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至簡,是什么意思?大道,就是根本之道,沒有人能例外。至簡,就是簡單到了極致,人人都會。連起來看就是,真正的大道,簡單到人人都會。我們沒必要去搜新求異,只需要把簡單的小事做好,做到位就行。 一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自我設限,我不懂營養(yǎng)學,我不懂九種體質(zhì),我不懂經(jīng)絡穴位,我不會太極瑜伽,我不懂中醫(yī)養(yǎng)生,我不懂運動醫(yī)學,我搞不清楚五臟六腑,我沒有心理學知識,我也不會練氣。我沒看過《黃帝內(nèi)經(jīng)》,我也看不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我該怎么養(yǎng)生? 這種情況,用佛家的話說,叫做知識障。知識障有兩種類型,以為自己知識不夠,這是一種障礙,容易輕視自己。以為自己知識豐富,這也是一種障礙,容易高估自己。知識,它不是根本規(guī)律,是人造的東西,在不斷的刷新。而根本規(guī)律,又叫道,它是沒有時空的,是永遠不變的?,F(xiàn)在人知識越來越多,因此而輕視古人,這是典型的知識障。 養(yǎng)生,未必需要很多醫(yī)學知識,甚至未必需要知識。不需要知識的養(yǎng)生,才是大道至簡的養(yǎng)生。這樣說,當然有很多人不同意。我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1.生命 生命的至簡,是什么呢,就是一口氣。人活一口氣,人死沒死,你會去試試看,他有沒有氣。搶救時,掐人中,這是救氣。人在氣中,氣在人中。人工呼吸,這是為了通氣。電擊胸口,是為了給心臟的起搏細胞續(xù)電,電能也是能量,是氣的一種。人臨死之前,會長吁一口氣,接著就沒氣了。大病之人要好轉(zhuǎn),通常會放屁,也叫下氣通。 簡單點說,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氣,有氣就有生命,沒氣就沒生命,人活一口氣,氣足了,人會非常舒服,也就是神清氣爽。養(yǎng)氣如何養(yǎng)呢,一在于運動,二在于靜養(yǎng),三在于心理,四在于飲食,五在于睡眠。排名不分先后。 2.運動 運動的至簡,是什么呢,就是走路。運動的目的,不在于增加肌肉,不在于強健四肢,也不在于出汗,而在于維持心肺功能,促進人體的循環(huán)。當身體內(nèi)部的氣血,一旦循環(huán)開了,人是非常舒服的,而不是很累。 走路,是不用學習的。走得全身舒服,就是很好的養(yǎng)生。感覺累了,就休息。很多人要去學瑜伽,學太極,挖空心思的去學知識,學技術(shù)動作,這個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會耗你不少心力。學個五年十年,如果沒有跟對人,沒有接觸到正確的知識,可能還是停留在形式,其效果會很差的。你就走路,走路走個五年,效果會更好。 3.靜養(yǎng) 靜養(yǎng)的至簡,就是閉目養(yǎng)神。把眼睛一閉,啥事不干,任事不想,靜靜的坐著,讓自己放松下來,這就是最好的靜養(yǎng)?,F(xiàn)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你這就這樣閉目養(yǎng)神,有人說是虛度時光。為什么虛度時光呢,因為一點進步?jīng)]有。 實際上,這并不虛度光陰。你的身體看起來沒動,但你的體內(nèi)是有變化的,是有進步的。不去干擾身體,讓身體自由自在的運行,它會越來越有序化。你去學什么觀想、冥想、打坐、禪定,什么盤腿,什么焚香,什么抄經(jīng),搞一大堆,把大把的時間,都浪費在了形式上。 4.心理 心理的至簡,就是活在當下,不回憶過去,也不想著將來。不再去想前因,也不要考慮后果。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的經(jīng)歷,都是必須的經(jīng)歷。所有的路,都是必經(jīng)之路。意識停留于現(xiàn)在,你是享受的。意識流連于過去,你是遺憾的,意識著眼于將來,你是焦慮的。 5.睡眠 睡眠的至簡,就是睡心。眼睛閉了沒用,要把心關閉。心理雜念多,睡著了也是累。心里干凈了,哪怕做夢,睡眠質(zhì)量也不會差。很多人,認為做夢就是不好,這是錯的。古代修行人士,修行有三種方法,一是座上修,二是座下修,三是夢中修。夢中修,也叫清醒夢,清明夢。利用做夢來修行。所以,不要把做夢當作不好,只是你無法利用夢而已。 6.飲食 飲食的至簡,就是餓了就吃,渴了就喝,不餓就不吃,不渴就不喝。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正確的方法。但是,飲食是人之大欲,在飲食的過程中,極容易被欲望左右。 在這幾條中,只有飲食,是外來的東西,不是身體自帶的。外來的東西,它再好,也會給你帶來干擾,所以一定不能多。谷氣大于元氣,人必肥而不壽。 看看這6條,每一條,都非常的簡單,根本不需要知識,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明明一點知識沒有,卻可以健康長壽的活到100多歲。這當然跟基因有關,但是基因是可以變化的,它的表達,受環(huán)境調(diào)控,也可以人為的編輯。 大道至簡,簡單的原罪是,不容易得到重視。于是,越簡單的東西,反而變得越難得了。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chuàng)首發(fā),微信公眾號同名!(原創(chuàng):身體自愈研究者,百家號或微信內(nèi)搜索“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可關注) | 
|  | 
來自: 身體自愈研究者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