào)》、《拔根蘆柴花》等。        北方的人性格直爽、豪放,而江蘇的人溫柔、含蓄。所以無論是東北歌曲、還是西北歌曲在表現(xiàn)愛情方面直來直去,愛就是愛,會直接說出來,例如《我的花兒》中"你的名字多親切,哎心愛的姑娘,一見你心花開放",《小看戲》中"姐兒巧打扮吶,去把戲來觀。模樣的那個長得喲賽如天仙,哎喲,打扮起來多么體面呀"。江南姑娘在表現(xiàn)愛情方面向來含蓄,明明很喜歡,偏要轉(zhuǎn)一個彎、打一個比方。例如《茉莉花》中又怕看花的人兒罵,又怕來年不發(fā)芽,其實(shí)都是情歌中的比方,實(shí)際上指的是人和事。 南北分類        江蘇民歌自身也有南北之分,《高郵民歌》、《數(shù)鴨蛋》、《茉莉花》、《大九連環(huán)》、《紫竹調(diào)》是最具有代表性,音樂演奏主要是二胡笛子,也就是江南絲竹,比較著名的有《云慶》《三落》《行街》等,有一首集大成于一身的曲子《姑蘇風(fēng)光》,現(xiàn)今的歌曲是簡化版。當(dāng)然,江蘇也有悲調(diào)的歌曲如《孟姜女》等。 代表作品        當(dāng)前比較流行的江蘇民歌主要有:《高郵民歌》、《數(shù)鴨蛋》、《高郵西北鄉(xiāng)》、《送夫參軍》、《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茉莉花》、《采紅菱》、《五月栽秧》、《撥根蘆柴花》、《姑蘇風(fēng)光》、《秦淮景》、《無錫景》、《紫竹調(diào)》、《月兒彎彎照九州》、《九九艷陽天》、《孟姜女》、《三笑姻緣》、《雙推磨》、《楊柳青》、《繡荷包》等。        高郵民歌:數(shù)鴨蛋、高郵西北鄉(xiāng)、送夫參軍、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回家鄉(xiāng)。已經(jīng)收錄詞曲完整高郵民歌達(dá)272首,曲調(diào)有40多種。 卸甲民謠:秧歌號子、卸甲肩擔(dān)木偶戲 橫涇民歌:橫涇原生態(tài)民歌 揚(yáng)州民歌:拔根蘆柴花、楊柳青、揚(yáng)州清曲、揚(yáng)州小調(diào)、茉莉花 邵伯民歌:邵伯秧號子 南京民歌:采紅菱、五月栽秧 蘇州民歌:姑蘇風(fēng)光、哭七七、知心客、小九連環(huán)、送郎、銀紐絲、孟姜女、月兒彎彎照九州 無錫民歌:繡荷包、無錫景 金湖民歌:金湖秧歌 阜寧民歌:阜寧牛歌 興化民歌:茅山號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