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715:02前段兒時間,考古人員在鄭州西南區(qū)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漢代的墓葬群,考古人員判定這個墓葬群共有160座小墓,其中只有幾座墓葬有"三室一廳"的規(guī)模。所有就有人說:看來在漢代能買“三室一廳”也不容易。這句話雖是一句調侃,但確實是這樣。 在漢代,一般人家基本都能住上“一堂二室”,也就是“兩室一廳”,當然,要比現(xiàn)代意義的上兩室一廳精簡些。而要想住上“三室一廳”還是有些難度的。 在漢代人編寫的數(shù)學教材《九章算術》中有這么一道題:
舉這個例子當然不是要大家算一道漢代的數(shù)學題,而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道算數(shù)題里提到“一歲價錢二千五百”,也就是說一個普通打工仔的工錢一年是二千五百錢。漢代的民居也分地段,根據(jù)當時的市價,普通民居從一萬錢到七萬錢不等,也有幾千錢的。所以,一個普通百姓要想買一座普通民居,也不是一件難事。而根據(jù)《后漢書》中記載,東漢時身有官位之人,一年最低能領到近百斛米糧,折合起來近一萬錢。對于他們來說,購置一間像樣的住宅就更不是什么難事了。漢代“事死如事生”,所以,我們是可以從出土的陶屋中分析漢代的民居的。 這便是一處挺普通的曲尺式住宅。常見的曲尺式陶屋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兩屋無圈,在主屋的一側向后延伸出一處廊屋,無圈養(yǎng)牲畜的后院;一是兩屋一圈,兩棟長方形的房屋成曲尺形連接,再用矮墻圍合,構成一個圈養(yǎng)牲畜的后院。 下圖中這座三合式房屋便是由“一堂兩室”三間房屋組成的。 由前屋和左右兩屋組成,整體呈“凹”字形,凹入處圍成豬圈,空間得到恰到好處的利用。房屋左側幾只小羊正排隊進窩,而屋主人正在給豬喂食。 這件陶塑房屋模型呈現(xiàn)出的是一片安居樂業(yè)、一片祥和的景象,但事實是這樣嗎?有一句歌詞寫的好“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而陶塑房屋模型是陪葬用具,所以,這件模型表達的或許只是后人對墓主人的美好祝福也未可知。 這是普通人的住宅,那么或許有人會問,有錢人家住什么?可能很多人覺得無非就是住宅大一點、房間多一點。這么說也沒錯,但是,在漢代,很多地主豪強是住樓房的。 有錢人也住樓房很多人會覺得古代沒有高樓,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由于漢代距今年代久遠,建筑實物已不可見,僅有河南洛陽西郊漢代居住遺跡、遼寧遼陽三道濠西漢村落遺址及河南內黃三楊莊聚落遺址等留存有漢代合院建筑的遺跡。但是,從漢代出土的陶樓中,我們也可以一窺當時的高層建筑風貌。
通高117厘米,陜西潼關楊震墓出土 四層樓由下至上逐漸縮小,最底層是一個院落,前為懸山頂房子。三、四層樓還有類似陽臺的平臺,窗口有人憑窗遠望,這是一座特別有生活韻味的陶樓。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名士,有“關西孔子”之稱,由他的墓出土的陶樓很能代表當時文人大家的宅邸風貌。
通高66厘米,面寬114厘米,進深130厘米 四周有圍墻,均用脊瓦覆蓋。正面門樓兩側有對稱的三重檐四層角樓。中庭主體建筑為二層樓閣。后院有廚房、廁所、豬圈等。這座院落便是當時地主階級莊園經(jīng)濟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國最早的三進四合院建筑模型。合院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之一,在漢代已基本發(fā)展純熟,并為后世中國典型傳統(tǒng)“四合院”式民居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通高54.5厘米 水亭即為貴族地主莊園中的一角。這件東漢的陶水亭分兩層。有意思的是,第一層一片歌舞升平,中心處有三人,一人撫琴,一人伴唱,一人跳舞,周圍還有各種象征財富的小動物。第二層卻暗藏殺機,四角處各有一人,手持弓弩呈警惕狀。為何上下兩層會出現(xiàn)如此明顯的反差? 東漢中后期,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很多都是未成年便登基了,根本不足以主持朝政,以致大權旁落外戚。當皇帝漸漸長大后,想要攝政已經(jīng)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于是便依賴起身邊的宦官。 最后,終于出現(xiàn)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混亂局面。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動蕩局面,如民間的私斗,于是地方豪族便私自組織部曲家兵,以此來保護自己的財產。賓客的部曲化,在中國歷史上這也是首次出現(xiàn)。部曲,本為軍隊編制及私兵之稱。后又為家仆之稱,有護院的功能。圖中手持弓弩的便是部曲家兵。
通高45厘米 除了這樣具有防御功能的樓閣水榭,漢代還有城堡。
通高32.2厘米,面寬40厘米,進深47厘米 這座城堡模型呈方形,四周著有明顯的高墻,墻上有窗,上有四阿頂式門樓,四周設有角樓。這樣一處帶有高墻、窺視窗,看起來有些密不透風的城堡無疑能起到更好的防御作用。
高192厘米 在出土的陶樓中,河南博物院的這件無疑特別令人矚目。它高達7層,由主樓、配樓及院落組成,主樓與配樓間有閣道,“高臺層榭,連屋接閣”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陶樓的墻面還飾以花紋,細節(jié)處理的也很精致??戳诉@么一件陶樓,再看前面普通人家的“兩堂一室”就略顯簡陋了。平民百姓與地主權貴的財富差距在住宅上就體現(xiàn)出了。 漢代陶器種類繁多,如陶瓦當、陶屋、陶俑、陶食具、陶生活用具等等,精彩紛呈。漢代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歷史朝代,雖然不能穿越回漢代,但是,漢代“事死如事生”,所以,從漢代文物中我們也能一窺漢代人的生活。也算是一件樂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