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戒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二:戒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 三:戒重韻——重韻即同一韻腳,而重復(fù)押之之謂。此在近體詩懸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四:戒倒韻——連兩字而成一詞者,為遷就韻腳,有可顛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鮮、來去、慷慨、凄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然須于義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 五:戒啞韻——啞韻者,為聲調(diào)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之謂。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七:戒復(fù)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復(fù)韻,亦宜善為避之。 八:戒別韻——別韻者,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亦別者,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于二冬韻作'復(fù)疊'解,于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于三江韻作'順服'解,而于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鮮'字于一先韻中作'新'字解。(別韻主要限于多音字) 除這常見八種韻忌外還有三種大家也要注意:擠韻、撞韻、連韻。 所謂擠韻:就是在韻句中有和韻字同韻部的字。這種說法來自于沈約的四聲八病中的大小韻之說。所謂大韻:就是兩句內(nèi)有和韻腳同韻部的字。 比如:你押東字韻,那么這個韻句和這個韻句的出句內(nèi)就不得再有東部韻字。上次我們講過詩兩句為一聯(lián):出句和對句,通常對句是韻腳句,也就是韻句,對于大韻說法現(xiàn)在沒那么嚴格。 這里說的擠韻主要是小韻,就是同句內(nèi)不能有韻腳字同韻部的字 再說說撞韻,大家看首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醢彩て呓^·泊船瓜洲 這首詩一二四為韻腳是要押韻的,但是三句是仄收白腳不押韻,但是王安石依然用了和韻腳字同音的仄字,這詩韻腳字為:間,山,還,第三句的岸就是撞韻 撞韻根念是在白腳句中用了和韻腳字同音的仄韻部字,這也是韻忌。為什么王安石的詩讀起來不拗口?因為他用了活韻,第三句字眼在綠。所謂活韻就是該句的重點字眼不是末字,如果字眼是末字就是死韻,撞韻最好避開 當(dāng)然如果你能把句眼做成活韻 撞韻的傷害就不那么明顯 連韻:所謂連韻就是在韻腳字上用了聲母韻母讀音完全相同的字。比如你頭韻押:朝,二字又押:嘲,字雖然變化了,但是讀音上沒有變化這也是不理想的,這就是連韻。這就是我個人關(guān)于用韻方面的十一忌。然后我們在寫近體時最常用到的修辭就是偶句,偶句有兩種:對偶、對仗,這也是構(gòu)成對聯(lián)的基本手法。對偶對仗的相同點是二者要要求: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但是不同的是對偶不要求平仄,所以對偶在古風(fēng)和駢文中很多,《滕王閣序》都是對偶句。 近體詩有著嚴格的平仄排列,所以只要是出現(xiàn)在近體詩的偶句都是用的對仗,對仗句要是兩句平仄相反,也可以這樣說所有的對仗句都是對偶句,但是不是所有的對偶句都是對仗句,關(guān)鍵就在于平仄。 |
|
|
來自: 淼野 > 《古詩詞創(chuàng)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