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莊子·養(yǎng)生主》 《庖丁解?!肥且黄蠹叶炷茉?shù)奈膶W作品,出自《莊子··內篇·養(yǎng)生主》,講的是一個姓丁的廚師為梁惠王殺牛的故事。庖丁是古代杰出工匠的代表,他由技入道,將殺牛術磨練得游刃有余,令人神往。 庖丁也有他的成長過程,從只見眼前之牛肉,到先見全牛,再到依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從以目視到以神遇,再到官知止而神欲行;是對待事物,從局部到整體,從感性到理性,從沖動到自然的認識和修煉過程;終于達到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的境界。 企業(yè)之于智能制造的修煉過程,與庖丁的成長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差異之處在于,智能制造與庖丁解牛是互逆的過程,庖丁解牛是對事物的解構(Deconstruction或Decomposition),智能制造是對事物的建構(Construction或Composition)。無論是解構還是建構,要做好它,必須要先認識“全?!?,這種認識不能光靠眼看耳聽,還要以神遇,需要對事物做整體的、理性的和邏輯的認識;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夏可君教授在其著作《庖丁解?!でf子的無用解釋學》中,借用西方哲學的觀點,將世界的構成和演化分為三個層次:器物、生命和自然。顯然,庖丁對“?!钡恼J識,已經超越了對“?!敝鳛樯恼J識,接近或達到了“?!敝鳛樽匀坏恼J識;即達到了《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法自然的境界。 如果用模型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世界基本由三種要素構成,物(Object)、事或過程(Process)和關系(Relationship)。從時間變遷的角度看,物是物理或信息上的靜態(tài)存在(Existence);過程則是一種時間和動作序列化的動態(tài)存在(Happening);關系是物與物之間、過程與過程之間、物與過程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可以表現(xiàn)為結構(Structure)或行為(Behavior)。世界或世界的某部分,都可以用這三方面的要素去建構或解構。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誕生了很多模型方法論,通用性比較強又相對簡單的是OPM(Object-Process Methodology,對象關系方法論)。 OPM方法論中,人們(用五官或理性思維)看得見也可言說的關鍵要素就兩類:對象(Object)和過程(Process),關系則只能根據(jù)最終結果或輸出來意會,難以言說或書面化,它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玄”,“玄之又玄”。過程對對象的影響主要有三種:1)過程消耗或消滅對象,比如,制造過程要消耗原材料;2)過程催生或創(chuàng)造對象,比如,制造過程產生副產品或產成品;3)過程改變對象的狀態(tài),比如,制造過程將所使用的設備設置為“忙”的狀態(tài)。在制造過程中,人、機、料(含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環(huán)是對象,法和測是過程。此外,對象還可能是過程的操作者(Operator),過程由對象來觸發(fā)或控制;對象還可能為過程提供支持(Instrument),過程的推進依賴于某些工具或設備。下圖1是用OPM的方法所描繪的通用性制造系統(tǒng)模型。 圖1. 用OPM描述的通用制造系統(tǒng)模型圖 從圖1的模型圖,我們可以得出這么幾個結論:1)制造系統(tǒng)的核心作用是轉化,即將能源、人力、原材料等資源轉化為產品;2)制造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的無價值副產品,比如排放、返工、等待、工料費,等等;3)制造系統(tǒng)的改進方向是減少資源消耗,杜絕無價值副產品,增加價值產品的產出;4)制造系統(tǒng)的改進路徑是優(yōu)化對象與對象之間、對象與過程之間、過程與過程之間的關系,即結構和行為。 智能制造是企業(yè)的“修真”之旅,目的是“通玄”或“洞玄”,效果是讓制造系統(tǒng)達到鬼斧神工的境界,路徑是優(yōu)化對象之間、對象與流程之間、流程與流程之間的結構和行為。為此,企業(yè)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切入點或杠桿來幫助企業(yè)“由玄返實”;要么從過程切入,再旁及對象;要么從對象切入,再旁及過程。從企業(yè)信息化或數(shù)字化的角度看,ERP、MES等IT系統(tǒng)的實施側重于前者,工業(yè)互聯(lián)網和數(shù)字孿生的實施側重于后者,筆者將在下文對兩種路徑進行詳細闡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