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雅芬每日一文第353篇2019.1.27
慫,商務印書館《現(xiàn)代漢語學習詞典》解釋,一是驚懼,哄慫;二是慫恿,從旁鼓動、攛掇別人去做某事,比如孩子還小,可別慫恿他喝酒。
網(wǎng)上解釋:“慫”字本義是驚慌,“慫了”意思是:認輸、軟弱、示弱、窩囊、退縮,膽小害怕。北方方言,“慫人”、“慫得很”:指膽小懦弱的人,害怕承擔的人,不能干事的人。
還有“慫樣”,指遇事不直面問題,采用逃避態(tài)度?!皯Z架式”指吊兒郎當,“囊慫”指窩囊、不果敢、不堅決。還有“壞慫”,好人的反面,指經(jīng)常做壞事的人。一直以來,有寫能“熊樣”的,取“狗熊”笨笨壞壞的樣子。還有“尕慫”,有“小樣兒”的意思。“瞎慫”、“哈慫”,意思是沒有眼色,做不應該做的事,不合時宜的人。
有意思的是,生氣了,罵人打架時用,有侮辱的意思。朋友之間,親近的人用,“下次請你慫吃個飯喝個酒”,“你慫能快點來嗎?”,表示友好。愛人之間,“老慫”,打情罵俏。我常常想,這個字,“從”+“心”,應該是順著自己的心意想事做事,說明是厲害的,不窩囊的??墒?,從,也許是順從別人的心的意思。那可不就是遷就謙讓,甚至怕事的意思?引申下去,
“從”別人的“心”,自己不就窩囊了?
年輕時,誰不血氣方剛、雷厲風行?稍不順意,小則提出抗議,大則惡語相向,重則大打出手,路見不平一聲吼?!皯Z”的反面是厲害,不怕事、愛惹事、敢管事。老嘍,就不一樣了?!袄吓趦?span>”用廣東話說,叫“北方老古惑仔”。雖然架子不倒,其實心里盼著“不要有事”,萬不得已,才出馬。馮小剛演得,有痞氣,帶匪氣,對弱者憐憫并傾力幫助,“該出手時就出手”,跟人對抗,是實在沒辦法,“被逼無奈”“騎頭上撒尿了”,才出手。
其實,越老“越慫”,不是不敢,實是“不愿”。老了,走過了橋比年輕時的路還多,吃過的鹽,也沉積血管脈道成為病灶。所以,看開了,想通了。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天邊飛來一片云”,別說外人,面對親情愛情,也少了盼望和奢求。所以,少了不平,少了你爭我搶,少了爭吵,可不“慫”了?
老了,躲一邊,看風起風落,云卷云舒,當個“慫人”,寬容些、大度些、豁達些,沒啥不好!
|