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學習印稿設計的基礎思維
篆刻學習:印稿設計的基礎思維
輝煌杰子
2019-08-05
閱讀 5 關注 平常會有初學者加了各種即時通信工具,張嘴就是:“老師,你幫我設計一方印稿吧”,語氣輕描淡寫,似乎設計印稿是件極容易的事,其實不然。 平常會有初學者加了各種即時通信工具張嘴就是老師你幫我設計一方印稿吧語氣輕描淡寫似乎設計印稿是件極容易的事其實不然 (前段時間成交的53方黃牧甫大師所作印章) 前段時間成交的方黃牧甫大師所作印章 一、印稿設計為什么難? 一印稿設計為什么難 準備好了工具、材料,緊接下來就是設計印稿,其實這是篆刻的核心難題,就算黃牧甫那樣的大師,也還要“篆凡易數(shù)十紙”(見“國鈞長壽”邊款,這方印之前很多次提到),想想看,刻一方印,要畫數(shù)十稿最終才能定稿,足見印稿設計難度之高。 準備好了工具材料緊接下來就是設計印稿其實這是篆刻的核心難題就算黃牧甫那樣的大師也還要篆凡易數(shù)十紙見國鈞長壽邊款這方印之前很多次提到想想看刻一方印要畫數(shù)十稿最終才能定稿足見印稿設計難度之高 (黃牧甫:國鈞長壽及其邊款) 黃牧甫國鈞長壽及其邊款 同樣的例子還發(fā)生在天才印家趙之謙大師身上,他在“坦甫”印的邊款里也直接說:“篆不易配,但求其穩(wěn)?!蹦憧?,就是像趙之謙這樣的天才,在設計印稿時也是“犯愁”的。 同樣的例子還發(fā)生在天才印家趙之謙大師身上他在坦甫印的邊款里也直接說篆不易配但求其穩(wěn)你看就是像趙之謙這樣的天才在設計印稿時也是犯愁的 (趙之謙:坦甫及其邊款) 趙之謙坦甫及其邊款 為什么會這么難,因為印稿設計涉及的東西太多了,并不是簡單的布排印文,經營虛實能夠說完,細節(jié)還很多: 為什么會這么難因為印稿設計涉及的東西太多了并不是簡單的布排印文經營虛實能夠說完細節(jié)還很多 1、要考慮印稿文字的內容用什么樣的印式表達最合適,印式又有很多種(具體可見之前相關印式的文章)。比如漢印印式又分朱白,白文又有鑄、鑿印式區(qū)別;比如古璽印式,又有秦與六國不同的樣式,刻成流派印的風格,又要想具體何種風格,是朱還是白,是細朱還是粗朱,是滿白還是細鑿…… 要考慮印稿文字的內容用什么樣的印式表達最合適印式又有很多種具體可見之前相關印式的文章比如漢印印式又分朱白白文又有鑄鑿印式區(qū)別比如古璽印式又有秦與六國不同的樣式刻成流派印的風格又要想具體何種風格是朱還是白是細朱還是粗朱是滿白還是細鑿 (最普通的印式差別) 最普通的印式差別 這方印具體用在何處,是書法條屏還是扇面,是紙質載體,還是要鈐蓋朱砂,朱白如何確定,大小如何確定……諸多因素息息相關,并不獨立。 這方印具體用在何處是書法條屏還是扇面是紙質載體還是要鈐蓋朱砂朱白如何確定大小如何確定諸多因素息息相關并不獨立 (紫砂壺上的印章) 紫砂壺上的印章 2、印面的文字又要考慮,篆書里沒有這個字,如果沒有,可以用哪個字來替代;如果一個字有很多種寫法,在這方印里,用哪一種篆法最合適,遇到有爭論的字,是避開,還是選擇為了印面效果冒險使用…… 印面的文字又要考慮篆書里沒有這個字如果沒有可以用哪個字來替代如果一個字有很多種寫法在這方印里用哪一種篆法最合適遇到有爭論的字是避開還是選擇為了印面效果冒險使用 (篆刻字典,一個字有多種寫法) 篆刻字典一個字有多種寫法 3、采用什么樣的章法特征,這種章法特征會對印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印面文字的粗細、方圓、應當如何控制才能達到需要的章法效果…… 采用什么樣的章法特征這種章法特征會對印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印面文字的粗細方圓應當如何控制才能達到需要的章法效果 4、想要表達的篆法和章法思想,要用何種刀法表現(xiàn),是沖還是切,需不需要殘破…… 想要表達的篆法和章法思想要用何種刀法表現(xiàn)是沖還是切需不需要殘破 而印式往往又與字法相關,如果選擇了某種印式,印面文字就會受此制約;篆法當然也影響章法,章法又必須有需要強調的審美目標,要達到這樣的審美目標,刀法呈現(xiàn)如何配合等,這些問題一古腦全來到腦海,因為這些因素息息相關,并不獨立存在,并不是解決了一條,就完全可以放下不管。 而印式往往又與字法相關如果選擇了某種印式印面文字就會受此制約篆法當然也影響章法章法又必須有需要強調的審美目標要達到這樣的審美目標刀法呈現(xiàn)如何配合等這些問題一古腦全來到腦海因為這些因素息息相關并不獨立存在并不是解決了一條就完全可以放下不管 具體到印稿設計過程中,之前腦海里有的大致樣子,因為某處需要微調,而這處微調,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影響到印面的其他部分……如此循環(huán)往復,要設計一件讓人滿意的印稿,實在是燒腦之極。 具體到印稿設計過程中之前腦海里有的大致樣子因為某處需要微調而這處微調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影響到印面的其他部分如此循環(huán)往復要設計一件讓人滿意的印稿實在是燒腦之極 這還不算完,印稿設計完了之后,往往又需要“甲方”滿意,因為畢竟這方印刻好之后,是甲方使用,可是“甲方”的審美往往與設計者并不一致,或者又要調整…… 這還不算完印稿設計完了之后往往又需要甲方滿意因為畢竟這方印刻好之后是甲方使用可是甲方的審美往往與設計者并不一致或者又要調整 你看,難不難?印稿設計之難,難于上青天! 你看難不難印稿設計之難難于上青天 二、印稿設計的基礎思維 二印稿設計的基礎思維 印稿設計如此之難,要通過一篇文章將印稿設計說清楚,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本文提供的,只是印稿設計的最基礎層面淺顯的東西,也是印稿設計的一般原則: 印稿設計如此之難要通過一篇文章將印稿設計說清楚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本文提供的只是印稿設計的最基礎層面淺顯的東西也是印稿設計的一般原則 1、基礎思維之一:追求平正,布置停勻 基礎思維之一追求平正布置停勻 這是最基礎的設計追求,印面文字確定之后,確定文字的篆法,將其均勻、平整、安穩(wěn)地布置在印面之上,每個字所占印面位置也基本大小等同,疏密方面的考慮是任疏任密,不考慮變化,印面地盤均分給各個印面文字之后,在每字所占地盤之內將筆畫均勻占滿,不做另外經營,繁密的字可以略略減細筆畫,稀疏的字可以略略加粗筆畫,但基本不考慮與其他各字的關系。 這是最基礎的設計追求印面文字確定之后確定文字的篆法將其均勻平整安穩(wěn)地布置在印面之上每個字所占印面位置也基本大小等同疏密方面的考慮是任疏任密不考慮變化印面地盤均分給各個印面文字之后在每字所占地盤之內將筆畫均勻占滿不做另外經營繁密的字可以略略減細筆畫稀疏的字可以略略加粗筆畫但基本不考慮與其他各字的關系 這實際上是漢印的特征,也是最易掌握的設計思路。如: 這實際上是漢印的特征也是最易掌握的設計思路如 (方介堪印作) 方介堪印作 這與漢印無變化印面一脈相承: 這與漢印無變化印面一脈相承 (漢玉印:和福) 漢玉印和福 兩個字基本均分印面,因為“?!弊钟辛v,大于“和”字的五縱,占地略寬一線,追求的是平均,這種設計思想,只要會用尺子,能做簡單的計算即可做到。 兩個字基本均分印面因為福字有六縱大于和字的五縱占地略寬一線追求的是平均這種設計思想只要會用尺子能做簡單的計算即可做到 (漢?。禾t(yī)丞?。?/div> 漢印太醫(yī)丞印 四字各占地盤,因為醫(yī)字太密,為了在固定的地盤里放下這個字,筆畫線條調細,太字太疏,為了占滿本字地盤,筆畫線條調粗,這是基礎調整手法(這方印之前認真講過,不再細說)。 四字各占地盤因為醫(yī)字太密為了在固定的地盤里放下這個字筆畫線條調細太字太疏為了占滿本字地盤筆畫線條調粗這是基礎調整手法這方印之前認真講過不再細說 (黃牧甫:臣錫璜) 黃牧甫臣錫璜 這實際上仍是平整設計,臣字單占了右則,仿漢印,錫璜兩字各占左面二分之一,互不相擾。 這實際上仍是平整設計臣字單占了右則仿漢印錫璜兩字各占左面二分之一互不相擾 (趙之謙:元祐黨人之后) 趙之謙元祐黨人之后 六個字六錯分布,印面呈現(xiàn)品字章法效果,但實質上六個字占地仍然是均等的,只是略略有避讓關系,印面的基本思想還是平整,安靜,端正,平均。 六個字六錯分布印面呈現(xiàn)品字章法效果但實質上六個字占地仍然是均等的只是略略有避讓關系印面的基本思想還是平整安靜端正平均 (漢?。豪芍袘魧ⅲ?/div> 漢印郎中戶將 四字印面地盤已有變化,并呈對角呼應之勢,但基本思想仍是方正、平均,線條與線條之間的位置關系基本是等距安排的。 四字印面地盤已有變化并呈對角呼應之勢但基本思想仍是方正平均線條與線條之間的位置關系基本是等距安排的 2、基礎思維之二:亂石鋪街,追求自然 基礎思維之二亂石鋪街追求自然 這其實是最基礎的設計追求,印面文字確定之后,確定文字的篆法,將其自由排列在印面之上,每個字所占印面位置依其字形本身,不加拘束,字與字之間筆畫互相穿插,甚至時常按印文書法的可變性變化字與字之間的關系。 這其實是最基礎的設計追求印面文字確定之后確定文字的篆法將其自由排列在印面之上每個字所占印面位置依其字形本身不加拘束字與字之間筆畫互相穿插甚至時常按印文書法的可變性變化字與字之間的關系 (王福廠印作) 王福廠印作 其設計思想簡言之就如拿大小不同的石塊鋪成碎石小徑,石塊與石塊之間互相依托,但又各各不受拘束。這實際是戰(zhàn)國古璽印的設計思維,完全自然分布。如圖: 其設計思想簡言之就如拿大小不同的石塊鋪成碎石小徑石塊與石塊之間互相依托但又各各不受拘束這實際是戰(zhàn)國古璽印的設計思維完全自然分布如圖 (亂石鋪街) 亂石鋪街 每個字好比街面的一塊石頭,各各大小不等,看似毫無規(guī)律,但卻呈現(xiàn)讓人驚嘆的自然之美,如古璽?。?/div> 每個字好比街面的一塊石頭各各大小不等看似毫無規(guī)律但卻呈現(xiàn)讓人驚嘆的自然之美如古璽印 (子栗子信璽) 子栗子信璽 字形小,就占小地,甚至有一個角落,就放一個字。又比如: 字形小就占小地甚至有一個角落就放一個字又比如 (左桁廩木) 左桁廩木 3、基礎思維之三:對稱、呼應、協(xié)調統(tǒng)一,追求裝飾性 基礎思維之三對稱呼應協(xié)調統(tǒng)一追求裝飾性 對稱與呼應是最基礎的裝飾屬性,其基本思維是將中線或斜線兩邊的繁與簡作基本近同的處理,甚至兩邊的線條也作類似的安排,因為小篆本身就有對稱的屬性,對稱和呼應就成了最基本的裝飾性追求,對稱的美,也是最有中國特色的審美追求,對稱可以讓人是從心底生出的莊重與大氣,給予人莊重諧和之感。如天壇的美: 對稱與呼應是最基礎的裝飾屬性其基本思維是將中線或斜線兩邊的繁與簡作基本近同的處理甚至兩邊的線條也作類似的安排因為小篆本身就有對稱的屬性對稱和呼應就成了最基本的裝飾性追求對稱的美也是最有中國特色的審美追求對稱可以讓人是從心底生出的莊重與大氣給予人莊重諧和之感如天壇的美 (天壇的對稱美) 天壇的對稱美 從中軸線向兩側看,一模一樣的輪廓線。 從中軸線向兩側看一模一樣的輪廓線 (故宮角樓的對稱美) 故宮角樓的對稱美 真的好看,用于篆刻,如: 真的好看用于篆刻如 (陳巨來:北室) 陳巨來北室 這是完全對稱的例子,完全依托于小篆對稱的字形。 這是完全對稱的例子完全依托于小篆對稱的字形 (菉斐軒) 菉斐軒 (鄧石如:燕翼堂) 鄧石如燕翼堂 這是非完全對稱,但只是小篆字形的微微差異,跟趙之謙的無悶,設計思想差別不大。 這是非完全對稱但只是小篆字形的微微差異跟趙之謙的無悶設計思想差別不大 (趙之謙:無悶) 趙之謙無悶 以上是朱文,再看一方鄧石如的白文?。?/div> 以上是朱文再看一方鄧石如的白文印 以上數(shù)印,是沿著中軸是左右對稱的繁密筆畫安排,設計思路是中軸對稱。再有,就是對角呼應,這樣的印例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 以上數(shù)印是沿著中軸是左右對稱的繁密筆畫安排設計思路是中軸對稱再有就是對角呼應這樣的印例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 (鄧石如:靈石山長) 鄧石如靈石山長 這實際上是均分印面的變種,基本面是規(guī)整,有規(guī)律,體現(xiàn)出較強的裝飾性,再比如黃牧甫的這一方: 這實際上是均分印面的變種基本面是規(guī)整有規(guī)律體現(xiàn)出較強的裝飾性再比如黃牧甫的這一方 (黃牧甫: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 黃牧甫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 這是“Y”字形章法,是以上所說的綜合,有更強的章法裝飾性。 這是字形章法是以上所說的綜合有更強的章法裝飾性 4、基礎思維之四:殘破、變化、求異 基礎思維之四殘破變化求異 以上三點,其設計思維都是規(guī)律,嚴整。最后一點我們說說殘破,談談變化與求異。所謂的殘破,是在布局之時,模擬古印風化人侵蝕的效果,用以平衡布局的虛實和重心,使全印氣韻更加生動,也使印風顯得更加蒼古樸茂。筆畫稠密處的殘破,可以使朱白之間產生活潑感。印邊平行長線條的殘破,可使印面顯得空靈透氣。 以上三點其設計思維都是規(guī)律嚴整最后一點我們說說殘破談談變化與求異所謂的殘破是在布局之時模擬古印風化人侵蝕的效果用以平衡布局的虛實和重心使全印氣韻更加生動也使印風顯得更加蒼古樸茂筆畫稠密處的殘破可以使朱白之間產生活潑感印邊平行長線條的殘破可使印面顯得空靈透氣 (吳昌碩:無須老人) 吳昌碩無須老人 印面的殘破,加強了“無、須、道”三字的繁密程度,使其與“人”字的對比更加強烈,印面效果也更好。 印面的殘破加強了無須道三字的繁密程度使其與人字的對比更加強烈印面效果也更好 (齊白石:三百石印富翁) 齊白石三百石印富翁 右上角的殘破,使印面得以透氣,不再憋悶。 右上角的殘破使印面得以透氣不再憋悶 (王福廠:寫不盡人間四并) 王福廠寫不盡人間四并 左右與文字長線條平行的邊框,都有殘破,使印面文字得到強調,也使印面更有生氣。我們逆向想一想,如果不是這些殘破,印面該有多么呆板??! 左右與文字長線條平行的邊框都有殘破使印面文字得到強調也使印面更有生氣我們逆向想一想如果不是這些殘破印面該有多么呆板啊 所謂的求異,是在布局之時把所遇到的相同問題作不同的處理,避免機械的重復,使整體富有變化,這類似于書法里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如《蘭亭序》里的二十個“之”字,七個“一”字,寫法完全不同,使整幅作品富于變化,是真正的神品。 所謂的求異是在布局之時把所遇到的相同問題作不同的處理避免機械的重復使整體富有變化這類似于書法里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如蘭亭序里的二十個之字七個一字寫法完全不同使整幅作品富于變化是真正的神品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在篆刻之中,也有求異應用,比如: 在篆刻之中也有求異應用比如 (林皋:林森) 林皋林森 一方印里,五個木,如不加變化,如布算子,還有得看嗎?再看趙之謙的“鐵頭鐵面鐵如意”三個鐵,各各不同,富有變化,印面由此活力倍增。 一方印里五個木如不加變化如布算子還有得看嗎再看趙之謙的鐵頭鐵面鐵如意三個鐵各各不同富有變化印面由此活力倍增 (趙之謙:鐵面鐵頭鐵如意) 趙之謙鐵面鐵頭鐵如意 再比如他的另一方印: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兩個不,雖樣篆法一致,但細微處變化不少。(趙大師又給他們安排在對角,這是匠心布排。) 再比如他的另一方印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兩個不雖樣篆法一致但細微處變化不少趙大師又給他們安排在對角這是匠心布排 (趙之謙:我欲不傷悲不得已) 趙之謙我欲不傷悲不得已 再比如鄧石如的一方名?。?/div> 再比如鄧石如的一方名印 (鄧石如:鐵鉤鎖) 鄧石如鐵鉤鎖 鐵鉤鎖,三個“金”字邊,也是篆法相同,但細微之處,各有差別,并沒有刻成完全相同的樣子(那是另外一種設計思想,走向的是完全工穩(wěn)一路,是上面所說的三種設計思路的結果。) 鐵鉤鎖三個金字邊也是篆法相同但細微之處各有差別并沒有刻成完全相同的樣子那是另外一種設計思想走向的是完全工穩(wěn)一路是上面所說的三種設計思路的結果 綜合來說,印稿設計是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上述四種雖只是印稿設計的簡單思路,但足以滿足印稿設計的一般需要了。至少,了解以上四項之后,在印稿設計方面不至于無從下手。 綜合來說印稿設計是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上述四種雖只是印稿設計的簡單思路但足以滿足印稿設計的一般需要了至少了解以上四項之后在印稿設計方面不至于無從下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