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項項目“工商管理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及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項目編號71940003)于2019年5月啟動,該項目的核心任務是契合科學基金改革的目標與任務,細化管理科學部“十四·五”發(fā)展戰(zhàn)略的目標,梳理當前各學科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與趨勢,遴選未來5年的優(yōu)先資助領域和學科發(fā)展方向,促進學科的交叉與融合。為此,在基金委的支持下,項目組將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座談研討,會有數千人以填寫問卷、參加座談等多種方式參與,這些將以研究報告和著作展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鼓勵自由探索,優(yōu)先資助領域主要面向重點項目,多數學者申報面上、青年、地區(qū)項目,會認為重點項目與自己關系不大,容易造成戰(zhàn)略發(fā)展報告被束之高閣的實際情況。本專項項目首先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為了讓各領域專家的參與和奉獻能促進工商管理學科發(fā)展,讓更多的朋友及時了解調研的成果。經項目組討論決定,圍繞主要觀點和階段成果,不定期地編輯發(fā)布分享,引發(fā)思考工商管理學科發(fā)展方向等大的問題。 本期是第一期,主題聚焦于“工商管理學科學術研究的宏觀問題”,觀點主要來自5月30日、6月4日、7月26日三場專家咨詢會議的記錄,有的問題點綜合了多位專家的觀點,不一一注明,在此特別感謝分享觀點的所有專家。 專家總體認為:工商管理學科總體研究微觀但同樣有宏觀問題,要從科學技術發(fā)展趨勢、國家需求與全球挑戰(zhàn)、科學研究范式變革、學科交叉融合等背景和趨勢梳理提煉相關問題。 1. 工商管理理論與實踐、與技術的集合與關系問題 例如人工智能(AI),哪些是技術,哪些是工程,哪些是管理,需要區(qū)分開。管理研究要關注由科學技術引發(fā)的新的業(yè)態(tài),新的模式,工商管理需要與產業(yè)高度結合。 2. 國際標準與中國特色之間的關系問題 基金委倡導高質量的研究。什么叫高質量的研究,就是科學性,現在我們恰恰是科學性不夠,尤其是在管理。我們要真正的去研究中國原創(chuàng)性的、基礎性的理論,一定是要站在全球的視野,不要覺得中國的很多東西有多特殊,站在全球的視野可能不一定這么特殊,或者把特殊的東西用全球能夠理解的方式把它講清楚。環(huán)境保護、綠色發(fā)展,中國強調,世界也強調。 3. 中國企業(yè)發(fā)展與制度之間的關系 政治關聯的研究也是中國管理研究超前的地方,企業(yè)發(fā)展離不開制度,各地區(qū)的制度又存在差異。 4. 學科跨界如何盡快跟上業(yè)界跨界的速度? 管理科學的基礎性不要局限于模型方法層面,而應該更多地與行業(yè)結合,這樣才有學科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5. 工商管理學科建設如何服務于企業(yè)的發(fā)展? 要完善成果應用貫通機制,要幫助中國企業(yè)做強。沒有優(yōu)質企業(yè),就沒有先進的理論,工商管理學科發(fā)展不能坐享企業(yè)發(fā)展的紅利,要通過貢獻獲得發(fā)展,這是工商管理學科的責任,也是發(fā)展路徑。 6. 工商管理學科的基礎研究是什么? 工商管理學科側重微觀基礎,基金委主要資助以微觀組織(包括各行業(yè)、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為研究對象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新技術與新方法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那么,工商管理學科的基礎研究是什么?基礎并不代表脫離實際,基礎一定是具有非常強大的解釋力。 7. 如何講清、講透中國企業(yè)的商業(yè)邏輯? 前提是研究透。要用普適、能夠理解的科學的范式和邏輯研究清楚。研究不能停留于解決一個公司的具體問題,要能解決一類企業(yè)的具體問題,解決一個行業(yè)的具體問題,突出基于科學規(guī)律的現實影響,關注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結合。 8. 從國家和社會需求出發(fā),并服務國家和社會需求 從管理實踐問題中挖掘科學問題,是我們論證研究項目的重要工作。如何從國家、社會、企業(yè)需求中挖掘科學問題,或者說微觀的工商管理研究以及工商管理的微觀研究如何源于國家、社會需求,如何服務于國家、社會需求。要重點思考研究。 9. 前沿、需求、基礎的關系 學術研究需要關注國際學術前沿和社會重要需求。這是總在強調的觀點。可以從主要學術會議(AOM、學科領域重要會議)的主題、領域國際領軍團隊(旗艦期刊主編)目前正在開展的研究主題、技術進步、國家和政府大力支持的前瞻性研究、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專家判斷等多方面梳理判斷學術前沿;可以從企業(yè)研究院開展的研究、政府工作報告、智庫、政策、戰(zhàn)略報告、企業(yè)和企業(yè)家面臨的問題等梳理需求;需要將前沿和需求轉化為能夠攻關的科學問題和基礎性理論問題。 10. 學科研究甚至是發(fā)展范式的轉變問題 附:出席會議的專家名單 一、5月30日專家咨詢會議參會人員名單 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吳啟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 教授 楊善林:合肥工業(yè)大學 院士 教授 方 新:中國科學院科技資源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丁烈云:華中科技大學 院士 教授 李一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教授 陳國青:清華大學 教授 蔡 莉:吉林大學 教授 趙曙明:南京大學 教授 魏一鳴:北京理工大學 教授 汪壽陽: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田國強:上海財經大學 教授 高自友:北京交通大學 教授 陳曉紅:湖南工商大學 院士 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作人員: 侯增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副主任 楊列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 副主任 李若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學部綜合處 處長 李江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學部綜合處 工作人員 霍 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一處 項目主任 吳 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二處 處長 劉作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三處 處長 任之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三處 項目主任(副處級) 卞亦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一處 流動項目主任 趙新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二處 流動項目主任 杜少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三處 流動項目主任 張江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三處 流動項目主任 苗成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三處 流動項目主任 二、6月4日專家咨詢會議參會人員名單 與會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 勁:清華大學 陳煜波:清華大學 高 闖:首都經貿大學 李勇建:天津大學 李 垣:同濟大學 劉 軍:中國人民大學 冉 倫:北京理工大學 施俊琦:中山大學 王永貴:對外經貿大學 魏 江:浙江大學 吳俊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吳聯生:北京大學 楊 ?。耗祥_大學 曾伏娥:武漢大學 張新民:對外經貿大學 張玉利:南開大學 張志學:北京大學 基金委工作人員: 楊列勛:研究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副主任(主持工作) 吳 剛:研究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二處處長 趙新元:副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二處流動項目主任 伍之昂:教 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二處工作人員 王永健:副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二處工作人員 三、7月26日專家咨詢會議參會人員名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吳 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工商管理處處長 趙新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工商管理處流動主任 南開大學商學院: 白長虹: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南開管理評論》主編 特約專家: 陳 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張 維:天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十四五”管理學部發(fā)展規(guī)劃課題負責人 李 磊:天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十四五”管理學部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課題組成員 各學科領域的優(yōu)秀青年學者: 戰(zhàn)略管理:謝恩(同濟大學)、龔天宇(同濟大學) 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江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林偉鵬(南開大學) 企業(yè)技術管理與創(chuàng)新管理:焦豪(北京師范大學) 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程德?。暇┐髮W) 財務管理:吳超鵬(廈門大學) 會計與審計:許年行(中國人民大學) 市場營銷:才鳳艷(上海交通大學) 生產與質量管理:何楨(天津大學) 企業(yè)信息管理:徐心(清華大學)、張楠(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電子商務:李凱(南開大學) 運營管理(項目管理):冉倫(北京理工大學)、李勇建(南開大學) 創(chuàng)業(yè)管理:楊?。ㄕ憬髮W) 國際商務與跨文化管理:仲為國(北京大學) 課題組成員: 張玉利:南開大學商學院 徐 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楊 ?。赫憬髮W管理學院 冉 倫: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李勇建:南開大學商學院 林偉鵬:南開大學商學院 樊振佳:南開大學商學院 部分博士生 本期整理人:張玉利 教授(南開大學商學院、南開大學創(chuàng)業(yè)研究中心) 審校:吳剛 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部管理科學二處處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