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英 在四十余年的生命歷程中,最無悔的一件事就是生了我親愛的女兒。 我和老公相識早、相戀早,結(jié)婚卻不算早,要孩子更是晚了。就生兒育女方面來說,我們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自從在娘家有了侄兒、侄女之后,我就喜歡上了小孩子。婚后,我曾經(jīng)很想要小孩,可是老公不愿意,他覺得家里有小孩太麻煩,于是我們倆就過了八年“丁克”生活,以至于別人誤以為我們不能生育。 后來,日漸年長的老公發(fā)現(xiàn)周圍同齡人的孩子都長起來了,忽然產(chǎn)生了某種焦慮,就催著我要孩子。我的年齡一大,反而對生孩子一事心生怯意,充滿顧慮,多有遲疑。我對老公說咱們經(jīng)濟拮據(jù)養(yǎng)不起,老公卻說讓孩子和咱們一起吃苦長大也沒什么,咱們不都是從窮時候過來的嗎?哦,有道理。 終于,我下了決心,然后,想要就有了,女兒在我的惶惑中降臨人間。盡管當時我已經(jīng)三十三周歲了,整個孕育過程卻相對順利——就好像老天早就做好了安排,專等我們下決心做父母的時候把女兒送來。 無論懷孕時還是女兒出生后,我都是心存惶惑的:我不知道該如何做媽媽,不知道該如何養(yǎng)育一個小孩。 在女兒生命中的頭五年,我只是憑借著一個母親的本能,借鑒了上一代的育兒經(jīng)驗,時而明白時而糊涂地做著媽媽。 女兒六歲的時候,因著我辭職后的生活遭遇,我開始反思人生,開始重新學習,既接觸到了心理學知識,又關(guān)注到了親子教育的問題。從此,我一發(fā)不可收拾,開啟了用愛的知識指導愛的行為的為人母親的人生歷程,日趨理性。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币粋€人做母親不可僅僅憑借本能。就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母愛本能的東西有好有壞,這就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了。 當擁有了一些愛的常識后,當理性的認知力發(fā)揮作用時,我重新審視早已做了母親的自己,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有那么多不可理喻的地方,這才不得不承認自己原來也“面目可憎”。 假如沒有孩子,我就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人前的我熱情開朗、友善溫和,與外人產(chǎn)生矛盾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覺得做人沒多大問題。 面對活潑頑皮的女兒,當我對她嘮叨不停時,當我朝她怒聲吼叫時,當我忍不住打她時,我必是一副討人嫌甚至是兇神惡煞的模樣。由此,我才驚愕地發(fā)現(xiàn),竟然還有另一個形象的“我”同時存在。 這另一個“我”,仿佛一直沉睡在我的身體中,不做母親的話就永遠不會醒來。一旦做了母親,這另一個“我”立即就被激活了——有時情愛綿綿,有時煩躁不安,顯得十分古怪,讓沒做母親之前的我根本無法想象,無法理解。 這個“古怪的我”,既綜合了原生家庭的優(yōu)缺點,又隱含著我的成長陰影和性格缺陷——本來,我認為自己根本沒有什么家庭陰影,更不會有什么性格缺陷。 然而,做了母親的我必須勇于正視自己,直面自己深層次的心理。面對一個潛伏多年的“古怪自我”,首先,我得承認;其次,我得接受;然后,我得面對;最后,我得改善。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的自我修行多少有些艱難,無論理性與感性的沖突還是改善過程中的反反復復,都無從避免。關(guān)鍵是堅持住。只有堅持住,才能由量變到質(zhì)變。事實證明:一個人堅持改善自我的話,兩三年后就會初見成效。 如果說以前無知的我做母親只能打六十分的話,現(xiàn)在喜歡學習的我做母親就可以打八九十分了,假定滿分是一百分的話。當然,這是充滿自戀的自我評價。 面對日漸長大的女兒,我不由一再慨嘆:做母親,是人生的一大契機。通過這個契機,人可以重新審視自我,讓靈魂獲得新的洗禮,獲得前所未有的精神成長。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在學習如何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我弄清了自己的潛意識里隱藏著因父母當年在年幼的我面前有過數(shù)不清的爭吵而留下的陰影,我弄清了自己的任性與一根筋來自于父親的極度寵愛和其他家人對我勉強做出的忍讓——這就是我會在家動輒生氣、說話毫無分寸的病根所在。 明白了“古怪自我”的來龍去脈,并非要去歸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畢竟,父母那一代有父母那一代的不容易,父母那一代已經(jīng)比他們的上一代進步許多。我只需要重塑自我,積極塑造一個更為完整的自我。 那個“古怪自我”,屬于“條件反射”式現(xiàn)身模式——只會在我面對女兒的時候出現(xiàn)?!肮殴肿晕摇辈⒎且粺o是處,只是需要有所矯正,進一步完善。例如,情愛綿綿的時候就挺好啊。 顯而易見,我面對女兒時的煩躁不安來自于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爭吵,來自于我老媽當年面對我時的焦慮煩亂,而我,不能再把這些東西繼續(xù)傳遞下去。 于是,我不得不學著調(diào)控情緒,不得不試著掌控心理。一天天,一年年,我在緩緩進步著,慢慢擁有了一個真正的自我,而非帶著陰影和焦慮笑著生活且家里家外大為不同的兩個自我。如今,人格結(jié)構(gòu)日趨和諧的我已經(jīng)不會再在家中喜怒無常,心情平靜的時候越來越多。 另外,在和老公戀愛結(jié)婚的過程中,我數(shù)次嚷過“分手、離婚”,卻又沒有實際行動,父親在世時曾經(jīng)笑我像豬八戒,老說“散伙”卻又繼續(xù)走下去。其實,我的婚姻并不像曾經(jīng)以為的那樣糟糕,我之所以要“散伙”而又沒有實際行動,大概是在潛意識里模仿父母呈獻給幼年的我的感情模式:爭吵、和好、繼續(xù)過,再爭吵,再和好,再繼續(xù)過……僅此而已。 因為有了女兒,要給她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所以我也一再地調(diào)整自己的婚姻心理,從而發(fā)現(xiàn)婚姻可以好好建設(shè)——我不僅僅是為了孩子而不想離婚,而且是因為確信了婚姻可以建設(shè),自己對家庭有了足夠的信心。表面上看來,仿佛女兒真的成為了我和老公的主要感情紐帶,把我們的關(guān)系維系得更為緊密,實際上僅憑孩子維系的感情很難做到牢不可破,最重要的是夫妻雙方都必須對婚姻家庭學會負責并積極建設(shè),而非任其自生自滅。 根據(jù)我的親身經(jīng)歷來看,正因為做了母親,我才積極學習,重塑自我,從而把夫妻感情帶動得有了起色,可謂“一舉數(shù)得”,所以說為人母親是人生的重要契機,這話一點也不錯。我擁有了這個契機,自當加倍珍惜。未來的日子,我還會和女兒一起成長著,成長著…… 高英寫于2016年10月20日 ![]() |
|
|
來自: 泠風思語 > 《高英原創(chuàng)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