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正譯】孔子說:狂妄而不直率坦蕩,無知而不謹小慎微,外表看似憨厚但是不講信用,我真不知道這樣的人,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 【第一解】什么是狂而不直? 狂妄的人很多,我們常見的一般狂人,都比較直率,比較坦白,不會藏著掖著什么,能力有些夸大,但不至于壞,就是狂了點。 這樣的狂人,在有些場合,有時候,所表現(xiàn)出來的狂妄,直白,坦白,還能算美德。 另外有一種人,不僅是非??裢源?,而且還不直白,不坦率。表面狂妄,內(nèi)心卻有別的私心雜念,甚至是通過狂妄,夸大自己的能力來進行欺騙。 有些被抓的貪官,被抓之前,看起來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批評不作為的下屬,也是直接而夸張,每句話都非常坦然。可是,被抓之后,一看所作所為,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 【第二解】什么是侗而不愿? 侗是無知,知識少,沒什么能力,沒什么本事,沒什么學(xué)問的人。 愿,就是謹小慎微。既然知道自己沒能力,沒學(xué)問,就非常老實,也不說大話,這才是正常的。 但有這么一種人,自己無能,沒學(xué)問,但是卻張口就是亂講,而且啥都敢說,啥都敢批評,啥都敢反對,好像自己很懂的樣子。 這樣的人很多,尤其是有點年紀的人,或者有點優(yōu)越感的人,仗著自己的優(yōu)勢,容易做出外行指導(dǎo)內(nèi)行,不懂裝懂,張口就亂講的行為。 【第三解】什么是悾悾而不信? 悾悾,就是非常誠懇,表面看起來非常憨厚,老實,而且,是個不敢犯大錯的膽小之人。 但是,這種人就是不講信用,這樣的人禍害非常大。 這種人跟別人交流,讓所有人都會感覺到托付給他的事情,他都會做好,都會好好答應(yīng),而且,給別人感覺,就是一百萬個放心。 但是,一旦讓他做什么,他就不講信用,結(jié)果就是做不到,做不好,然后承認錯誤很及時,承認錯誤的態(tài)度也很誠懇,這種人最可怕,不僅辜負了別人的信任,還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感悟】套路,只會針對于大多數(shù)人。 孔老夫子講這么三種人的意義是什么?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三類人嗎?結(jié)合泰伯這篇的主旨,我們就知道,這個章的說的三類人屬于權(quán)貴階層,是領(lǐng)導(dǎo)中的危害比較大的三類人。 不用假設(shè),我們看看歷史,狂而不直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劉邦還只是亭長未發(fā)跡之前的時候,劉邦住在沛縣,當他聽說沛令的老友呂公因與家鄉(xiāng)的人結(jié)冤后移居沛縣而眾多人去拜訪,套近乎的時候,他也趕忙去,但是到了門口發(fā)現(xiàn)主持招待客人規(guī)定,凡是拿的賀禮錢少于一千錢的人,就在堂下等著吧。可是這時劉邦口袋里并沒有錢,可他還是夸下海口說自己能下賀錢一萬,這就是狂而不直的典型。 侗而不愿的也很多,比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頭頭是道,口中打仗,瞬間,敵人灰飛煙滅,可真實情況呢?趙國的四十萬大軍被坑殺于長平。 悾悾而不信的就更多了,比如袁世凱,早年通過忠厚的外表騙的清政府的信任,從獲得清政府全力支持練兵,到用軍隊逼迫清帝退位,最后自己稱帝,這就是所謂忠厚的行徑。 我們普通人中有沒有這樣的人?肯定有,現(xiàn)在還很多,有這樣品性的普通人再多,也不會造成太多的影響,或者影響的范圍不會很大。 但是,影響不大是基于社會或者社會的局部,對我們個人來說,這三種習(xí)慣足以讓我們的人生無法正常進行,所以,我們一定要杜絕這三種不良行為習(xí)慣。 圣賢為什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權(quán)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