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盜饃人 來源:夾饃星球 (jiamoxingqiu) 江南的才子山東將,陜西的黃土埋皇上。 作為十三朝古都,活者來,死者留,走在這片土地上,說不定腳下就是哪個王侯將相的墓。 也難怪,前段時間西安就上了頭條:西安地鐵修得緩,只因文物把路攔。 過去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搞基建,只管哐哐砸。這些年力度加大,開工前都要做勘探。一下子忙壞了考古院。 這事要放在民國,可能就沒這么難了。因為出了個“黨跛子”,專干挖坑的事。 跛子原名黨玉琨,關(guān)中刀客出身,趁著民國動亂時代,拉起一支隊伍,做了軍閥。1928年時,駐扎在寶雞鳳翔。 軍閥想要保存實力,得想辦法籌錢買槍。黨跛子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盜墓。 地上的亂子都搞不定,政府哪有力量保護地下。黨跛子明目張膽地舉行了動工儀式,大放鞭炮,以便驅(qū)邪。 挖墓的人,是從附近的村子征召過來的,有一千多個。為了激發(fā)他們干活的積極性,還請來幾臺戲班子,表演助陣?,F(xiàn)場搞得是熱火朝天。 幾個月下來,五十多座墓被掏空,珍貴的東西就有一千多件。為此,黨跛子和孫殿英齊名,成為民國的“盜寶雙雄”。后者在同一年,炸開了清東陵的慈禧墓。 看到眼前的寶物,黨跛子很興奮,大手一揮,開賞:多給民工發(fā)幾個蒸饃! 他自己和一幫手下,在府里舉杯慶祝,把酒言歡。半夜里,酒喝的有點多了,去到院子里撒尿。地上鋪的磚不太齊整,他一腳踩空,摔倒了。 結(jié)果,有半塊磚正好抵到了褲襠處,一只睪丸硬生生被擠到了骨頭縫里。 那種痛,只有他自己懂。 1949年建國之后,盜墓之風(fēng)被殺了下去。再說,嚴格的計劃經(jīng)濟下,即使有了寶物,也沒法賣出去。破四舊中,很多古跡被毀,更沒人拿文物當(dāng)回事。 要說有用的地方,就是農(nóng)民們把秦磚漢瓦或墓碑,搬回家砌了豬圈。 但是到了80年代,開放后,中國與外國來往,文物市場又活躍起來。一批盜墓賊,重新出現(xiàn)在了關(guān)中平原上。 在金錢的誘惑下,他們忘了黨跛子蛋碎了一地的事。 生活于1980年代的西安人,走在街頭,不時會碰上說粵語的廣東人。那時候,社會開始松動,南邊人便到內(nèi)陸來倒騰生意,經(jīng)常聚集在鐘樓飯店。 其中一個項目是收銅錢,又叫麻錢。當(dāng)時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也不強,家里如果有古幣,就拿出來賣了。本地也出現(xiàn)了代理商,走街串巷收購,再賣給廣東人。 從銅錢開始,慢慢的,瓷器、銅器、石雕等東西,也朝廣東那邊走,最終流往香港和歐美。 期間,少不了坑蒙拐騙的事。范偉和高秀敏演過一個小品《賣貓》,反映的就是這個情況:文物販子裝著去買貓,其實看中的是貓吃飯的那個碗。 幾年下來,民間的東西收得差不多了,沒硬貨了,就開始打墓地的主意。大約從1988年開始,江湖的各路盜墓賊,開始朝關(guān)中地區(qū)盤踞。 那時候,在西安盜墓就像趕集會,經(jīng)常晚上能遇到一起。就拿長安縣來說,每天晚上盜墓的人大概有百十個。大家互不干涉,各忙各的。有時候,還互相借個工具用。 以至于,流行一句話: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為萬元戶。 此時的盜墓手段,已經(jīng)不像黨跛子那么簡單粗暴了。盜墓者懂得風(fēng)水,能測算出墓道的入口。然后用洛陽鏟掏個十多米深的洞,在里面填上炸藥,實施爆破。炸藥讓周圍的土松散了,就很容易挖進去。 盜墓者如此猖狂,一方面是警力跟不上,沒法對每一個墓地進行保護,只有靠當(dāng)?shù)厝罕姲l(fā)現(xiàn)了舉報,才能去處置。 另一方面,盜墓者的手段,是從古老的經(jīng)驗流傳下來的,并且長期奮戰(zhàn)在第一線,有的比考古專家們還專業(yè)。再加上金錢的驅(qū)使,他們總能敏銳地找到那些隱藏的墓地。 比如,盜墓常用的工具洛陽鏟,就是一百多年前,洛陽一個叫李鴨子的的盜墓者發(fā)明的。鏟頭是個半圓筒,一鏟子下去,能帶上來一筒土,可以辨別下面有無情況。 因為這鏟子特別好使,后來就被考古學(xué)者拿來用了。在考古院校里,使用好洛陽鏟,是必練的基本功。甚至在個別院校的課堂,還曾邀請盜墓者去給學(xué)生們上課。 高手在民間,不服不行。常常是,盜墓賊動過手之后,考古專家才發(fā)現(xiàn)那里有重要文物,跟著采取保護措施。 比如渭南的韓城,有“文史之鄉(xiāng)”之稱。其中有個梁代村,2004年的時候,村民們在短短幾個月內(nèi),抓住了四十多個盜墓者,還有300斤沒來得及使用的炸藥。 報到政府后,文物局的人來了,一番鉆探考察,發(fā)現(xiàn)這里竟然是西周的墓葬區(qū)。墓地多達100多座,遍地都是文物。 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消失數(shù)千年的諸侯國——芮國。據(jù)歷史記載,芮國的皇后芮姜夫人,在丈夫死后掌權(quán),是歷史上第一個女王,比武則天還早1000多年。 這一成果,堪比樓蘭古國重見天日,被評為當(dāng)年“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擔(dān)心走漏消息,盜墓的人更多,文物單位把這個地區(qū)圍起來,悄悄進行挖掘。盡管如此,還是聽說從西安來了一群盜墓賊,要帶著微型沖鋒槍,來搶文物。 文物局嚇了一跳,不得不派來武警,荷槍實彈,重兵把守。尤其是晚上,不停在村里巡邏。這才把盜墓者嚇跑。 之后有一天,巡邏人員在村外的一條溝渠旁邊,發(fā)現(xiàn)了一塊塑料瓶大小的青銅器,覺得很奇怪。嚴密布防后,最終抓到一伙盜墓賊。 原來,盜墓者發(fā)現(xiàn)沒法通過鐵絲網(wǎng)進到墓葬區(qū),便選擇從遠處挖一條地道進去。 這樣的事多了,盜墓者也不服氣:明明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地方,為啥最后歸了你?同樣都是挖古人的東西,為啥你就成了考古,我成了盜墓? 就像《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里有句臺詞諷刺說: 網(wǎng)上還有人發(fā)帖:兩者的區(qū)別,一個是明盜,一個暗盜,都是損陰德的。 文物單位不得不展開宣傳。比如,在咸陽的一處考古挖掘現(xiàn)場,就樹立起這么一個紅彤彤的牌子: 不像《鬼吹燈》《盜墓筆記》中寫的,盜墓者來自世家或門派,現(xiàn)實中的他們,大都是為了賺錢,半路起家的。 1986年,西安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電影《東陵大盜》,講的是孫殿英盜取慈禧墓的事。那個年代的觀眾和今天一樣,喜歡這種驚險獵奇的片,上映后票房很紅火,又拍攝了4部續(xù)集。 別看張藝謀的《紅高粱》在國際上獲了大獎,但真正賺錢養(yǎng)活制片廠的,還是這樣的商業(yè)片。 也是在這一年,一個叫楊彬的西安人,從技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西影廠,當(dāng)攝影師。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后,中國掀起一個下海潮。楊彬也跟著這股風(fēng),離開廠子做生意去了。 起初,他在小寨開了家服裝店,因為競爭太激烈,沒賺到錢。一天,他逛街到了古玩市場,看到一個中年油膩男,花了一萬元買了一面銅鏡。 眼前一道光閃過,人生豁然開朗,他知道自己該干啥了。 西安的文物交易場所,最早是集中在小東門一帶,農(nóng)歷逢五和逢十的日子開市。凌晨三四點進行交易,天亮就散了,人稱“鬼市”。 在文化單位呆過的人,還真是愛學(xué)習(xí),回到家后,楊彬就買了一大堆書和雜志,比如《文物》《收藏》等,認真研究起來。 懂行之后,他開始組建團隊,向地下開挖。畢竟做過攝影師,出于職業(yè)習(xí)慣,每當(dāng)挖到一個墓,都要給寶貝拍照。 既是給買家看,也是供自己欣賞。 幾年下來,在他的電腦硬盤里,有124個文件夾,共5232個文件。他還在西安建了座文物修復(fù)廠,從美國進口原材料,對破損的文物進行修復(fù)。 真是,干一行,鉆一行,愛一行。 而他所盜的墓里,最珍貴的是位于西安長安區(qū)龐留村的,唐貞順皇后墓。 “貞順”是死后謚號,生前是唐玄宗的惠妃。在宮廷里,生育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個惠妃先后為玄宗生了7個孩子,所以深得寵幸。 其中一個孩子叫李瑁。他倒沒啥名氣,但老婆是大網(wǎng)紅楊玉環(huán)。也是惠妃親自給兒子選的親。 惠妃38歲時死了,玄宗很傷心,寢食難安。想要忘掉一段舊感情的最好方法,就是進入一段新感情。這時,有人向玄宗介紹,說玉環(huán)長得不錯,玄宗便叫來看一看。 這一看,就確認了眼神,也導(dǎo)致大唐的命運,走向了另一邊。 在墓里,惠妃的棺材,是一個宮殿形狀的石槨,體積太大,沒法直接走盜洞運出去。 但這難不倒楊彬,他先將石槨切割成31塊,打好包,就像宜家家居一樣。然后用一種叫葫蘆井的長臂吊車,一塊快從洞里拉出來。 隨后,東西被運往廣州,出海,最后到了一個美國人手里。一趟下來,楊彬到手一百萬美元。 石槨是國寶級文物,這事驚動了整個文物圈。最終,在2006年7月,警察將逃到深圳的楊彬抓獲,判了死緩。 大作家海巖的《長安盜》,就是根據(jù)這個案子寫的。今年還將拍成電影,由范偉主演。 服刑期間,警察整理楊彬的硬盤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精美的壁畫。審訊楊彬,他指認了拍這幅畫的墓地位置,原來是在唐朝高官韓休墓里??脊抨犕诹?個月才拿到。 這是一張高2.2米、寬2米的大幅獨屏壁畫,此前還從未見過這么大的尺寸,因此具有重大意義——填補了壁畫史的空白,將中國山水畫的成熟期提前至唐代。 ![]() 新版歷史書又得添加新內(nèi)容了。而重寫歷史者,卻是一位盜墓賊。 回想起在逃亡途中,楊彬給自己取了個化名叫“宋四清”,西安話讀出來是“慫事情”。它有兩個意思:一是不好的事情,一是碎小的事情。 楊彬想讓不好的事情,變成小事情。 一開始,西安話沒能救得了他。但從獄中立功表現(xiàn)看,事情起碼變小了一點。 ![]() 盜墓行動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到了新世紀初達到高潮,大案要案頻發(fā)。 因為這個時候,房地產(chǎn)崛起,一些老板有了錢后,開始收藏文物,一下子攪動了市場。哪怕國家不斷嚴打,還是有人鋌而走險。陜西這個文物大省,也就一直處于危險中。 難怪說,沒有買賣,就沒有破壞。 盜墓組織稱為一鍋兒,其中級別最高的叫掌眼,負責(zé)策劃、鑒別和出售,比如楊彬。此外,還有支鍋,負責(zé)籌錢和買設(shè)備;腿子是技術(shù)工,相當(dāng)于工程師;下苦是幫忙干粗活的農(nóng)民。 但農(nóng)民不一定都做下苦,有的也會利用熟悉地理的優(yōu)勢,自己來搞事情。 2004年6月,咸陽乾縣的南嶺村,一對吳姓兄弟,承包了村里一塊沒人要的坡地,說是要種果樹。老大叫吳躍進,老二叫吳建設(shè),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山西一個姓令的家族。 小的時候,吳躍進曾經(jīng)到這塊地里玩,結(jié)果被路過的大人罵了一頓,說這里是唐靖陵區(qū),要是塌陷了,會把他給埋了。 ![]() 幾十年后,聽說這塊地要搞承包,吳躍進感到發(fā)財?shù)臋C會來了。他要挖墓盜寶,并把兄弟吳建設(shè)也拉上。 盡管倆人關(guān)系并不好,之前曾因為家庭矛盾反目,三年沒說過話。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那之后,他們天天鉆到地理忙活。兩年后,果樹長大了,形成一道青紗帳。不走進去,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什么。同時,他們也探查到了古墓的位置。 第三年的夏天,兩人開始動手。輪班來,一個挖洞,一個放哨,交替進行。除了他倆,誰都不知道,哪怕是枕頭邊的媳婦。 又挖了三年,到了2009年秋天,終于挖通了墓室。還是一處“干堂子”,也就是密閉得好,沒有水滲入,就像一個地下房間一樣。東西拿起來,用布一擦,光艷奪目,竟然是“唐三彩”。 這批貨出手,兩人賺到了650萬。對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來說,規(guī)模相當(dāng)于王首富的一個小目標(biāo)。 錢就堆在果園的棚子里。兄弟來商量著怎么分。一開始都同意一人一半。點錢的時候,吳建設(shè)說自己家里孩子多,負擔(dān)重,想多拿幾十萬。 吳躍進一聽就火了,多年前的舊事重新翻起,兩人開始吵起來。然后,就動了手。吳躍進抄起地上的鐵鍬,往弟弟的頭上掄過去。 世界一下就沉寂了。像墓道中的燈燭,瞬間熄滅。 他把弟弟的尸體埋了,自己回到家,卻再也睡不著覺,三天三夜沒合眼。 吳建設(shè)的媳婦,三天沒見丈夫回來,報了警。 警察在果園里找到了尸體,也找到了那個盜洞。挖得非常規(guī)整,細致堅固,堪稱最完美的盜墓通道。抗日時期的地道戰(zhàn),都比不上這個。 獄中的吳躍進,面壁反思自己:那么一大堆錢,怎么就舍不得多給兄弟幾十萬呢? 農(nóng)民大叔干活是實在,但畢竟不是道上的人,有時候拿到了寶物,也不好辦,出現(xiàn)不少蠢賊。 比如,1991年的時候,咸陽一個姓馬的人,聽說賣文物能賺錢,便把彬縣花果山一座廟里的大圣鐵像給偷了。一時半會兒沒找到下家,就埋在了豬圈里。 ![]() 結(jié)果,豬開始不吃不喝,幾天后就死了。 媳婦埋怨說,豬八戒最怕他大師兄,你怎么偏偏把他給偷回來了? 馬叔無奈,只好把大圣又挖出來。他不敢物歸原主,害怕自投羅網(wǎng),便扛著去了甘肅的一座廟里,想賣給那里的和尚。 和尚接過來看了看,發(fā)現(xiàn)塑像的底座上,明明白白印著一行字:彬縣水簾洞。 ![]() 這幾年,陜西境內(nèi)的最大盜墓案,是2016年的“7·20系列盜掘西漢古墓案”。 事情起初是在咸陽淳化的大圪垯村被發(fā)現(xiàn)的。7月份的西北,地里的玉米還沒成熟,但是卻有人頻繁出入的痕跡。警察動了心眼,仔細一看,有盜墓賊挖的洞。 目標(biāo)是漢武帝的寵妃“鉤弋夫人”的墓。名字來源于她一生下來就握著拳頭,不能伸展,直到后來見到漢武帝,才伸開手,原來握著一個玉鉤。 鉤弋夫人的兒子當(dāng)了皇帝后,動用巨大人力,給母親修了墓,取名“漢云陵”。既是當(dāng)?shù)氐穆糜尉皡^(qū),又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發(fā)現(xiàn)早,盜墓賊沒能得手,但是這么重要的陵都敢動,也太膽大了。警察隨后開始了一場大范圍偵破行動。一年多下來,端了好幾鍋兒,抓了90多人。 因為案情太復(fù)雜,至今,很多謎團還沒有完全揭開。比如收繳的東西,到底出自哪個大墓,還沒有定論。 能確定的是,這絕不是最后一批盜墓賊。 ![]() 其中,人稱“西北盜墓第一人”的孟老大,也落了網(wǎng)。他的人生,恰好見證了陜西盜墓發(fā)展史。 孟老大本是紅旗手表廠的工人,八十年代初,從給廣東人收銅錢起家,后來開始倒賣文物。因為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能決斷文物的真假貴賤,成為長安頭號權(quán)威。 他還建立了一個從挖到賣的完整產(chǎn)業(yè)鏈,源源不斷從地下?lián)棋X。家里住著豪宅,孩子留學(xué)國外。 60歲后,他多次想要金盆洗手,但一直沒有洗成功。 人生說白了,只有兩個大的選擇,敢不敢出手,要不要收手。 很多電影都有類似情節(jié):想著干完最后一筆就撤,但這最后一筆往往成了絕命之筆。 大多數(shù)盜墓者,最終都走上了這條結(jié)局。當(dāng)一鏟子下去的時候,其實已切斷了自己的歸路。只是在對錢的渴望面前,他們并沒有意識到。 就像《鬼吹燈》里說的: 很多時候,之所以會功敗垂成,不是智謀不足,也不是膽略不夠,其實只不過是利益使人頭腦發(fā)昏。 雖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設(shè)身處地,真正輪到自己的時候,誰也想不起來這個道理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