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孤獨的心境或孤傲的性格 1. 寫景 李白《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王維《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2. 孤鴻 蘇軾《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描寫落花表現(xiàn)惜春之感 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p> (不直說花落,用綠肥紅瘦表現(xiàn)綠葉猶在,花已凋零。) 詩詞中的意境——愁思 1. 江水比喻眼淚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代秦觀《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 借酒消愁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3. 通過時光流逝表現(xiàn)愁思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