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的詩和宋代的詞,在文學史上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特殊成就。詞經(jīng)過從唐代到宋代的發(fā)展,使得詩歌園地繼唐詩之后,又一次地出現(xiàn)了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在眾多詞人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辛棄疾的詞,他的詞幾乎都表達了他熱切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心情,無論是寫山寫水,還是送別好友懷念往昔,都沒有離開其對國家的期望,比如那首《水龍吟》。 如果一個將軍不能在戰(zhàn)場上打仗,不能報效國家,不能施展才華,那么他還能做什么? 唯有一腔熱血和滿肚子的苦悶。
辛棄疾便是如此。他滿懷著愛國的熱忱,年少起兵抗金,激情萬丈,最終活捉叛徒并率余部南渡。他以為自此后便能有施展抱負的舞臺,就能有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可惜,他錯了。他始終沒有得到重用。無論他如何努力,他只能擔任一些地方官,一腔報國的熱血無處揮灑,無奈只能用文字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苦悶。當有一天登上建康城內(nèi)的賞心亭,眺望到祖國大好河山,心中感慨萬千,再想到自己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這一切促使他寫下了當時的心情,這一寫便成了千古名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币婚_始就破空而來,描繪了無邊的秋色。在這樣一個蒼茫遼闊,浩渺壯闊的地方,辛棄疾怎能不激動呢?仰望著楚天,俯視著長江,這雄偉的場景激起他心中偉大的抱負??墒沁@望不到盡頭的江水就像是望不到盡頭的天空,就連這秋天也好像沒有盡頭,這樣的地方讓他悲慨高歌。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痹僖淮纬M頭望去,只見到模糊地山影,有的就像是仕女佩戴的玉簪和發(fā)髻。映入眼簾的江山與心頭抱負在這個時候融合無間。看到秀美的大好河山,再一深思,不禁觸發(fā)了他的愁情。他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江山上,這怨這恨也隨之產(chǎn)生。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边@三句,詩中有畫。落日的殘余照打在樓頭,脫離隊伍的孤雁發(fā)出哀鳴,這樣的景象帶來無邊的孤獨寂寞之感。身處其中的他聯(lián)想到自己國家殘破,家鄉(xiāng)淪陷,這殘陽就如同他的國家,這孤雁就如同他本身,無限的寂寞侵襲了他這樣的“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边@位寂寞的“江南游子”一心想要投身戰(zhàn)場,用銳利的吳鉤殺敵報國??煽纯慈缃瘢闶歉颖瘧?,只能拍打欄桿發(fā)泄。這種情懷無人能懂,無人理會,如此便更是悲哀!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此刻,他用西晉張翰的故事來表達有家歸不得的愁苦以及不會像張翰一樣退隱的決心。接著,唱“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庇萌龂S汜的典故,表達自己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而求田問舍以及忠心報國的志向。感情到了極致,便又唱到“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不禁潸然淚下,用桓溫來表達自己無人理解、無人理會的苦澀。他的愛國之志真是飽經(jīng)憂患!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他就如孤雁一般,飽嘗痛苦卻無人理會,只有喚取紅巾翠袖的歌女來擦拭自己孤獨的眼淚。至此,憂愁與傷感到達巔峰。 辛棄疾留下了這一首氣度恢宏的詞,也留下了他的傷情,這就是他沉郁豪放的風格。他通過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動作表情、用典故表情等手法,委婉地道出心中所想。全詞在蒼涼的曲調(diào)上,又用“玉簪螺髻”、“紅巾翠袖”來增添柔情。尤其是下片,寫了他壯志難酬的悲哀,連用三個典故,有的正取、有的反用、又有半句縮住,不學秋風思歸、不學求田問舍,表明自己的復國志向,“可惜流年”,筆鋒突變,道盡蹉跎歲月的悲哀。這“壯中現(xiàn)悲”,以多變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波三折的美感。 光陰無情,時間就在風雨飄搖中流逝,他的遠大抱負無人能懂,只能悲嘆年華白白流走。但就算是暮年,他仍然矢志不渝,堅守自己的理想。
倩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我想即使孤獨寂寞,即使壯志難酬,也磨滅不了他那熾熱的心。 辛棄疾,在我心中早已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