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大秦帝國的宰相,也作為統(tǒng)一天下的功臣,李斯曾經幻想過無數(shù)個對手,他曾經把扶蘇當成對手,曾經把蒙恬當做對手,不為了其他的,就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就為了自己能夠充當一只糧庫里面的碩鼠,可是最終他還是失敗了。 失敗的結局并不讓人感到意外,秦國的歷任大賢,比如說商鞅,白起,范雎之流,哪一個是有好的結局的,所以說李斯的失敗,他并沒有感到意外,只不過李斯死的時候卻在奇怪一件事情,為什么我的對手是你,而且我還玩兒不過你! 李斯的對手,就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的,曾經的合作伙伴趙高…… 李斯有一個同門師兄弟,他叫韓非,我們很多人都把他稱作法家的集大成者,但事實上這個人,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陰謀家,韓非一直把一個故事掛在自己的嘴邊,楚王的身邊有兩個妃子,一個已經失寵了,還有一個正在得寵,失寵的妃子當然是不甘心眼前的情況,因此想了一個毒計。 她偷偷的透露給那位正在得寵的妃子,告訴她,楚王喜歡你拿衣角掩住自己嘴部的表情,這個女人竟然相信了,然后每次楚王要跟她親熱的時候,就做出了同樣的動作,楚王大惑不解,因此去詢問了失寵的妃子,問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失寵的妃子說,這個女人嫌棄你口臭!楚王盛怒,立刻腰斬了這位得寵的妃子。 所以作為韓非子的同學,李斯自然對陰謀論可以說是爛熟于心。不僅如此,李斯利用這個陰謀論,使得韓非子早登極樂。 但是陰謀論的使用可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就是你必須對當事者當時的情勢有著足夠的了解,如果你什么都不了解,卻自娛自樂,或者說自導自演,那么就如同小丑在舞臺的中央跳舞一樣,只不過是博人歡樂,根本就不足以掌握他人之行動。 趙高了解李斯,這一為秦始皇身邊的宦官可以說,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原本是一個從趙國逃難過來的難民,卻一步一步的一路登頂,成為秦始皇身邊照顧秦始皇生活起居的宦官。要知道秦始皇對于自己身邊之人的要求可以說是十分嚴厲的,稍有不慎就會面臨殺身之禍。這一點跟秦始皇早年的遭遇有關,但是趙高卻能夠登到這個位置上,也證明了自己的本事以及這個人的洞悉人心。 當然,作為整個朝堂之上文臣的領袖李斯,自然也是趙高需要去了解和巴結的一個對象,所以說趙高了解李斯,在秦始皇死了以后,詔書留在了李斯,趙高手里,趙高對李斯說的那番話,哪一句不是奔著李斯的信仰過去的?字字誅心,李斯連反駁的力氣都沒有。 但是,李斯不了解趙高!這并不是說李斯不想去了解秦始皇身邊的人,而是這個趙高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價值,因為它只是一個負責秦始皇生活起居的大宦官,而且對于身邊的人和手底下的大臣之間的接觸,秦始皇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絕對不能夠發(fā)生外戚干政! 秦始皇曾經在他的咸陽城的復道上面(秦始皇為了連結他咸陽旁邊的270座宮殿,所以每座宮殿之間都是用高高的橋連接在一起的。這些橋可以說正好跨越了咸陽上面的道路,所以被稱為復道。),結果秦始皇發(fā)現(xiàn)李斯擁有100多輛大車作為出去的隨從,秦始皇抱怨這樣出去太奢侈,結果第二次看見李斯的車隊,只有幾輛大車,秦始皇大怒,命令身邊當時所有的太監(jiān)全部殺頭! 作為了解秦始皇的宰相,李斯自然也是知道秦始皇有自己的禁忌,也知道什么東西不該去觸碰,所以李斯面對秦始皇身邊的人,肯定只是低著頭,不想他們究竟是誰在想些什么,會干些什么,李斯不了解趙高。 這樣的話,李斯可以說是徹底地落入趙高的算機里面,你想些什么,我一清二楚。我想些什么?你什么都不明白,就這樣,李斯稀里糊涂的聽了趙高的意見,下了一份偽詔,要求扶蘇自殺。 在這之后,李斯更是成為了趙高的傀儡,沒有辦法,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主張中央集權,秦王的命令高于一切,秦王就是整個國家的意志,趙高可以毫不費力的見到秦二世胡亥,但是李斯可以嗎?李斯去見秦二世胡亥,也必須得到趙高的同意才能夠見到。 李斯真的玩兒不過這個不知道從哪里蹦出來的對手!他的死是注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