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療尿血、淋濁、癤腫、腸癰、中耳炎、跌打損傷、風(fēng)濕疼痛、尿路感染、闌尾炎等。
【別名及產(chǎn)地】
豬殃殃、拉拉藤、小鋸藤、鋸子草、小茜草、小飛揚(yáng)藤、紅絲線、細(xì)茜草,為茜草科植物拉拉藤全草。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蔓狀或攀緣狀,長(zhǎng)20~40厘米。莖綠色,纖弱,四方形,分枝,棱上有倒生小刺。葉6~8枚輪生,無柄,膜質(zhì),線狀披針形至橢圓形披針形,長(zhǎng)2~4厘米,寬2~6厘米,先端具針鋒尖頭,上面綠色,被倒生白色刺毛,下面淡綠色,除沿中脈及邊緣被毛外,余光滑無毛,側(cè)脈不明顯。疏散聚傘花序,腋生;花細(xì)小,直徑約1毫米;萼截頭狀,長(zhǎng)不及1毫米,有鉤毛;花瓣4,淡綠白色,有時(shí)染以紫色,卵形,極短;雄蕊4,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2裂。果稍肉質(zhì),孿生,表面密生白色鉤毛?;ㄆ?~5月。生于荒地、園圃、耕地上。
【藥材形狀】
干品為墨綠色,棱上有倒生小刺,以色澤鮮艷為佳。
【禁忌提示】
脾胃虛寒者忌服。
【藥方精選】
方一:治婦女經(jīng)閉
八仙草20克,香附9克,益母草30克,水煎,分2~3日,每日1劑,連服3~5日。
方二:治跌打損傷
鮮八仙草根、馬蘭根各四錢。水酒各半煎服。另以鮮八仙草全草、酢漿草等份,搗爛外敷。
方三:治風(fēng)熱感冒
八仙草6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連服3~5日。
方四:治癤腫初起
鮮八仙草適量,加甜酒搗爛外敷,每日換2次。
方五:治急性闌尾炎
八仙草90克,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3~5日。
方六:治乳癌
八仙草30克,水煎服。已潰者用鮮草適量,搗汁涂敷。
方七:治牙齦出血
八仙草50克,崗梅根20克,水煎去渣,分3~5次服,每日1劑。
方八:治腫瘤
鮮八仙草250克,紅糖適量。絞汁,加紅糖沖服,每日1劑。
方九:治中耳炎
八仙草果實(shí)60克,取鮮品搗汁,用滴管吸藥汁滴入耳中,每日2次。換藥時(shí)先用棉簽消毒抹干患處膿液污物,然后再滴藥汁。
方十:治五淋
八仙草10克,滑石、甘草、雙果草各5克,酒少許,水煎兌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