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 這幅對聯(lián)真正表達了曾國藩內方外圓、內剛外柔的性格特點。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春天就像一位溫柔的母親,世間萬物不論好壞都在她的撫育下生長。 春,代表了“柔”和“包容”,上聯(lián)說明了做人要有柔和,做事要圓滑,圓滑并不代表世故,而是為了相處起來更和睦。 人可以外“柔”,但不能一味地沒有原則,脊梁骨必須撐起來,不能彎曲,所以要有內“剛”。 不管遇到怎樣的困境,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挺直自己的脊梁骨。 正是因為這種內柔外剛的性格,才使得曾國藩多次化險為夷,讓朝廷放心,完成一次次的突破。 2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大處著眼,表現(xiàn)的是一種大局觀,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才能提升自己的格局,看事物才能更全面。 格局越大的人,道路越寬,人生也越寬。 小處著手,表現(xiàn)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事情再小也需要動手去做,切忌眼高手低,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群居守口為人處世最基本的原則,人多的時候要注意說話的措辭和分寸。 人多口雜,避免說一些不好的話,一傳十,十傳百,話到他人嘴里經(jīng)過添油加醋,再到其他人耳朵里,已經(jīng)變成另一個故事版本。 獨居守心,一個人的時候由于沒有他人的監(jiān)督,很容易放縱自己。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駱賓王 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要堅守自己的內心,不做違背道德之事。 3 好人多自苦中來,莫圖便宜 想要成為人上人,先要吃得苦中苦。凡是有所作為的人,必定吃過常人不曾吃過的苦。 不要總想著走捷徑、貪圖一時的快捷方便。你吃過的苦都會變成以后的路,走捷徑,意味著以后沒有路。 古今之定律,越忙的時候越容易出錯,越忙反而會越亂。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 心態(tài)平和從容,所作的決定才能保證正確。遇事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遇事不慌,萬事從容。 4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既然立志做圣賢,就不能給自己留有余地和退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做任何事情都一樣,既然決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總是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目標無法實現(xiàn),最終也一定難成大器。 既然決定做一件事情,就不要總想著自己得到什么,得到多少,最后的結果能否如愿以償。 而應該想著自己究竟能付出多少,做好多少,如何把事情完成到極致。 只要自己做好了,回報自然會來。春耕秋收,春天播種,夏天施肥澆水除草捉蟲 ,秋天才能收獲。沒有耕耘,收獲不會平白而來。 5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 打仗和做事有相通之處——穩(wěn)重踏實。 做任何事情,都要穩(wěn)中求勝,先把事情做穩(wěn)妥,再謀求變化和創(chuàng)新。 不管做什么事,用什么方法,都要把握兩點,其一是以大局為重,不因小利而失大局。 其二是精明處事,尤其在大事上,不能犯糊涂。 若能參透其中的奧秘,在為人和處事兩方面都會有所精進。 6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難境也是易境,憂處也是樂處,難和易、憂和樂,彼此相輔相成,是事物的一體兩面。 俗話說禍福相依,沒有絕對的禍,也沒有絕對的福,世上因禍得福的事例有多少。 順境和逆境也是一樣,人在逆境中培養(yǎng)應對挫折的能力,下一次逆境就是轉機。 憂愁不一定全是壞處,安樂也不一定都是好處。正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凡事沒有絕對,學會順其自然。 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奮勇向前,在安樂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若能如此,遇上任何事就都能看清想開了。 對聯(lián)看似寥寥幾個字,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無窮的,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