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疊泉瀑布 俯看,似天射的一排箭簇;仰望,像地舉的一群劍叢。而且,無論箭簇還是劍叢,都自然的一波三折,一慨三嘆,然后疊疊而下,轟鳴作響。剎時,周遭就有了青銅氣息,并因此呈現(xiàn)出一派冷兵器時代千軍萬馬突飛猛進的戰(zhàn)斗景象。——這液化和聲化了的箭簇與劍叢,就是聞名遐邇的三疊泉瀑布。 三疊泉瀑布位于廬山五老峰東面大峽谷,集五老峰、大月山等處澗水,歷經罅隙坳洞,跌宕承轉,至五老峰崖口泄出,襲奪而下,跌而成瀑。此瀑為典型的喀斯特瀑布,落差一百五十五米,分為三級,上下折疊,如箭似劍,鏗然置于天地間。一疊垂直倒懸,水從簸箕口一簸而出,落落二十余米,形似箭離弓,劍出鞘,勁猛中略顯躊躇,惶悚中不乏定力;二疊水勢張弛,逸然無束,勢如旌旄飄舞,一令即出,麾下齊奮,前仆后繼,銳不可當;三疊落差五十余米,凸凹不定,飛浪滾雪,爭先恐后,至最低十余米處,遂將勝敗生死置之度外,一股腦地沖決而下,直至摔得玉碎,轟隆如兵器相擊,震耳欲聾。真可謂:箭劍迭出賴以刺天,珠玉疊落聊以補地。觀之,莫不驚心動魄,嘆為觀止。 然三疊泉瀑布之奇、雄、險、俊,尤須與相連的峰巒、巖石、深潭、峽谷、澗溪、山嵐和云霧融合一體,互為參照,才能領略其潛在的無窮魅力。峰是背景,石是依托,潭是宿營,谷是出路,溪是延伸,山嵐和云霧則是鎧甲與旌旗。有了這些配襯烘托,箭簇或劍叢就不再空虛,便有了剛性和韌勁,有了內在的秩序和力度,有了栩栩如生的現(xiàn)實感和無法遏止的震撼力。 特別是聳立于左右兩側的峰巒,筆直挺峻,紋理暴露,鐵銹赤裸,一氣呵成,直插云霄,襯托得瀑布立即倍增了頂天立地的氣勢。正因為兩側峰巒聚合用力,端的將中間約二百米寬的山體擠壓拗皺成一排橫向凹陷的斷層,虎背熊腰,袒胸露腹,鐵青中頗多綠意,使萬馬奔騰的洪流猝然張揚起生命的渴望。如此構造,如此賦形,如此潑染,奈何幾多奧秘!而瀑布,正是于三疊鐵青黛綠的崖壁上突凸泄瀉,黑白互轉,煞是壯觀玄妙。 由于“襟江帶湖、江湖環(huán)繞”的特殊地理和氣候環(huán)境,加之瀑布湍流激濺所形成的大量水汽,所以此處山嵐云霧濃重叆叇,氤氳不散,將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氣氛釀造得無以復加。偶爾,當水汽中微粒水滴的重力小于從峽谷向上吹的風力時,水滴就隨風上飏,此時站在一千五百級臺階處,便能感到云雨的推舉和抬升。如果幸運,恰遇驕陽朗照,無虞一條彩虹就掛在人的肩頭。此刻再看瀑布,箭簇或劍叢就有了神秘莫測和爐火純青的意味。 而那將瀑布摔得玉碎又涌動不息的深潭卻成為一個大熔爐,轉瞬鍛鑄出新的箭簇或劍叢,隨即穿過亂石滾滾、翠屏玉立的峽谷,射向遠方,直抵鄱陽湖。此時,瀑布便不再是箭簇或劍叢,而仿佛化作一枚絲扣或螺釘,把天和地緊緊地擰扭在一起。于是,天上的云就成了地上的湖,地上的湖就成了天上的云。游人便懵懂起來:三疊泉瀑布,是一疊在天、一疊在山、一疊在地么? 癸巳七月,花甲逢八,余與友人同賞三疊泉瀑布。正因為這個反詰句,一時犯了糊涂,不慎與友人走散,便渾渾噩噩地隨著新鍛鑄的箭簇或劍叢所指,向下游東門走去,糊里糊涂地循了鄱陽湖的去處。行至觀音洞,但見洞旁鐫有“竹影疑蹤”四字。據道人說,此處是仙人洞內的竹林寺后門,自竹林寺隱去后,世人只見其影而不見其門。后有一樵夫,偶然發(fā)現(xiàn)泉水里漂著竹葉,便溯源而上,不知不覺進入此洞。在洞中,樵夫看完方丈下的一盤棋,出洞后,卻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方知“洞中一日,世間千年”。 出了觀音洞,越走越覺得路線不對,一經打問,始知南轅北轍,遂跌坐一旁叫苦不迭。想當年,李白游廬山,只知星子而不知三疊,否則絕對會寫出更加雋永的詩篇。后來到了朱熹,雖知有三疊,卻無法登臨,故亦未留下只言片語。而余呢,不但知了,也登了觀了,卻迷失歸途,實乃荒唐懵懂!唏噓片刻,不得不調轉方向,透支體力,鼓足余勇,蹣跚地朝著三千級臺階攀援而上。突然疑惑:走完此三千級臺階,是否也會“洞中一日,世間千年”,再也趕不上友人回不到自己的家了呢? |
|
|
來自: 夢萌x88i0lcd8z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