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押韻?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從基本概念談起。 一、什么叫韻 1、韻的現(xiàn)代定義:指漢語語音單位(附錄一)的韻母(附錄二)中不包括韻頭(介音)的部分。如ang、iang、uang是三個韻母,除去韻頭“i、u”后,ang就是韻。 2、韻的古代定義:除現(xiàn)代定義所規(guī)定的以外,韻還包括聲調(diào)(附錄二)的成分。在古代,聲調(diào)不同,又分別屬于不同的韻。 二、有關(guān)韻的幾個名詞 1、韻部、韻目 韻部就是可以彼此押韻的漢字分成的類別。韻部是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大類。為了押韻的需要,我們把漢字歸納成若干部,叫做韻部。韻目是韻部的名稱。 2、韻腳(韻字) 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韻腳是作品句末押韻字的語音,需要用韻母來表達。 3、同韻字 現(xiàn)代,凡是韻腹、韻尾相同的字叫同韻字。 古代,還須考慮同聲調(diào)。 4、韻式 指押韻的位置和方式,包括哪句用韻、哪句不用韻,用什么性質(zhì)的韻(平韻還是仄韻等)。 5、單韻 一次只用一個韻,這種韻式叫做單韻。 6、轉(zhuǎn)韻 如果韻腳不是同部也不是鄰韻,通常稱為轉(zhuǎn)韻。 7、白腳 詩詞里不用韻的句尾字。 8、通韻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通韻可以互押。 二、什么叫押韻 1、押韻的定義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具體而言,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不僅便于吟誦和記憶,使作品更具有節(jié)奏,使聲調(diào)更諧和。 2、押韻的種類 ①偶句為韻句,隔句押韻,叫押偶韻。在現(xiàn)代詩歌最常見。 ②詩歌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叫押排韻,可以使詩歌更顯大氣。 ③詩歌上下兩句押韻,兩句一換韻,這叫押隨韻,由于不斷的變換韻腳,可以使詩歌的節(jié)奏加快。 ④詩歌奇句與奇句押韻,偶句與偶句押韻,這叫押交韻。 ⑤詩歌一、四句押韻,二、三句押韻,這叫押抱韻。 三、各種韻文體押韻的特點 1、古體詩 古體詩押韻要求不嚴格。 ①其韻腳可以押平聲,也可以押仄聲。 ②一般都是隔句押韻,單數(shù)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數(shù)句則必須押韻。 ③可以換韻。 例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 這首詩前四句的“昏、喧、村、門”都是押平聲十三元部;而后四句的“樹、處、去”都是押仄聲。 ④ 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從上例知,“樹”是押七虞部,而“處、去”都是六語部,屬臨韻。 注意,如用平水韻,上、去聲不可與入聲混押。 ⑤用于韻的字可以重復(fù)。 2、近體詩 近體詩格律平仄要求比詞寬容,但押韻比詞嚴格。 ①一般押平聲韻。 ②除了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外,其它單數(shù)句不可押韻,偶數(shù)句必須押韻。 ③ 除起句外不能用鄰韻。 ④用于韻腳的字不能重復(fù)。 ⑤一般要求一韻到底,不可換韻,也就是押同一個韻部。 例: 王士稹的《高郵雨泊》 寒雨秦郵夜泊船, 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fēng)流不見秦淮海, 寂寞人間五百年。 這首詩的“船、天、年”都是押平聲一先部,這叫一韻到底。首句也可以不押韻,而不押韻就要改作仄聲;第三句的海字,我們稱為白腳。除首句外,其余單數(shù)句必須為仄聲。 3、詞 詞是格律特別嚴格,必須嚴格依照詞譜填詞,至于用韻,則比近體詩寬松得多,它可以押鄰韻,可以平韻轉(zhuǎn)仄韻,仄韻轉(zhuǎn)平韻。 詞的用韻種類: ① 依照詩韻(如平水韻)填詞。唐五代11到宋朝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是詞也是一韻到底,通篇押一個韻。 ②依照《詞林正韻》填詞 若按平水韻填詞,哪些韻部可以通用呢?清朝出了一個系統(tǒng)總結(jié)的韻書,叫《詞林正韻》,該韻書用韻的規(guī)定上比平水韻要寬容得多。 4、對聯(lián)的押韻 對聯(lián)六相中并無押韻要求,所以對聯(lián)不用押韻。對聯(lián)六相: 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當(dāng),結(jié)構(gòu)相稱,節(jié)奏相應(yīng),平仄相諧,內(nèi)容相關(guān)。 四、詩詞押韻的禁忌 下面是前人總結(jié)的押韻的十二個禁忌:擠韻、撞韻、連韻、出韻、湊韻、重韻、倒韻、啞韻、僻韻、復(fù)韻、別韻、犯韻。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禁忌對于律絕和宋詞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其中有許多是宋詞的一種常用填詞技法。 1、擠韻 指白句中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干擾了韻美效果。就是在詩句中不是韻腳處過多使用同韻的字,讀起來拗口。 在詞里,不存在絕對的擠韻。 2、撞韻 就是在不用韻的那句尾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 在詞里,這相當(dāng)于通押。 3、連韻 就是相鄰的兩句押韻句,用了同音字作韻字。 在詞里,這相當(dāng)于模擬和聲,特別地,如果同字,則稱為用疊句。若全篇用一個字作韻腳,則稱之為“獨木橋體”。 4、出韻 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5、湊韻 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 這也是詞里需要避免的。 6、重韻 重韻即重復(fù)押同一韻腳。此在近體詩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在詞里,前面說過,特稱之“獨木橋體”。兩個相鄰韻句則可構(gòu)成疊句。 7、倒韻 對兩字成一詞,為遷就韻腳,把兩字顛倒。如:將“來去”顛倒成“去來”,但不能妨礙意。如妨礙意,即稱之為倒韻,不可用。 這也是詞里需要避免的。 8、啞韻 啞韻指聲調(diào)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如‘‘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 這也是詞里需要注意的。 9、僻韻 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這也是詞里需要避免的。 10、復(fù)韻 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復(fù)韻,應(yīng)避免。 這也是詞里需要避免的。 11、別韻 指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不同,若押此韻即為別韻。如“重”字于二冬韻作“復(fù)疊”解,于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于三江韻作“順服”解,而于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 在詞里,這稱為借韻。即,如果某字的另一個釋義雖然不是正解,但能葉(押)韻,則可以用其作韻腳。 12、犯韻 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同一句詩中)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 這個與擠韻相當(dāng)。 另外,切忌新(中華新韻)舊(平水韻)韻亂用。 總之,押韻是詩詞基本要素之一,它能使詩詞讀起來優(yōu)美和諧,構(gòu)成聲音回環(huán)的美。除對聯(lián)對押韻不作要求外,古詩詞、格律詩、詞對押韻的要求都不盡相同,格律詩對韻的要求最嚴格。對于這些要求,只有在長期寫作實踐中才能逐步熟悉、掌握。 附錄一、一個漢語語音單位的構(gòu)成 在漢語的語音結(jié)構(gòu)中,一個語音單位分成“聲母”、“韻母”、“聲調(diào)”三部分。 北京大學(xué)教授劉復(fù)(半農(nóng))把漢語的語音分成“頭”、“頸”、“腹”、“尾”、“神”五個部分,實際上就是:聲母、介音(韻頭)、主要元音、韻尾、聲調(diào)五個部分。前四個部分是構(gòu)成音節(jié)的音素,最后一個成分——聲調(diào),就是指全字讀音的高低升降了。而這五部分之中,最重要的是主要元音跟聲調(diào),因為,在漢字中任何一個字都少不了它們。 附錄二、普通話韻母的分類 按韻母結(jié)構(gòu)可分為單韻母、復(fù)韻母、鼻韻母。普通話韻母共有39個,按構(gòu)成成分可分為三類: 1)單韻母:即單元音韻母,共10個。 其中,舌面元音7個:a o e ê i u ü ;舌尖元音兩個:-i(前),-i(后);卷舌元音1個:er 2)復(fù)韻母:即復(fù)元音韻母,共13個。 其中前響復(fù)韻母4個:ai ei ao ou;后響復(fù)韻母5個:ia ie ua uo üe;中響復(fù)韻母4個:iao iou uai uei。 3)鼻韻母:即由元音帶上鼻輔音韻尾構(gòu)成的韻母,共有16個。 其中,前鼻音韻母8個: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后鼻音韻母8個:ang iang uang eng ing ong ueng iong。 附錄三、聲調(diào) 聲調(diào)就是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又叫字調(diào)。聲調(diào)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一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 中國傳統(tǒng)音韻學(xué)上一向所謂的“四聲”,都是把聲調(diào)分為“平”、“上”、“去”、“入”四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diào):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一般民眾或小學(xué)生都只用“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來代替“陰”、“陽”、“上”、“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