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 杜羽 光明日報 近日,首屆中華傳統(tǒng)曬書大會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啟動。 山東曲阜孔廟禮敬孔子活動現場(國家圖書館供圖) 元代的《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清代的《孔子世家譜》,民國的《孔氏祖訓箴規(guī)》,孔子后裔孔尚任創(chuàng)作的《桃花扇傳奇》,各種版本的《論語》,歷代的孔府碑帖……上百種保存在文物庫房里的典籍,都被“曬”了出來。 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孔子博物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此次活動,借助曬書這種傳統(tǒng)形式,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近大眾,融入生活。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介紹,為防止典籍霉變生蟲,古人曬書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的記載頗為具體:“五月濕熱,蠹蟲將生。書經夏不舒展者,必生蟲也。五月十五日以后,七月二十日前,必須三度舒而展之。須要晴時,于大屋下風涼處,不見日處……” 張志清說,如果把書籍暴露在陽光下直射,紙張會受到損傷,就如《齊民要術》所描述的,曬書其實是把書籍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進行晾曬。 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善本書庫已經具備了恒溫恒濕的條件,不再需要到室外曬書,而“曬”在保留原有詞義的同時,又成了一個具有分享、展示之義的網絡詞語。 張志清表示,舉辦傳統(tǒng)曬書大會,是希望把古人曬書的傳統(tǒng)與“曬”的當代含義結合起來,通過圖書館員、人文學者、保護專家、非遺傳承人親自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統(tǒng),與讀者分享古籍知識,傳播保護理念。 對于孔子博物館收藏的元刻本《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山東省圖書館副館長李勇慧情有獨鐘:“這部書入選了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是成書之后的最早版本,非常稀見。山東省圖書館也藏有一部,但只存十四卷正文,缺少《朱子啟蒙五贊附錄纂注》等內容??鬃硬┪镳^曬出的這個版本,不僅內容完整,品相也很好?!?/p> 孔子博物館的藏書以清刻本為主,為何出現這部元刻本? 李勇慧猜測,此書為孔府舊藏,有可能是朝廷頒賜給孔子后人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古籍既承載思想、文化,又見證著思想、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曬書,孔子博物館并非一枝獨秀。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倡議下,早在農歷六月初六,各地就陸續(xù)開啟了多種曬書活動。 7月8日,嵩山少林寺舉行曬經法會,公開展出多種石經、紙經、木經板。 8月2日,多位學者來到國家圖書館為讀者“曬書”:面對宋刻本《分門集注杜工部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躍進解釋了文學史為什么選擇了杜甫;撫摸著宋刻本《資治通鑒》,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帆闡發(fā)了這部編年體通史的文化價值;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陳紅彥選擇的元刻本《夢溪筆談》別具意味,這本書中記述的活字印刷工藝、石油制墨方法,不僅是科技史的重要文獻,也與書籍的歷史關系密切。 “謹定于七夕之辰,舉行中華傳統(tǒng)曬書活動‘己亥雅集’,恭請閣下撥冗蒞臨,烹茶度曲,然香撫琴,山水佳處,可得清音。如愿之時,跂予望之?!?/p> 浙江圖書館以這樣一封信,邀請讀者以書會友。 張志清介紹,全國各大圖書館的曬書活動,將持續(xù)到農歷八月初八。 據藏書家韋力的研究,在古代,只要是天氣晴朗的日子,就可以曬書,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日期。 他建議,不妨以舉辦中華傳統(tǒng)曬書大會為契機,促成一個全國性的曬書節(jié),以此喚起大眾對傳統(tǒng)典籍的關注。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