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
|
-文章來源于網絡 若有侵權請告知- 屋里蒸饅頭,屋外鐵板燒 每天的天氣 就像復制+粘貼了一樣 雖然下了雨,但還是有點熱 也許這就是三伏天的模樣吧 三伏的“初伏”結束了 我們迎來了又長又熱的中伏 今年(23日),大暑也到了! 今年中伏是加長版的 從7月22日到8月10日 將持續(xù)整整20天! 大暑跟著中伏到 這就意味著 一年中最熱、最難熬的日子 已經到來了 大家拭汗以待吧··· 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jié)氣。 人的健康也是與氣候息息相關的, 在飲食上也是一樣。 大暑的大特點是暑熱濕重 不同體質的人 在不同時節(jié)的養(yǎng)生重點不一樣。 大暑是一年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 這個時候通過藥食溫補人體的陽氣, 常??梢赃_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從食療方面來說, 羊肉無疑是溫補陽氣的佳品。 大暑吃些“伏羊”, 即入伏以后的羊肉, 這時的羊肉一般脂肪含量少, 營養(yǎng)價值高。 伏天吃羊肉可以起到溫陽補虛、增強體質的作用,另外認為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可以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 三伏天喝一碗羊肉湯,通過出汗,可以使五臟六腑的濕熱、寒氣、毒素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身體內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同時,三伏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外面的陽氣也在進入身體,使經脈暢通,體內各系統(tǒng)能良好的循環(huán),身體就會健康,所以“伏羊”最適合陽虛之人。 陽虛、體質虛寒的人,夏季吃“伏羊”,可以達到溫中助陽、益氣健脾的作用,既可以借助羊肉辛熱之功祛除體內寒氣,也可以借助羊肉溫補之功溫補脾腎,從而增強耐寒之力。 1、當然是一次不要吃太多。因為陽虛的人,大多脾胃虛寒,消化能力較弱,所以不要吃多。 2、不要太油膩,也就是喝湯宜清湯,不要吃肥的。 陰虛體質的人群需要滋陰, 大暑時節(jié)可以多食冬瓜, 采用有滋陰作用的老鴨煲冬瓜湯,加入沙參、麥冬等,也有養(yǎng)陰潤肺的功效。平常也可以多食用蓮子、百合等滋陰食物。
陰虛體質的人忌熬夜,晚上11點之前要睡覺。居住環(huán)境宜安靜,避免劇烈運動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
適合做有氧運動,可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動靜結合的傳統(tǒng)健身項目。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
此外,陰虛體質者還容易“上火”,表現(xiàn)為性情急躁,心煩易怒,情緒易波動,動不動就要來“火氣”。所以,陰虛者應該經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穩(wěn)定心態(tài),還要學會及時轉移不良情緒。 ![]() 大暑時節(jié), 氣虛體質更容易虛弱。
表現(xiàn)食欲不佳,腹脹,腹瀉,精神不集中,睡眠不佳等。加上濕氣重濁的困擾,人會懶惰無力。氣虛者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
飲食上宜清淡溫軟、易消化吸收之物,如山藥、蓮子、蓮藕等; 少吃:涼拌菜,冰鎮(zhèn)啤酒,雪糕,冰鎮(zhèn)西瓜,炒堅果,餅干,硬餅
氣虛質平日運動量不可過大,散步或舞蹈,靜氣功為宜。但也切不可久坐,會令氣血不暢,情緒低落。常常站起來拉伸筋骨,舉目遠眺,也是一種小運動。 ![]() 調養(yǎng)應以健脾去濕、 疏肝利膽為主。
飲食上:宜食清淡去濕之物,如冬瓜、苦瓜、綠豆、薏米、海帶等。 粥湯類即容易消化,也可以補充夏季高溫流失的津液,鴨肉、豬骨、羊腎、海帶、玉竹、沙參、綠豆、藕、絲瓜、枸杞都可以用來煲湯,有滋陰之效。
同時濕熱質容易上火,要多吃些符合此節(jié)氣養(yǎng)生之道的苦味食物,以平抑過旺的心火,可以改善失眠多夢、口舌生瘡等問題,如苦瓜、穿心蓮、蓮子芯、苦菜等。 ![]() 脾是生痰之源, 它的源頭是在脾胃, 所以這還是一個好好保護脾胃的問題。
但是這個脾胃呢,它有可能是虛,加工能力不行,這時它產生痰濕。養(yǎng)生原則就是在保護脾胃的基礎上適當地再去去濕。
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每餐宜吃七八分飽,酒類不宜多飲,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那些具有健脾利濕、宣肺祛痰的食物,如蘿卜、紫菜、薏苡仁、冬瓜、赤小豆、扁豆等,少吃甜、黏、油膩的食物。 ![]() 氣郁體質的人平常需要 疏肝解郁、 舒緩壓力。
香菇有疏肝解郁、安神的作用,可以與冬瓜、瑤柱、排骨一同煲湯,更適合氣郁質人群。
同時,氣郁質可以多喝玫瑰花茶、羅漢果菊花茶等,有疏肝降火的作用。平常煲湯可以多用北芪、紅棗、黃花菜等藥材。 除了以上針對不同體質的養(yǎng)生 今天飯飯給大家推薦一款 清熱祛濕、消暑生津的湯 大家不要錯過喲! 馬齒莧瘦肉湯
芡實30克 馬齒莧50克 豬瘦肉200克 精鹽、味精適量 將馬齒莧洗凈,切段
豬瘦肉、芡實洗凈
將上述食材一同放入鍋中
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2小時左右
加精鹽、味精調味,再煮沸即成
祛濕消暑的馬齒莧瘦肉湯就做好啦!
![]() 清熱祛濕、生津消暑 馬齒莧:又叫馬齒草、長壽菜,性味酸寒,入大腸、肝、脾經,臨床多用它來治療暑熱所致的汗多消渴、口咽潰爛、小便赤痛、皮膚紅腫,或濕熱內蘊所致的濕疹濕癬、腹瀉痢疾等病癥。
芡實:味甘澀,性平,有補脾止瀉、清熱除濕、益腎固精之效,有助緩解脾虛久瀉、遺尿尿頻等病癥。
豬瘦肉:歸脾、胃、腎經,可補腎滋陰、益氣養(yǎng)血、消腫。 大暑節(jié)氣穴位保健推薦 大暑節(jié)氣穴位保健當以健脾養(yǎng)肺為原則, 推薦按摩足三里穴和肺俞穴。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作用: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等。 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時俯臥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上方取穴標志:頸部前屈時項部最高骨性突起——第七頸椎,再向下數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根據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為3寸,兩線的中點即脊柱旁開1.5寸處為肺俞穴所在。 作用:用于治療頸肩疼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于治療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氣喘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