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因為“烽火戲諸侯”這一著名事件剛剛滅亡不久,東周便在諸侯們的張羅扶持下建立了起來,雖然這個時候天子的威嚴(yán)仍然存在并影響著諸侯們,但是似乎已經(jīng)不像原來那樣根深蒂固,周王室的權(quán)力也開始搖搖欲墜。 此際,一位小人物的崛起,把周王室的皇權(quán)尊嚴(yán)碾碎,從此進入了諸侯征戰(zhàn)為常態(tài)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個讓周王室徹底失去威嚴(yán)的人,就是春秋時候的小霸——鄭莊公,而這位小霸不光有射傷天子的偉業(yè),還有一段因為母親偏愛自己兄弟而誕生的愛恨情仇。 出生便遭生母厭棄,偏愛幼子,進言欲廢長,深埋禍根。母子隔閡的禍?zhǔn)缕鋵嵲卩嵡f公出生時就已經(jīng)深埋下了,大家都知道在孕婦生產(chǎn)過程中,如果孩子頭先出來就是順生,而鄭莊公出生的時候和其他孩子不同,他是腳先出來,頭后出來,在醫(yī)療條件發(fā)達的今天,我們都知道順生逆生皆是概率問題,問題不大。 但是在醫(yī)學(xué)不發(fā)達的古代,這種情況會被人認(rèn)為是災(zāi)禍的象征,這樣的孩子多半長大后會成為逆子,所以鄭莊公的母親打一開始就不喜歡他,而強烈地喜歡著他的弟弟,而且還把鄭莊公起名叫“寤生”(意思大概相當(dāng)于逆子)。 鄭莊公有一個兄弟叫叔段,出生就受到母親偏愛,以至于他們的母親竟然想要廢長立幼,在古代,一般國君是由長子繼承的,而鄭莊公的母親竟向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三番五次請求立幼子叔段,但是鄭武公也是一位明智的君王,他深知廢長立幼是亂國之本,相信自己的眼力和判斷,于是數(shù)次駁回了自己妻子的進言。
在這里不由得為鄭莊公感到惋惜,不就是因為出生時體位和其他人不一樣嘛,就不受母親疼愛,而且甚至還造成了以后的兄弟隔閡,可謂是令人唏噓,幸好他的父親能夠清楚的明辨是非,才沒有埋沒這位賢良的君王,但是母親的執(zhí)意偏愛,也為之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野心膨脹,失道寡助,弟自裁,母子不到黃泉不相認(rèn)在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去世后,鄭莊公也是名正言順的當(dāng)上了鄭國的國君,但是他的母親在這個時候并沒有因為國君位置塵埃落定,就放棄自己對小兒子的偏心,在當(dāng)時對臣子分封的城池都是有規(guī)定的,分給臣子比較小的城池不可以超過國都的九分之一,中等的城池絕對不可以比六分之一更大,而即使對功勞非常顯著的臣子和最親近的兄弟,分封的城池也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大小。 而當(dāng)時,鄭莊公的母親竟然要求鄭莊公給他的兄弟分封當(dāng)時非常大的城池——京,京這個城市,是僅次于當(dāng)時都城的第二大城池,按禮制來說是絕對不可以分封給臣子的,哪怕是兄弟也不行,鄭莊公當(dāng)然不愿意違背先祖定下的規(guī)矩,但是他的母親卻怒斥他,你都當(dāng)上國君了,為什么還不肯給你兄弟一點點的好處呢?你這樣是多么自私的行為! 在所有的旁觀者看來,這位母親又何嘗不是一位自私的人呢?同樣是自己的骨肉,卻對其中的一位偏愛有加,而對另外一位卻視若寇仇。 鄭莊公出于對母親的孝心和對兄弟的疼愛,只好把京都這個城池分封給了自己的兄弟叔段,叔段到達京都之后也被人稱為京城太叔,如果事情可以到這里就結(jié)束的話,也不失為一個相互禮讓的好結(jié)局。 但是歷史都是這樣的令人無可奈何并富有戲劇化,鄭莊公的禮讓精神反倒換來了弟弟和母親的得寸進尺,他的弟弟每天加緊操練兵士并招兵買馬,謀反的意圖盡人皆知,這時候大臣們都勸鄭莊公趕緊討伐他的弟弟,不然養(yǎng)虎為患,等到叔段勢力成長起來,就會很難處理。但是鄭莊公卻說:不守信義的人,自然有上天來收了他。 說歸說,鄭莊公自然不會天真到等上天出面來收拾自己這個想要謀逆的弟弟,于是他便假裝要前往周朝向天子朝拜,他的母親知道之后趕緊給叔段通風(fēng)報信,讓他攻克國都,當(dāng)然了,其實鄭莊公早有準(zhǔn)備,他帶領(lǐng)的兵馬并沒有前往周朝,而是在鄭國的邊境轉(zhuǎn)了一個圈圈,一等到自己的弟弟謀反,便里應(yīng)外合,把對方的兵馬圍了起來,并當(dāng)眾宣布自己弟弟謀反的罪名。 那是個一切還比較講理的年代,叔段手下的士兵聽說了,自己跟隨將領(lǐng)想要謀反的事情,便紛紛罵他不仁不義,紛紛離開了他,叔段見大勢已去,這時候心靈突然有所觸動,大喊一聲:“姜氏誤我矣,何面目見吾兄乎?”(摘選《東周列國志》,姜氏即是鄭莊公和叔段的母親) 而后便拔劍自殺了,鄭莊公見狀后非常地悲痛,他覺得自己兄弟之所以反目,都是因為母親偏心眼害的,這個關(guān)頭,他并不恨母親不疼愛自己,唯恨母親害死了自己的親弟弟,越想越生氣,于是發(fā)下狠誓,除非到達黃泉,不然再也不和自己的母親姜氏所見面!除非我死了! 毫無疑問,鄭莊公的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本來可以相親相愛的一對兄弟,卻因為母親的攛掇,到最后使得弟弟被利益蒙蔽了頭腦,最終走向了一條不歸路,弟弟的死徹底讓鄭莊公看穿了自己的母親的不良居心。 鸮鳥不孝啄食其母,穎考叔獻策莊公,母子黃泉終相見話說鄭莊公還是個比較孝道的人,自從與母親分離之后,多多少少還想念著母親,但又顧念自己發(fā)下了不到黃泉不與母親相見的毒誓,想見又見不得。 此等矛盾心理糾纏,也讓鄭莊公日夜憂思,這時候,鄭莊公手下有一個大臣叫做潁考叔,他看出了鄭莊公的憂愁,于是便借著獻野味的時機給鄭莊公送去了貓頭鷹,貓頭鷹在古代叫做鸮鳥,鄭莊公以前沒有見過這種鳥,驚奇地問道:這是什么鳥? 潁考叔回答:這種鳥叫做貓頭鷹,雖然它的肉不好吃,但是我勸您還是吃了它吧,它就應(yīng)該被您吃掉。 鄭莊公聽的云里霧里,連忙問到為什么我最該吃的就是這種鳥? 潁考叔回答:這種鳥在小的時候,它的媽媽每天出去找食物喂它,把它撫育長大盡心盡力,但是在這種鳥長大之后,它的母親衰老不能捕食,于是這種鳥就把自己的母親啄死,吃自己母親的肉,是一種有違天理的鳥,所以這種鳥最應(yīng)該被吃掉。 鄭莊公越聽越不是味兒,想想自己和這貓頭鷹豈不是一樣不孝,于是痛苦感更加強烈,這時正好宮里的廚子做好了蒸羊羔,于是鄭莊公便留潁考叔一起吃,潁考叔趁熱打鐵,又開始他的表演,美味的羊肉一端上桌,他上來就把羊肉挑出來幾塊最好的打了包。 鄭莊公更加疑惑了,還沒吃完,你打的這是什么包?再說了,這是我家的飯,你憑什么打包? 潁考叔趕緊解釋,自己把羊肉包起來,是因為想要把它帶回家,自己的老母還沒有吃飯,而這羊肉看上去味道不錯,我想要帶回家給老娘嘗嘗鮮。 架不住潁考叔連番神操作,鄭莊公聽了后大受感動,于是開始嘆氣,潁考叔就明知故問:主公為什么一直嘆氣呢? 鄭莊公:唉,你可以孝順你的母親,而我卻無法再孝順我的母親了。潁考叔說:想要孝順自己母親,隨時都可以孝順啊,主公何出此言? 鄭莊公便把不到黃泉不相認(rèn)的錚錚誓言告訴了自己的臣子。 潁考叔笑了,這有何難?完全可以兩不耽誤,誓言和母親都能照顧好,然后就出了這樣一個主意——可以找一個洞穴,然后向下挖出泉水,這樣就是黃泉了,你們母子兩人在這里相見也就不算違背誓言。 真賊啊,鄭莊公聽到后暗嘆不已,趕忙令人挖出了一個“黃泉”來,最終母子二人也是成功相見,這個故事,就是被后人廣為流傳的黃泉認(rèn)母。 鄭莊公這個人可謂是真正的講究孝道之人,母親厭棄他,出賣他,還幫著他的弟弟謀反,而鄭莊公卻還能做出黃泉認(rèn)母的事情,這樣的孝心,不說放在封建的古代社會令人敬佩,哪怕是放在現(xiàn)代社會,與現(xiàn)代人挑剔的眼光來看,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吧。 割麥子、射天子,鄭莊公“威名”傳揚天下就這樣,鄭國又在和平中安度十幾年時間,突然有一天,以宋國為首的國家突然聯(lián)合發(fā)兵攻打鄭國,雖然鄭國撐住了,但是也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后來其中幾個國家都被鄭國報復(fù)并且發(fā)誓以后友好相處,但是始作俑者宋國卻一直沒有認(rèn)錯。 宋國是當(dāng)年商朝遺民的后代,商朝被滅之后周王室不愿意把商朝滅族,于是把宋國分封給他們,而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爵位都是有等級的,從高往低分別是公侯伯子男這5個等級,而后是傳來的西方爵位,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的稱呼,正是嚴(yán)格的把英文對照著中國古代爵位來進行翻譯。 宋國身為公爵可以說是一等諸侯,所以攻打他們,那必須要有天子的授意才可以。鄭莊公雄才大略,他知道如果不把主犯打服,臉面無存是一方面,另外,后續(xù)的麻煩將會無窮無盡。不如一鼓作氣將宋國懲戒到底,這樣鄭國才能長治久安,在江湖上也有地位。 于是鄭莊公便帶著手下大臣前往周王室覲見周天子,當(dāng)時的天子是周桓王,其實本來也就是平淡無奇的一次例行覲見,麻煩卻意想不到的來了,鄭莊公本來除了擔(dān)任鄭國領(lǐng)導(dǎo)人,還是周朝的公卿,與天子有罅隙,他曾經(jīng)派人把周王室境內(nèi)的麥子偷偷割回來,既是報復(fù),也是自己一種發(fā)泄小脾氣的手段。 但是沒想到,堂堂的周宣王竟然對這樣的小事還會在心,在覲見完畢后本來應(yīng)該分給諸侯禮物,以示周天子對于諸侯的拉攏和恩惠,但是周宣王卻竟然給了鄭莊公十車小麥來作為回禮,這相對于是一種羞辱,但是鄭莊公作為臣子不得不接受了這禮物。幸虧周公以個人的名義送給鄭莊公兩車綢緞,于是鄭莊公便把綢緞覆蓋在10車小麥上,對周圍的諸侯國宣稱天子賜了自己是十車綢緞。并在一面大旗上寫著“奉天討罪”4個大字,然后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討伐了宋國。 討宋之戰(zhàn)大獲全勝,還沒等高興勁兒過去,一個壞消息來了。 鄭國假借了周王室的命令這件事,讓周宣王非常生氣,這可不僅僅是不聽話,而是屬于典型的“矯詔”啊,權(quán)力是最高統(tǒng)治者們最在意的事情,一旦有人侵犯了自己的權(quán)力便不惜發(fā)起戰(zhàn)爭,周宣王更是如此,脅從他國前往鄭國興師問罪。 按照常理,來說,天子對諸侯宣戰(zhàn),諸侯非嚇尿了不可,似乎只有趕緊請罪這一條道路可走,但是鄭莊公卻開啟了諸侯反抗周王室的先例,他不顧手下大臣的反對,帶領(lǐng)軍隊與天子抗衡。 天子出征,自然不可能只帶著自己的軍隊,許多諸侯也成為了天子隨從軍隊,分布在天子的左右兩翼,而鄭莊公不顧左右兩翼軍隊的包抄之一,直接向中軍趕去,最終讓對方大亂陣腳,一舉擊潰了周王室的軍隊。 雖然周王室的軍隊遭受的損失并不是難以承受的那么大,但是,這種損失主要是針對臉面而非身體,這是周王室被諸侯所看輕的開端,從今以后再也沒有諸侯樂于奉周王室的命令,大家都對周王室非常輕慢,到了戰(zhàn)國時期周王是甚至成了大家欺凌的對象,這一場戰(zhàn)役可謂是直接撼動了周王室統(tǒng)治的根基。 更富有戲劇性的是,在這一場戰(zhàn)斗中,周宣王本人的肩膀也被鄭莊公手下的將領(lǐng)射傷,肩膀的受傷,在冥冥之中也預(yù)示著從此后周王室的每位天子都無法挑起天下這幅重擔(dān)。 事實上,事后不久,楚國國君熊通在上書周王為自己請爵被拒后,他也想通了:鄭國人射傷你的肩膀,你跟沒事人一樣,我要個爵位,你還推推拖拖,拉倒吧,我自立為王還不行! 周王室越來越不被諸侯當(dāng)盤菜了,始作俑者正是鄭莊公。 鄭莊公沒有真正的成為一名縱橫天下的霸主,但他卻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于公然與王室做對,箭射天子證明了他的勇氣,而黃泉認(rèn)母則是他孝心的證明,這兩件光輝偉業(yè)都是他能夠奠定后世盛名的原因。 |
|
|
來自: 歷來現(xiàn)實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