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戶人家, 41口村民, 需要三四個小時步行8公里陡峭山路, 才能前往相鄰的最大村莊馬武寨村…… 身處太行山腹地峽谷深處的 陵川縣古郊鄉(xiāng)抱犢村, 因通往外界的道路陡峭崎嶇 而得以原始形態(tài)完整保存。 如今, 這座山西唯一沒有通公路的行政村, 成為吸引眾多驢友頻頻光顧的向往之地, 成為山西一處罕見的“世外桃源”。 但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 如果通了公路, 這里還會是“世外桃源”嗎? ▲前往抱犢村就是這樣的“路” 抱犢村:自古道路艱險人跡罕至 5月28日8時許,山西晚報記者驅車3個多小時,于11時20分到達陵川縣古郊鄉(xiāng)馬武寨村。 古郊鄉(xiāng)距陵川縣城35公里,是陵川的東大門,與河南輝縣毗鄰。2001年,古郊鄉(xiāng)與馬武寨鄉(xiāng)合并成立古郊鄉(xiāng)后,面積達到230余平方公里,可謂地廣人稀。 馬武寨村位于古郊鄉(xiāng)南15公里處,原為馬武寨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后,不足百戶的馬武寨村成為周邊最大的行政村。近些年,隨著當?shù)芈糜螛I(yè)的興起,村里建起不少農家樂,而眾多驢友前來馬武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歇腳,最終目標是與之相距8公里的抱犢村。 ▲眾多驢友前來馬武寨的目的僅是為了歇腳 相傳,馬武寨是因東漢捕虜將軍馬武在此筑寨屯兵而得名。50多歲的侯保平是馬武寨村人,看著前來的驢友日趨頻繁,腿腳利落的他憑借對當?shù)氐匦蔚氖煜?,做起了驢友的向導。 一年到頭,從馬武寨和抱犢溝之間要往返多少次,侯保平也沒有個具體統(tǒng)計。“每年就是春秋兩季人多,從6月份開始到八九月份就成淡季了,因為進入雨季去抱犢溝的路就完全不能走了。”侯保平說,每次帶驢友前往,根據人數(shù)的不等,收取的報酬也不同。途中,遇上負重難行者,他就替人家背上行李,幫著一同前行。一趟往返下來,也就一二百元的收入。
由于地處太行腹地之峽谷深處,抱犢村自古以來道路艱險人跡罕至。至于村名的由來,侯保平說:“到底什么時候村里就住上了人,誰也說不清楚,只是由于沒路,牲畜根本無法進入村里,村民們只好抱著幼犢進村,所以就起名‘抱犢’?!?/span> 馬武寨村與抱犢村由一條天然的峽谷深溝相連,這條峽谷也被稱為“馬武寨大峽谷”,遇到雨季雨水集中,原來的“路”,就會被形成的水流而淹沒。 ▲由馬武寨村前往抱犢村途中 當天中午12時許,午飯過后,山西晚報記者手拄拐杖由馬武寨村向8公里外的大峽谷的另一端——抱犢村進發(fā)。 前行約1個小時后,手機完全沒有了信號。行走在峽谷內,環(huán)視四周,重巒疊嶂、群峰聳峙。進入溝內,一路下坡,體力消耗雖說不太大,但山路艱險難行。許多路段并未設置手扶護道,需要身體緊貼山體而行。看著身旁另一邊的懸崖峭壁,令人心驚膽戰(zhàn)。
馬蹄河、老黃、洗腳路、一線天、七仙潭、抱犢溝……從這些當?shù)卮迕袼鸬牡孛?,就可隱約感受到路途的艱難。腳下的羊腸小道,坑洼不平、崎嶇難行。有些“路”幾乎“直立”,需要手腳并用才可確保安全。 在被當?shù)卮迕穹Q為“一線天”的地方,由于常年有驢友行走,陡峭直立的“山路”被打磨得圓滑溜光,溝底就是陡崖和深潭,如天降雨,根本無法通行。很多區(qū)段就開鑿于絕壁與陡崖之上,極其險峻,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墜下山崖或滑入深潭。 ▲由馬武寨村前往抱犢村途中 村小人少,卻是名副其實的行政村 到達抱犢村時,已是下午3時許。“體力都還可以,用了3個小時就走完了,一般情況下都是4個小時。”在侯保平的帶領下,穿過村中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屋,山西晚報記者見到了抱犢村村委會主任姬喜群。
▲抱犢村里戶外組織的旗子 聊天時,感覺姬喜群的口音明顯帶有河南味兒?!皬母鶅荷险f,村里最早的先民應當是從河南避難而來的?!奔踩赫f,沒人知道抱犢村的第一戶居民何時遷入,“原來,村里有300多口人,現(xiàn)在只有18戶人家,41口人。”
自古以來,抱犢村深藏太行深山而“不露”。近些年,隨著徒步探險的興起,前來馬武寨大峽谷的驢友日益增多,從而讓“抱犢溝”名聲在外?!翱梢哉f,這條探險線路,是讓驢友捧紅的?!奔踩赫f。 ▲在抱犢村村名石前
盡管每年前來探險的驢友無數(shù),但前來的媒體記者卻不多見。姬喜群希望趁機向外界澄清個事實:“‘抱犢溝’所指的其實是馬武寨大峽谷,抱犢村原來是由7個自然村組成。由于生活的不便,其他的6個自然村已無人居住,僅剩抱犢村,雖說村子小,但‘抱犢村’卻是名副其實的行政村?!?/span> 抱犢村設有村委會,村里有3名黨員?!拔覀儸F(xiàn)在屬于馬武寨聯(lián)合黨支部。每次參加黨組織活動,或者到鄉(xiāng)里開會,都得提前一天步行出山,否則就耽誤了?!奔踩赫f,隨著旅游業(yè)的興起,抱犢村的農家樂由原先的2家,變成了6家,原先在外打工的村民也有返村興辦農家樂的,村里的人口也回升到了41口。 ▲抱犢村村民委員會 姬喜群和妻子在村里也開辦了農家樂,由兒子具體打理著。兒子結婚后,盡管在河南輝縣買了住房,但還是和妻子帶著不到1歲的孩子回到村里居住。“現(xiàn)在孩子還小,等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只能回河南輝縣了?!奔踩旱钠拮诱f,馬武寨的上學條件很難與河南輝縣相比。 “現(xiàn)在村里的6家農家樂,每天最多時可接待300多人住宿。如果僅是吃頓飯的話,可以達七八百號人?!鄙轿魍韴笥浾咴诒俅宀稍L當天,姬喜群說,5月21日村里接待過一個700多人的驢友團,“每人一頓飯,管飽吃,20塊錢。就是住一晚上,也就三四十塊錢?!?/span> 在抱犢村村委會辦公室前的平地上,停放著四五臺三輪農用車?!凹热徊煌ü?,三輪車是咋開進來的?”看到疑惑的眼神,姬喜群將山西晚報記者領到3公里之外的老龍口附近。 ![]() ![]() ▲抱犢村 路邊,一個簡單搭建的棚子下,是一組卷揚機,其正對著一個三角形金屬架,架下有一個用鋼筋焊接的長方形金屬筐。而金屬筐可以通過攪拌機放到峽谷的溝底。
“現(xiàn)在咱站的地方已經是河南的地界了。溝底,就是河南輝縣的八里溝了。”原來,馬武寨大峽谷一頭是馬武寨村,另一頭就是河南輝縣的八里溝,而抱犢村正好位于大峽谷的腹地。 ![]() ▲抱犢村風景 “溝深大概有800米,抱犢村里一切所需的生活用品,都要靠這套設備來滿足。”姬喜群說,由于溝深上下危險,人是不能通過這個“筐”下到河南的,“一般是通過電話與溝下的八里溝人聯(lián)系,告訴對方所需的物品,然后通過微信等方式將貨款支付給對方。山下的人備足物品后,用電話通知山上的村民,再開動卷揚機將物品升運至山上的抱犢村。”當年,村里人購買農用三輪車,就是先分解拆卸后,用卷揚機一件件運往山上,然后自己再組裝起來的。而所需的燃料、配件等,均需要通過這臺卷揚機與峽谷下的人溝通后來完成。
姬喜群說,如果不用這臺卷揚機,村民要購買所需之物,就必須從老龍口附近的800多米長的“天梯”下到大峽谷溝底,然后步行10公里前往八里溝。 ![]() ![]() ▲抱犢村風景
驢友日趨增多,面臨的不僅是交通問題 ![]() ▲抱犢村街景 生活在村里的人們單靠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生活難以為繼。開辦農家樂、養(yǎng)羊等已成為抱犢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
每年前來探險的驢友能有多少?姬喜群說,這個數(shù)字沒有辦法統(tǒng)計,“有的驢友就是自己獨來獨往、或者結伴而行,在山中自行搭帳篷居住過夜?!?/span> ![]() ▲抱犢村懸崖上開的路
與抱犢村相鄰的八里溝,如今收取80元的景區(qū)門票。而在八里溝景區(qū)山上的抱犢村老龍口附近,通紅的山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好似道道“銅墻鐵壁”,巍峨壯麗,氣勢宏偉,呈現(xiàn)出南太行山特有的迷人壯觀的景色。 受八里溝景區(qū)的帶動影響,由晉豫兩個方向前來抱犢村的驢友日趨增多,已是不爭的事實。 2000年,抱犢村民用上了電,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如今,通訊工具也很暢通,在姬喜群的農家樂,無線流量也實現(xiàn)了覆蓋。 ![]() ▲抱犢村小景
“水質很好,都是山泉水,能滿足全村人的用水量?!钡尲踩簱鷳n的是,隨著前來驢友人數(shù)的增多,村里的供水出現(xiàn)不足。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也迫在眉睫。“雖然都是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但村子周邊都是石頭山,深埋處理顯然不合適。但如堆放不妥,遇到大雨就會被沖到山下,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span> 姬喜群所說的問題,似乎可以隨著交通問題的解決迎刃而解。 ![]() ▲抱犢村
來抱犢村探險,不但需要耐力,而且需要膽量。“驢友都是沖著大峽谷的‘驚、險、奇’而來,解決交通問題確實是個頭等大事,可如果修路不僅投入巨大,而且大峽谷現(xiàn)存的包括野生紅豆杉在內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將受到極大的破壞?!?/span>姬喜群同樣擔心的問題不僅如此:即便真的路通了,失去了“驚、險、奇”的馬武寨大峽谷,還會受到驢友們的青睞嗎? ![]() ![]() ▲抱犢村里的雞和羊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 投個票吧 ▼ 圖文|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吉毅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審核|方天戟 End 特約刊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