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簡述 上頜前牙種植修復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治療,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關鍵性技術。 包括:硬組織的處理,軟組織的處理,修復體的設計,材料的選擇,治療時機的選擇等等。 硬組織的處理技術包括:GBR、骨劈開、骨擠壓、以及自體骨移植等。 軟組織的處理技術包括:軟組織的成型、軟組織的移植、以及針對軟組織瘢痕進行激光美容修復平整技術等。 材料的選擇包括:種植體的選擇,臨時基臺的選擇,永久修復基臺的選擇,修復牙冠的選擇,臨時冠的選擇,植骨材料的選擇,生物膜的選擇,縫合線的選擇,所使用的器械和設備的選擇等等。 治療時機的選擇包括:牙齒拔除的時機、骨增量的時機、種植體植入的時機、軟組織處理的時機、臨時修復體使用的時機、最終修復體戴入的時機等等。 在這些選項的判斷中,我個人認為治療的時機選擇是首先要考慮的。 因為每一項的治療應該在什么時間開始,這關系到整個治療過程的連續(xù)性,從而影響整個治療的最終效果。 而對于一個病例來說,當我們第一次接診患者時候,我們需要對患者的口腔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針對檢查的結果我們種植醫(yī)生需要設計治療方案。在設計治療方案的時候,就需要把治療的先后順序和治療時間事先設計好,而不能上來就開始進行種植體的植入。 什么時候拔牙,什么時候進行骨增量,什么時候進行種植體的植入,以及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什么時候開始進行軟組織的處理,這些事情都必須在開始治療之前想清楚。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那樣最終就很難得到一個理想的治療效果,而患者也往往因此而產生不滿導致醫(yī)療糾紛。 手術治療方案設計完成后,需要跟患者進行溝通,雙方確認后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然后方可開展治療。 對于前牙種植來講,種植醫(yī)生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骨增量的問題。在前牙種植修復病例中,絕大多數需要都需要進行骨增量手術。有的病例只需要進行簡單的GBR即可,而對于大面積骨缺損(伴有水平和垂直向骨缺損)的病例必須進行自體骨的移植。(骨皮開和骨擠壓可能會伴隨其中)作為種植外科醫(yī)生,必須突破這兩項技術。 今天給大家展示的就是一例自體骨移植的病例。 患者是一位女性,上頜前牙缺失,牙槽骨吸收嚴重?;颊咦稍冞^很多家醫(yī)院,也了解針對目前情況可以選擇的不同修復方式。但是比較下來,患者更希望進行種植修復。但是基于患者缺牙區(qū)骨條件比較差,之前咨詢過的門診都沒辦法處理這樣的種植手術,于是經醫(yī)生介紹轉診到我這邊。術前CT檢查牙槽骨唇腭向骨寬度約2mm,不適合做骨劈開手術,當然簡單的GBR 手術也不能達到很好的骨寬度的恢復。所以采用自體骨加BIO-OSS小牛骨進行骨增量的一期手術。 患者術前的照片
術前CT照片
自體骨移植手術照片
在下頜骨外斜線處取骨。
自體骨移植到上頜區(qū),并固定。
進行縫合,關閉窗口。
術后10天后的照片,可以看到牙槽骨寬度明顯增加。
術前與術后的X光片對比。
對于自體骨移植手術來講,很多種植醫(yī)生最擔心的就是患者術后腫脹問題。我個人認為術前良好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只要術前溝通好,患者都是能夠接受的。病例對術后產生的腫脹問題能夠給予理解和支持。 下面一張照片是患者術后10天的口外照片,可以看到腫脹基本消退。
|
|
|
來自: yinbenkui1214 >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