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巖石教堂的時候,兩位音樂人正在里面忘情地表演,其中一位是鋼琴手,別一位是薩克斯樂手。
一位朋友對我說巖石教堂沒啥意思,讓我覺得有些驚訝。原來他來的時候教堂關(guān)門了,根本沒有機會進去參觀,只看到了它的外表,這就難怪他這么說了,單從外觀上看,巖石教堂的確實貌不驚人,尤其是它的門口,一點也不起眼。
參觀巖石教堂要花三歐元購買門票,當時根本不知道里面有音樂欣賞會。
為了更好地拍照,我貓腰走到了最前排,希望沒有影響到其他人吧。
兩位音樂人盡情演出,未了還互相擁抱致謝,場面感人。
觀眾們也對他們的用心表演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整座教堂如同著陸的飛碟一般,趣味獨具。建造在掏空的巖石中的巖石教堂內(nèi)壁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崗巖石壁紋理,屋頂采圓頂設(shè)計,有一百條放射狀的梁柱支撐,同時鑲上透明玻璃,因此采光效果非常好。
巖石教堂內(nèi)的中心區(qū)域有一個圣壇,與玻璃屋頂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輝映,盡顯圣壇的神圣。
芬蘭人崇尚自然古樸的審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巖石教堂建成以后,在世界上贏得了很多贊譽,有人甚至稱它是世界上唯一修建在巖石中的教堂,這種說法就有點貽笑大方了,要知道其實世界上最出名的巖石教堂還要數(shù)位于埃塞俄比亞的拉利貝拉巖石教堂,它始建于公元12世紀后期的拉利貝拉國王統(tǒng)治時期,有“非洲奇跡”之稱。是12和13世紀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亞繁榮發(fā)展的非凡產(chǎn)物,在1978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