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托車旅行的魅力在哪里?獨自跑完20萬公里后才告訴你的秘密?。?19) 自2005年開始獨自摩托車旅行全國開始,身邊沒有一個朋友和同事支持我摩旅。我理解。 10多年來到今天,獨自摩旅全國20萬公里,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到達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市以后安全回來,身邊的朋友紛紛伸出大拇指直贊。我理解。 朋友們一直不理解: l為什么獨自摩旅? l難道不孤單嗎? l安全為什么不考慮? l路上遇到問題怎么辦? ........ 朋友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都理解。 在即將再次摩旅越南出發(fā)之前,與關心我的朋友們透露一下:摩托車旅行的魅力在哪里?這是我獨自跑完20萬公里后才告訴你的秘密! 先說旅行的魅力。 旅行和旅游不是一個境界。旅游是大眾化看景致的選擇方式。旅行是小眾化看世界的選擇方式。路上觀賞世界,途中檢閱自己。 旅行的魅力就在于,一邊觀賞世界萬物,一邊不斷打破我們對自然之美的想象,打破我們對人生道理的迷惘,打破我們另一種生活的未知,打破對所接受文化的禁錮。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在旅行者眼中,不僅旅游景點的景觀是風景,旅行的路上所見到的一切都是風景。山水是風景,人類活動是風景,衣食風俗也是風景。 把摩托車作為工具旅行,而不把汽車、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選擇,則是最大化、最快捷、最便利地實現(xiàn)風景的欣賞需求。與大眾所想的“窮游”無關。 而獨自摩托車旅行的方式,則是把摩旅的這種旅行形式登峰造極,達到了收益最大化。 當你獨自行進在摩托車旅行的路上,多年養(yǎng)成的“見識”、 學過的“道理”,在旅途踐行中不斷得到修正而得到真知;而通過旅行中的所見、所思、所悟,自己總結出的道理,終生受益。 由于教育的同質化,我們大部分人可能一生都生活在同一個階層、同一種認知、同一個舒適區(qū)。想要突破對自我階層的認知,想要了解到不同生活狀態(tài)給我們智慧的營養(yǎng),只有旅行的機會。 從你有勇氣走出第一步開始。旅行會不斷增長你的見識,開闊你的眼界,你的整個精神心靈都將得到豐實的充盈。
旅行和一切人類活動一樣,是有境界差異的。旅行也分眼界、境界、分界三個追求層次。 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萬般事,為的就是開闊眼界。站在不同的高度,自然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什么樣的高度,決定了什么樣的境遇;什么樣的眼界,決定了什么樣的成就。 眼界的高低,直接決定我們生活的質量。眼界不只是眼見的范圍,更是心靈的高度。井底的蛙只相信天有井口那么大,因為它的心局限在深深的井中,想不見所見之外的天空,注定了它永遠只能是在井底哀鳴,而不是翱翔在天空的鳥。人的視野有局限,但人的眼界應該無極限。
境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毙逕挍Q定心境,心境決定境界,境界決定高度。睜著眼睛不一定能夠看清世界,閉著眼睛不一定看不見前途,活在自己的眼睛里是一種悲哀,活在別人的世界里是一種嘲諷。
交界。凡事過猶不及,不要輕易去觸碰底線,當你開始思考要不要過界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過界了。堅守你的底線。
旅行的魅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眾都有意識,但由于境界的差異,追求自然是存在著天地差異。有的旅行是為了拓寬眼界,瀏覽風景名勝;有的旅行是為了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有的旅行是為了尋找逝去的年華,重溫青春的惆悵;而有的旅行是釋放負面情緒,換個心情,輕裝上陣。 我的人生我做主。心是人生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好與壞,癡與執(zhí)、怨與恨,因人而已。
讀書,固然可以獲取對大千世界的初步認知,但很多景致若沒有身臨其境,是永遠無法體會文字對現(xiàn)實美的描述多么乏力。 惟有旅行,尤其是摩托車旅行,尤甚是獨自摩旅天下,才知道自己不過“井底之蛙”,長年守著那片一成不變的“天空”。 在這里,利用這個平臺和機會,真心地告訴關心我的朋友們:旅行給我們機遇去體驗和經(jīng)歷時間不多,請抓緊時間行動起來!即使終將逃不過平庸一生,但開闊的眼界,必定會激勵著余下的人生。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
|
|
|
來自: zhaoqingchaorj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