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立國之后,第一個大功臣就是寇準。他極力反對南遷,并勸說宋真宗御駕親征,最后達成了澶淵之盟,化解了北宋的致命危機。如果不是他,也許南宋早就開始了。其實,寇準出身名門,年少時就以才華聞名天下,宋太宗當時就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在厚望中成長的寇準,也沒有辜負宋太宗的期望。不過,他為人太過剛直,而且還特別任性,這阻礙了仕途的進一步發(fā)展,也讓他沒有更多機會為國效力。除此之外,寇準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生活太過奢華。 因為出身高貴,父親寇湘被封為國公,寇準從小就沒吃過什么苦,例來就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端问贰分校苯亓水?shù)卣f: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同為名相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也提到寇準指鄧州時的奢靡生活: 不點油燈,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 其實,這和當時文人的生活觀念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有些文人崇尚清貧節(jié)儉,有些則崇尚享樂。比如宋庠、宋祁兩兄弟,自有貧寒,吃著學堂的腌菜長大,最后高中進士,宋庠當上了宰相,宋祁當上了尚書。他們兄弟兩家住得不遠,宋祁每天晚上通宵達旦飲宴,左擁右抱,這讓哥哥宋庠很不滿意。宋庠以當年艱苦讀書的事情來勸告弟弟,弟弟卻哈哈大笑:卻須寄語相公,不知某年吃虀飯是為甚底? 宋祁的意思也很簡單,當年吃苦,不就是為了現(xiàn)在富貴嗎?所以宋庠也不知道如何批駁才好,此事才沒有了下文??軠实那闆r還不一樣,他一出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年少成名,取富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這樣的人,你讓他到哪里去學習節(jié)儉? 不過,機會總還是有的。有一次,寇準在飲宴的時候,找來的是當?shù)刈顬槌雒母枧?,每唱一首歌,寇準就賞賜她一匹綾緞。可是,這個歌女仗著是頭牌,見慣了大世面,居然還嫌少,一臉不高興。此情此景,被寇準的小妾蒨桃所看到。她氣憤不已,當即寫下了這兩首《呈寇公》: 第一首尤為出名,它很像是白居易的諷喻詩風格,淺顯直白,而又乏人生省。詩的大意是,唱一首清曲就換來一匹綾緞,可是美人還嫌棄賞賜太輕。不知道那些織女在螢窗,要來來回回拋梭多少次,才能夠做成這一匹綾緞。 第一首的意思很明顯,表面上是告訴歌女,實際上是在勸告寇準這些奢侈生活的背后,是無數(shù)百姓汗水的澆灌。在第二首詩中,蒨桃更是站在織女的角度上,毫不客氣地痛訴:寒風凌厲,自己身上衣著單薄還要對著手呵氣取暖,對著昏暗的小窗,不停地投梭織綾,織機也叫個不停。天氣寒冷,梭子握在手中也是冰涼,一整天的勞作甚至還織不了一尺。這樣的辛苦,根本不及那個妖艷女子的一首歌! 作為一個小妾,身份是很低微的。蒨桃表面上是批評歌女,實際上將矛頭對準了寇準,這是很難得的,也是冒了很大風險的。這個行為,贏得了后世的贊賞,但是在當時,寇準是什么反應(yīng)呢? 這就存在了爭議,有一種說法是寇準大受感動,從此不再奢侈,過上了節(jié)儉的生活。他不管在何處為官,再也不置產(chǎn)業(yè),因此被稱為“無樓臺相公”。 另一種說法是寇準聽了之后,不以為然,而且還寫了一首《和蒨桃》:“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君休問,且向樽前聽艷歌?!币馑即笾潞退纹畹囊粯?,當官就是為了富貴,就是要聽歌,就是要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 寇準后來到底選擇了哪種人生,您聽說的能留言告訴我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